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诗人与《诗歌月刊》(下半月)

北方的清晨透着凉意,是一种彻骨的寒冷与颤栗。周一的办公室给我带来了惊喜,也带有来自繁盛诗意的感动和感恩。《诗歌月刊》(下半月)自从落户长春创刊以来,得到了全国知名诗人与诗歌评论家的支持和鼓励。比如说谢冕、吴思敬、张未民、宗仁发、王明韵、叶延滨、钱万成、薛卫民、张洪波、李秀珊、潘红莉、张曙光、齐世明、宋晓杰、潇潇、李铁龙、萧鸣、陆建等的大力支持与鼓励,让我们这艘诗意的“小船”可以扬帆出海。
我想说的两个人是西北甘肃的“高四”学生张元和湖北的优秀诗人冰客。
张元是优秀的90后诗人,起码我认为诗意的内核在文本中呈现的还算不错。他几次打电话来询问和关心《诗歌月刊》(下半月)的办刊情况,并多次投来自己认为满意的稿件。我从侧面了解了他的情况,他是一名复习生。在繁重的高考课业下坚持诗歌创作,并保持着一定年龄段的水平,可喜可贺。我曾多次鼓励他写作,但要分清侧重,不能耽误学业。诗歌不是生活的全部,它只是个体生命的提升带来社会文明进步的载体。通过严格的三审制度,张元的诗歌刊登在《诗歌月刊》(下半月)2014年第1期上,算是对于他的鼓励和回报。
冰客曾在《十月》杂志上发表过诗歌,无疑诗歌水平和技巧是够的。但他几次投稿(都是邮递的纸质稿件,令人感动),都没有达到令人眼睛一亮的感觉,但今早的稿件,打动了编辑。我已经将稿件呈送给二审(李秀珊老师),以我的眼光,发表问题不大。感谢冰客这样的执着和坚持,感谢他对《诗歌月刊》(下半月)的信任。
诗刊进入下半月时代,大家都诗歌和刊物的发展表示出了担心和隐忧。《诗歌月刊》(下半月)坚持的是纯粹的诗歌,我不否认市场运作,个中原由不言而喻。我们会在市场机制下坚持诗歌文本致胜原则。不会向作者和诗人要钱,不会收取任何费用。我也在和集团申请稿费,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
请大家相信我们,相信编辑部会认真对待每一封信和稿件,因为你们才是“诗意的上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