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雷”人,先积雷

(2009-09-05 00:05:23)
标签:

感性

理性

自然

人为

雷人

分类: 阅读随想

 

   想“雷”人,先积雷

 

    最常碰到直觉与知识、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其中,直觉、感性常被看作是个人的、形象的、生动的;知识、理性则被看作是专业的、刻意的、复杂的。用一个口语化、满含歧义却被经常使用的词来说:前一种是“感觉”,后一种是“理论”。

 

    这是一个典型的西式逻辑,盛行于20世纪。把人的思维、表达能力分为感性 / 理性,形象思维 / 逻辑思维,并认为二者是对立的。感性往往是对理性的“突破”,理性常常是对感性的“限制”。尽管谁都说不清自己什么时候使用感性的、形象的思维、表达时避开了理性和逻辑的“干扰”,正如自己从来说不清楚如何控制胃进行消化或停止蠕动……

 

    中国文化从来不这样看问题。中国文化讲究的是“自然 / 人为”,即办事情、搞艺术、说话交流是取自然而然的心态,还是扮刻意求工的姿势……也用最常见的口语形容:前一种是“坦然”、“自信”,后一种是“琢磨”、“作秀”。

 

    人的能力,一是禀赋;二是功夫;三是表达。禀赋天生,不必论。功夫是理性知识积累,表达是临场发挥。庄子的“庖丁解牛”即源于此,并且证明了好的表现是如何源于积累的。

 

    自然:讲究的是日积月累 + 临场发挥,是理性 + 感性。缺了理性的积累,感性发挥就会浅薄;没有即兴表达的合度,知识就会无力。

    人为:是用社会可能接受的方式(分析琢磨) + 模仿表现(临场发挥)。也是感性 + 理性,但“自己”被边缘了。

 

    今天的文化时尚,推崇表达 > 积累,因为这样会在现有条件下达到效益最大化。还有了专门的“传播学”研究、“策划人”培养、“代理人”职业,本是社会分工的细化。

 

    在肉身上,感性 / 理性不能分开,也分不开。还是“自然 / 人为”好,选择属于自己。选择见出境界。

    想雷人,就去做……

 

      想“雷”人,先积雷

 

   《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余虹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