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文化
文化一词起于何时?
周易有“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大概是中国人论述文化概念之始。
在中国人古时的观念中文化的含义是,通过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用教育感化的方法治理天下。
到汉朝,文化一词正式出现。其含义也与现在人们通常理解的不大一样。据刘向《说苑·指武》篇中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人束皙也讲“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时的文化概念基本与文治武功的文治一致。
后来到白话文时代,才逐步与现在所用的文化概念一致起来。但至今的最新研究成果,仍有较大分歧。广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人类及其所在环境经长期的历史发展,构造并赖以存在的物质与精神的总和。即世界文明进化的方方面面。狭义的文化概念当指人文文化。它是社会方方面面的集体(民族或阶层)及个人,经长期历练和传承,聚积或自然凝聚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
做上述浅议的目的,是因为想写一篇理财文化的博文。结果碰到了现在最流行的文化概念。需要弄清其概念的内涵,方好下笔。近二三十年,有关经济文化、企业文化、行业文化等概念已经相当普及。有关各种艺术形式的文化概念,各个民族和区域的文化概念等也都相当普及了。可就是这初始的文化概念却越来越模糊起来。正所谓“人生识字糊涂始”啊
文化的概念、形式、内涵、趋向如何?
我们不得不从新认识一番,方好在各个方面进行论述。
文明进化非退化,环境清洁非污浊。
社会理财亦如此,贪得无厌害多多。
资源有限非无限,消费戒虚虚走魔。
德育大同人初始,徇情遵法世治活。
网上搜的资料
今社会,"文化"已经成为一个极普遍的词汇,无论在口头上还是在书面上,到处都可以听到和看到"文化"这个词。例如:"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他这个人真有文化","经济文化已经成为财富的主潮之一"。 同样是"文化"一词,在不同的场合其涵义是各不相同的。"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古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整个历史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财富的总和。"他这个人真有文化",是指某个人因为丰富的学识所透射出来的某种卓然不群的文化品味。"经济文化已经成为财富的主潮之一",则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所构成的商品活动的整体。可见,"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当不确定的。 《周易》有所谓:"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大概是中国人论述"文化"之始。在中国人此时的观念中文化的含义是,通过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用教育感化的方法治理天下。到汉朝,"文化"一词正式出现,其含义也与现在人们通常理解的不一样。刘向《说苑·指武》篇中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人束皙也讲"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些都是指与国家军事手段相对的一个概念,即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到唐代大学问家孔颖达则别有见地的解释《周易》中的"文化"一词,认为"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这实际上是说"文化"主要是指文学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古人对文化的这种定性从汉唐时起一直影响到清代,因此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即人自身的行为表现和国家的各种制度,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西方人论述"文化"要比中国人晚,但比中国古文献中的论述要广泛,要科学。西方语言中的culture,在 1690
年安托万·菲雷蒂埃的《通用词典》中,其定义为"人类为使土地肥沃,种植树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措施",并有注释称"耕种土地是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最诚实、最纯洁的活动",此时西方人观念中的"文化"只是被用来隐喻人类的某种才干和能力,是表示人类某种活动形式的词汇。而"文化"一词成为一个完整体系的表示方式,即术语,大约要到19世纪中叶才形成,这以后,文化和文明常被看做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学者们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文化现象及其历史发展,给"什么是文化"作了许多解释,其中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三种:第一种是方式论,即认为文化是一定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并非由遗传而得来的生活方式。这里包括了人们的兴趣、爱好、风俗、习惯,强调了文化的继承性。譬如,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者鲁斯·本尼迪克特的"文化"定义是"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一种使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任何民族的方式"。第二种是过程论,即认为是人类学习和制造工具,特别是制造定型工具的过程,这里包含了人类智力和创造能力的不断进化,强调了文化的演进性。第三种是复合论,即认为文化是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音乐、风俗、法律以及其他种种能力的复合体,这强调了文化的熔铸性,譬如伟大的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验中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
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属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文化产品: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L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4.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如筷子属于生活用品,只有实用功能。但它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民族饮食特点的适应性(也就是其样式的民族化)、各时代对其美化的方式、有关它的传说故事以及命名的由来等等,这些都属于它的人文精神属性的表现,所以,就是它的文化内涵。我们平时说的“筷子文化”,就是针对所指事物的文化内涵而言的。
5.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9.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0.民族文化: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而民族又是文化划分的依据。但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正因为每个民族文化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
……
在世界现代化的300年进程中(从18世纪算起),文化变迁和文化现代化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世界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资料,“当前,全世界还在使用的语言约有5000~20000种,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一种不同的世界观,代表一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文化模式”(UNESCO,1995)。如果说,一种语言代表一种文化,那么,世界上至少有5000多种文化。这些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变迁,特别是18世纪以来的文化变迁和文化互动,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反映了世界文化现代化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文化和文化研究逐步引起世人关注。在20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连续发表了三份研究报告[1],系统分析了世界文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关于文化的图书已经超过10万种[2],其中,中文图书超过2万种,英文图书超过7万种。如此浩瀚的文化文献,为文化现代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本章采用文化领域的分析框架。
专题分析世界文化现代化的历史事实,并为文化现代化理论研究提供实证基础。
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分化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形式。关于人类社会的科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六个主要研究领域: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和个人(行为科学)等。六个领域是并行的,它们各有基本范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和相互交叉。关于文化没有统一定义,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一直在变化;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期报告认为:文化指影响和解释人类生活方式的知识、制度和观念的复合体,其中,知识指关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所有认知,包括编码知识和非编码知识(隐含类经验性知识);制度指规范人类行为的规章、程序、伦理道德和习俗的集合(诺思,1999);观念指思想、信仰、道德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文化领域是文化的创造、生产、传播、服务、消费和保存的领域,文化领域包括两个部分:(1)独立的部分:纯粹文化、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2)交叉的部分:文化领域与其他领域的交叉部分,包含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社会文化、环境文化和个人行为文化;文化领域的现代化简称为文化现代化。这里的文化定义和文化领域的分析结构,是适用于本报告的一种操作性界定;也许它是不完备的,但作为一个分析框架,仍是有意义的。
文化现代化是文化领域的现代化的一种简称,文化领域是文化的创造、生产、传播、服务、消费和保存的领域,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图1-1)。就像现代化研究那样(Martinelli,2005),文化现代化研究以国家为基本研究单位,它可以合理延伸到世界和地区层面;文化现代化研究的地理范围,可以是世界、国家或地区等(表1-1)。文化现代化研究是一种跨学科的、跨文化的综合研究,涉及文化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心理学、历史学和现代化科学等;它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时序和截面分析、理论和案例研究等。文化研究一般有两个视角。其一是一般文化研究,研究人类文化变迁的共性原则;其二是特殊文化研究,研究具体文化变迁的特殊过程(斯图尔德,1989)。这两个视角的研究都是有意义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