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2012-03-20 23:52:02)
标签:

卢浮宫

奥赛宫

我与经典

分类: 经验记录

《草地上的午餐》比我想象中的画幅尺度要小一些。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珍藏古典作品的卢浮宫与展示19、20世纪之交艺术变革精品的奥赛宫,居然相聚这么近,只斜对着隔一条塞纳河!从这里再去荟萃现代艺术的蓬皮杜中心,步行也就两三个街区。沿途的景致更是典型的巴黎气息。强烈建议步行走这一线。

     如果能负担得起淡季北京-巴黎的机票(往返约人民币6000元内),学艺术的学生去一趟比宅在国内干画值得。当然,是说那些喜欢西方艺术的。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一早,赶到卢浮宫从南侧街道进入广场。但广场上排队已有70-80人。从广场向西看……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向东看……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广场上一群小学生一边与鸽子嬉戏一边等待进馆。博物馆与青少年,是欧洲的典型景观。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从玻璃金字塔进入地下通道走向展厅,满眼熟悉的形象。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这张可以部分展示出大卫作品的幅面与气势,确实震撼。画前走过的是男女保安。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高高的天花板、天窗、华丽装饰与古典作品十分协调。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从三层阳台往外看……                              这么好的画,居然放在这么难看的边框里……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每一个大厅侧面,都有一些门通到侧面的小厅,里面展着小幅作品,还有座椅供人休息。隔几个小间就会发现卫生间。这让我想起在俄罗斯的所有博物馆中,最恐怖的经历就是中途需要方便,一定要到地下室去排队。女士的队伍更是十分壮观。记得好像是普希金博物馆,惟一的男厕所只有三个小便池。博物馆服务员的态度和卫生间,拉开了俄法的距离,这种差异有意义?或可“见微知著”?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资各给资各照相推累啦……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蒙娜丽莎》是神话,太有人气了。论艺术、技术、情感、激情、风格……与其伯仲之间的作品不少,但只有它如此有人气。只能说是文化的原因了。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你很难在10分钟内挤到前排,即使在第一排,也距离作品起码 5 米远 + 防弹玻璃。人们在看什么?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卢浮宫底层,是古代东方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原始艺术,对生殖、性爱的崇拜构成了它的符号主题。稚拙而有力。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卢浮宫的门票在当天使用,自由出入,但要在里面全看过来,走马观花也需两天。

    出来卢浮宫,向西过桥到塞纳河南岸,再向西走一点会看到一个有大表的建筑,那就是用火车站改装的奥赛博物馆。如果当年济南火车站能改装成美术馆,气质、气势都不亚于它。但如果说博物馆建设是体现文化水平的领域,那这事可能发生吗?今天全国各地大建博物馆的热潮说明我们“文化”了吗?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全部作品都是我进入艺术专业之后整日伴随脑际揣摩的经典,只是今天“看原作”。但最震撼我的,是这张没有见过印刷品的劳克累特的作品。画布是用四五块大小不䓁的粗亚麻画布粗糙地拼接在一起,没有底色,露着接缝,作者的大笔干躁地在上面恣肆酣畅勾勒了几个形象,大部露着画布底。作者的画面意识和一笔而成的表达能力太震撼人了。可惜,作品前坐着一位十分负责任的中年女管理员,不许拍照。偷拍的技术和心理都差啊……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二层休息厅。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从最里面望向入口。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上个世纪之交的“新艺术运动”风格家具。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这张也是资各陪资各玩……

备忘日志:巴黎六日(4)——我与经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