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戏说监管层多次风险提示的两融

(2015-05-02 08:18:29)
标签:

李正金

新浪财经

操作策略

独门猎杀

股票

分类: 周末分析
上周,相关券商主动下调两融折算率,在谈为何降两融折算率前,首先普及两融。

 

两融是融资融券的意思。两融标的就是可以通过融资买入或者通过融券卖出股票。对于两融标的,投资者可以向券商借钱买入股票,也可以向券商借入股票卖出。两融标的一般业绩较好,成交活跃。两融标的股,你可以向券商借钱买入,只需要交一定的保证金。当你卖出该股后,你只要偿还借款并支付少量利息就可以。对于看涨且后期确实上涨的股票,你可以扩大收益。你也可以向券商借入股票然后卖出,你也需要交一定保证金。你要在合适的价位再买回股票还给券商,也只需要支付少量利息。对于看准且后期确实下跌的股票,你同样可以用此方法取得收益。当然如果你看反了,也会扩大亏损。

 

再说说两融折算率,其实就是把股票视同现金的比例。若你的券商给你融资杠杆是2倍,即你的50万,你最多可从券商那里融得100万即连自有资金150万操作,这是融资。但是如果你没有资金,帐户上只有股票。同样是市值50万的股票,那么券商可以为你融资多少,这就是折算率。比如你有50万股票,券商给你可融40万,即折算率0. 8。当然券商也要看你手持的股票来决定给你的融资额度的。比如你手持的ST股,即绩差股,券商是不会为你融资的。手持股票业绩越好,两融折算率就会越高。

 

新生代股民的出现,利用两融加大杠杆,也推升了这波牛市。由于两融额度的逐次增大,让监管层感到风险临近。故证监会屡有提示两融风险,意在让过度狂热的市场清醒。鉴于此,券商主动下调两融折算率,也是风险防范之本。因为,一旦让监管层行政干预,则重蹈“119”覆辙,会令投资者有被动平仓的可能。

 

这次券商主动下调两融折算率,其中就包括如近期狂热的神车。也有些疯炒的标的股,甚到被券商直接移出两融标的。也就是说你手持被炒糊的个股,想抵押给券商,券商已不认可。

 

这里再谈谈究竟是两融推升了牛市,还是牛市造就了两融。我是这样看的:因为政策支持股市做多,新生代股民蜂涌而至,资金堆砌成就了牛市。而牛市的出现,令市场狂热,也才有了两融的空前盛况。我认为,先有牛市,才有两融。而两融的助力,使牛市疯狂。因此,两融只是这波牛市的催化剂,与本波牛市是否开启并无关联。也就是说有没有两融,都有这波政策主导、技术需求的牛市。

 

最后我也谈监管层多次强调两融风险这个话题。首先监管层风险提示是善意,这是肯定的。不过,监管层更应清楚,两融是经你等批准后才出现在A股市场的。如果市场是按制定的游戏规则在运行,我认为没有必要行政干预,除非超出游戏规则范畴。因为,在规则中游戏就没违规。若不违规还一味提示风险,则说明这规则存在漏洞。那么不如先暂停,修完补丁后重启。

 

其实我认为有两融并非坏事,它适合不同的人群。经历过几波牛熊转换的老股民,一般不会利用这个工具去放大赌注的。但对于没有见过强盗受罪的新股民来说,有矩可循的两融是可以的。因为,新生代来到这个市场前,根本不知股海水多深,只是钱多多。你不给他两融,他一样会卖房、借贷甚至民间高息融资,同样会把这些资金带进股市,且个人风险更大。也就是说,纵没有两融,市场一样会想到如何融资入市的方法。

 

因此,我认为,监管层的两融风险提示,建议建立在有违规前提下。如果有违规,就必须惩处。当然如果没有违规,就不存在风险,也没必要风险提示。因为游戏规则制定时,你们是考虑了可能的风险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