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日报2008年1月28日刊登了题为《江西首个人性化屠宰场投产——生猪宰杀前先享淋浴桑拿》的文章,文章介绍了江西省首个人性化屠宰生产线正式投产的情况,其中描述了人道屠宰的三步骤分别为:
1、在待宰间休息数小时消除恐惧;
2、待宰猪洗温水澡蒸“桑拿”;
3、哄着猪儿们结伴走上流水线。
http://pic.jxnews.com.cn/0/02/28/69/2286943_205981.jpg
文章后面还解释了什么叫人道屠宰:“人道屠宰即指人性化屠宰。狭义的人道屠宰指减少或降低生猪压力、恐惧和痛苦的宰前处置和屠宰方式;广义的人道屠宰包括动物的运输、装卸、待宰以及宰杀过程,通过采取合乎动物行为的处置和宰杀方式,尽量减少动物的紧张、恐惧和痛苦的屠宰方式。
据有关专家介绍,如果不解除猪的恐惧和害怕心理,宰杀后会出现应激肉。应激肉有两种,一种是完全松懈了的,就像棉絮一样,同时还会分泌出大量液体,甚至产生毒素;另一种就是完全紧缩,就像橡胶一样,无法正常烹饪。而无痛苦宰杀的猪放血充分,肉的颜色好看,肉的味道也好。”
在这里我禁不住想问:
1、这种做法是否真的可以减少动物的痛苦?动物痛苦的表现形式是否就一定如此表面化,是否存在猪内心痛苦但却没有表现出来或不被人发现的可能?
2、而令我最为怀疑的是,文章也承认,采取人道屠宰的方式,其一个重要原因是尽可能的减少“应激肉”的出现。即,猪不管怎么样,都无法逃脱被人食去的命运。所以,猪“固有一死”,然其“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猪们是否一定接受我们人类所谓的好心的“人性化”安排呢?
不过,文章也确实写得明明白白,是为“人性化”,而非“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