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阳诗喜阳
——读董喜阳诗集《万物之心》
杨子忱
我还记得那天,喜阳曾以饱满的激情,将他这部新诗作《万物之心》捧给我,并匆匆而热切的在该书的扉页上,挥笔题写到:从柳条边奔跑出来的诗意精英,向传统文化传承的老马致敬!这话说的很诚恳,也很中肯,确实如此。他是我在边台故里的小老乡,80年代出生的一代新儿。我能看到他有这样的诗集出版,又看到他的诗写得是那样的深沉真切,闪烁着溢光流彩的才华,表露着鲜活青嫩的风姿,展现着挺拔向上的活力,真真的使我感到兴高彩烈,亢奋异常。认为故乡老土又出现人才了,中国诗坛艺苑又出现了一颗新星,为此,我诚挚的应贺,祝喜阳成功,这个头开的好,步伐很靓丽。
我们的中国新诗,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确实是面临了一次裂变与聚变,经历了一次历史的大转型与发展。在此之前,可以说:诗坛是以传统诗创作为主,实践着一个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式。而在此之后,一些诗人有了新的思索,开始向西方文化寻求,借觉与移植,从而又创作出具有东方文化的新诗。在此间,也相续的出现了各种流派。这种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东西方因子的碰击,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是积极向上的,蓬勃开出的,为我们递出了新的生机,劈开了新的局面。由此,我想到喜阳。
喜阳出生于1986年,很年轻。他似乎完全没有经历过那段长期的传统式的熏染,或者说成是受其影响太大,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诗的触角,全新的诗的领受,全新诗的星空下,出现在这崭新的诗的天地。青春的超越,自我的超越,视觉的超越,构成了他诗歌创作的主色调。总的说来,他虽然是诗坛上新的一代,新生代,先锋派,现代派。但是他所走的诗歌之路,还是正确的。正如他的座右铭般的诗观所说:“诗能是生活的关照和呈现。应该把诗歌还原于生活,在生活中扩展诗歌的精神维度。”
那么他是在怎样驾驭这语言的?他是用现代诗眼在审视,现在的诗笔在采撷,现在的意念在构想,从而耕耘出具有现代性意识的诗集,并非基于传统而有一种新的超越性的诗篇呈现。其一,他把对于现实生活的描摹,隐于淡淡的乡愁之中,然后自行条件反射,使其作用于生活的层面上,从而变得更加深邃与强烈,激涌与打动。如,“风是风,岸是岸,我是自己的归处/贴于时间的商标滑落/泛滥的明媚里,我和风声一起失控”(《短片》)。其二他把对于事态万象的观览,置于隐隐的暗色之列,然后再次回眸一顾,使其关注于事物的空间里,从而变得益加鲜亮与展露。如,“一滩夏风午睡的侧影/在我们视野内勾勒出纵横的方格子/所有围观的事物被双规,像是/被时间拘捕的天空,忽然有一种/打破,远方传来马的嘶鸣。”《午后》。其三,他把对于客观悬浮的感觉,屏于朦胧的滤镜之后,然后自行水中捞月,使其淋漓于风景的情况内,从而变得超常清冷与明快。如,“多像他当年披带的大氅/飒爽英姿,整装待发/他没动,擦拭的感觉突然慢了/仿佛城市汹涌的笑声”(《擦皮鞋》)。其四,他把对于存放遥远的思怀,收于忐忑的不安之腹,然后自行铿锵一掷,使其聚焦于定制的光圈处,从而变得千钧承诺与诚信。如,“不搭理无聊的霜降,之于/悠然的风声,祭物永远是沉默的/仿佛不苏醒的雷鸣。在深处,它们/是自己的族谱,轻轻翻涌”(《白桦林》)。在这列举中,或许还有不到位处,但却有无数的空白处和未定点,却有无边的亮色与暖流,更有无尽的心灵追寻和幻梦释放,更有那些向往的蓝图和风景线。日出日落,星辰陨没,云舒云卷,江河奔泻,也都是这般的。只要注入诗的特色与灵威,诗的光环与流花,还有那诗的萧萧驿马,悠悠舟船,隆隆车辆,都是这样的。
只有在诗人的一瞬间的光顾里,都能鱼龙化诗。喜阳,正是揭示着这种景象,破解这这种意境,遂寓居于诗人的情调的港湾。他恰恰地在这样表现生活,表现着这样的生活。
有人把传统诗与现代诗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这是不对的。有人又把传统诗置于死胡同,断言其前程不是光明的。只有网路时代的诗才有前景,这是不准的。要知道,目前我们正处于伟大的时代革命之中。电子技术,网路信息的迅捷,为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情态。但是
愈是迅捷的时代,越是需要快捷的阅读。如果我们的诗都变得那样费解,我们还能快捷起来吗?因此,现代诗当向明快发展,传统诗当向鲜活靠近,这正是二者结合的唯一的有益途径。喜阳的诗,是明确的,鲜嫩的,是现代诗与传统诗结合的范例。他的诗充满阳光。这正如喜阳的名字。因此,我给我的这篇文字,取名《喜阳诗喜阳》,是的。
2014.12.26
东岭南街
通讯处130022
长春市南关区东屹小区2—2栋3门106邮箱
手机13596068193
杨子忱,1938年出生,满族,吉林九台人。中共党员。1959年毕业于四平师专中文系。1959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吉林省伊通县第一中学任教员、九台县公路养路段工人、九台县广播电视局编辑记者、九台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长春市史志编纂委员会副编审、长春市党史研究室编审、长春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1956年2月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由诗歌步入文坛,兼顾小说、散文、纪实、传记、儿童文学创作,近十余年来以长篇小说、长篇传记文学创作为主。已出版专著34部,800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关东粮行》、《驼虎传奇》、《江湖群雄谱》、《清风剑》、《野妃》、《江湖遗恨》,诗集《山村孩子的歌》、《山影集》、《杨子忱诗选》,散文集《老长春》、《新长春》、《长春史诗》、《长春·长春》,短篇小说集《子忱初记》、《子忱中记》、《子忱后记》,长篇传记文学《纪晓岚全传》、《纪晓岚外传》、《金圣叹全传》及《鬼才金圣叹》、《鬼圣蒲松龄》,中篇小说《关东那座王陵》、《灯红灯绿》等50余部,长诗《1998》、《1999》等50余篇。作品曾获全国第二届满族文学奖二等奖,全国二、三届新田园诗奖,首届长春文学奖成就奖,吉林省人民政府嘉奖,荣获第十届长白山文艺奖个人成就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