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猫猫”网民调查结果发布预示云南官方公关的失败

标签:
躲猫猫瞎子摸鱼张建伟伍皓胡晓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嵌入公关杂谈 |
分类: 社会时评 |
“躲猫猫”网民调查结果发布
预示云南官方公关走向失败
孤立的把当前云南官方邀请网民调查“躲猫猫”的事件简称为“躲猫猫”显然有避实就虚之嫌,把该事件定义为“云南躲猫猫官方公关”事件应该是更为准确,我以为。
当伍皓决定“为应对躲猫猫事件,我们拟采取一个行动,组建一个网民调查团……”并发布《关于征集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参与调查“躲猫猫”舆论事件真相的公告》后,众多网民、媒体(包括传统主流)对此的反应是空前的热情高涨。对网民而言,此举似乎宣告了他们在“在网上可以呼风唤雨”的力量已被现实充分认可,成为一种不同以往舆论公众的“硬”力量;而对众多主流媒体来说,云南官方此举一为显示网民的力量,最重要的是此举似乎是当地政府对锦涛同志08年6月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提出的“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和“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以及“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讲话精神积极的贯彻和创新。
应该说,伍皓同志是懂业务的好同志。我们都知道,公共关系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就是格鲁尼亚和亨特二人提出的“双向对称模型”。这个模型认为,只有基于调查研究的双向互利的公共关系实践才是最符合伦理的,也是最有效果的。这一战略表明,在信息技术和媒体极其发达的今天,只依靠封锁和堵截不但无用,往往只会对机构不利,而“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战略却更有效果。
伊拉克战争时期,美国军方为了让舆论对美国军方有利,特意“嵌入”众多的记者尤其是外国记者,跟随军队统一行动并发布新闻,此举的用意就是让记者们产生所谓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认同他们所报道的对象而失去自己的视角,如同美国报业大王赫斯特的孙女被绑架后,忽然同情起绑架者来,并与之一道抢银行。当时美国军方就主动“嵌入”了600多名记者,其中包括后来还洋洋得意把经历写成《我在“小鹰”号亲历战争》一书的新华社记者胡晓明。有学者分析了其在“小鹰”号上高产的67则新闻后发现,所有的新闻都是关于美军航母“小鹰”号的报道,其中有51条新闻标题有“小鹰”二字。这些新闻似乎就是美军航母航海日志的中文版;而从内容来看,这些新闻完全从美军的角度对战争进行描述,展示了美军的人性和武功。而这些正是五角大楼所希望看到的。
回过头来看此次网民的调查报告,也许是因为肩负的担子太重,关注的人太多,或者因为有组织的集体行动,或者因为调查的时间只有10个小时,还没有等到他们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一篇“无力的报告”就上了网而通告天下。
这些是伍皓等同志所不愿看到的,伍皓直言他“不解渴”,抱怨报告说没有下“判断”;而参与调查的网友代表又何尝“解渴”呢:“在网上可以呼风唤雨的网友,在现实却是那样无力”,“记流水帐”确实是他们最好的选择,而众多观看的网友和媒体同样质疑声一片。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在接受《京华时报》时谈到的一个观点我很赞同,他说调查委员会本来就是一次破例,就应该赋予他们特殊的权力。既然允许他们来,就得提供充分的条件。如果现在又以法律条文来阻止接触,只会更增加人们的疑虑,跟官方的意图背道而驰。并提出现在的问题是要从根本上重建对司法制度的信赖,其实也是对法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