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Me董喜阳
Me董喜阳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485
  • 关注人气:19,1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袁武画评:关东文化的水墨精神

(2012-12-13 14:20:48)
标签:

80后诗会

80后诗人

《文化吉林》

长春商报社

基督教徒

杂谈

分类: 文化吉林

                   关东文化的水墨精神

                                ——记实力派画家袁武的人物画

                       撰文/董喜阳  画/袁武

袁武画评:关东文化的水墨精神

    如果我们用了平常心、细致心、静默心去看,去审视袁武的人物绘画,就会情不自禁地进入袁武绘画的粗犷豪迈、气势雄浑的境界。也会体会到其“锋芒外露,裸露张扬”的关东文化的精髓和“素处以默,妙机其微”的感受与乐境。
   袁武作为闻名全国的知名画家,早已经以其实力派的绘画功底与高古芳华的人格魅力被业内外众所周知。我一直觉得袁武的人物画是他对关东文化乃至吉林文化情结的真实袒露,他的众多人物画皆可看成是他对往事的钩沉、轶趣追忆,让人细细品来不仅感受到了绘画艺术的真正神奇魅力,而且还有隐藏在艺术背后的人文精神与水墨关怀。
   关东文化精神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磅礴、粗犷的塞外精神呈现,且有时也粗中有细,夹带婉约、细腻的性格特征。亦如袁武的人物画创作所提倡的“整体写意,局部写实”的美学观点,和他的出生背景与生存蓝本是互为表里的,更是契合的。是广袤疏朗的关东塞外文化赋予了袁武人物画创作的广泛素材与绘画灵感,同时也因为袁武的人物画创作,让关东文化精髓得以更全面、具体的表达与呈现,袁武和关东文化彼此融合,堪称相辅相成。
  生于斯,长于斯,同样也爱于斯。应该说松花江畔的神奇雄浑土地孕育了画家袁武,也是那一方沃土带给了袁武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他把所有对于关东的挚爱,对于家乡的怀念全部融入笔墨,因此他的笔墨无一不是关东风土人情的精神体现,他的骨子里一直都浸透着“吉林情怀”。而近些年,这些隐秘的情感开始在宣纸上爆发、喷薄,形成绘画界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他用大墨块的整体布局与设计,反射出他绘画道路的集中走向。

   饱读诗书与富有创作激情、才情的袁武绘画视角是独特的,绘画语言是前卫的,绘画眼光是新锐的,其绘画艺术触角不仅敏锐,而且精准。他的人物画不仅是现实生存宏观环境的映射,更是精神世界的博大诉求。他几乎用素描或是白描的笔法来反映现实,既不过分粉饰夸张,也不丑化或是模糊。他用画家一颗真诚的心灵直逼现实麻木的秉性,他用一支画笔记录历史发展的真实,把关东大地的疏寥、广寂绘画得酣畅淋漓,令人动容。
  袁武善于透过表象直击普遍事物的本质。因为通常我们对于普遍发生的事物缺乏理性的认识,缺少深刻的自省,也就容易停滞在观察的眼界之内。他用生活中细腻的视角透视人性深处的丰富,体验人类生存的顽强,感知平凡人生的温暖。他的所有绘画元素从来没有离开过冬天、雪景、棉衣、老农、抗联战士、关东壮美山河与生存图景。或是直接以历史现实入墨,或是通过联想、想象为绘画艺术插上腾飞的翅膀,亦或者用特殊的技法、手法去表达内心的对于关东文化的尊重与敬畏。比如说象征、比拟,比如说反衬或是托物言志。从传统技法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袁武所擅长的。以现代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发展的事物,融入新鲜的创作元素与流行符号,也是他能拿捏准确的。袁武是一个全面的画家,博采众长。他能信手拈来地把所有艺术语言、艺术样式融于自我绘画创作。这样就使得他的绘画彰显出无穷的艺术张力、多元化、多维度,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与视角震撼。
  关东文化已经在袁武心中根深蒂固,早年的乡村生活也刻骨铭心。他一直把香魂幻化成行走与探索笔墨表现精神的力量。他的绘画似乎不是单纯的表现一种审美哲学,还有隐藏更深的审美趣味与精神特质。它所表达出来的是一种“舍我其谁”的大气磅礴,是一种“气吞山河”的凌厉霸气,是一种“绝地逢生”的隐忍力量,更是一种“鬼斧神工”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袁武喜欢用卑微的生存个体去影射对于伟大的敬仰,对于生存的巨大渴望。其作品摒弃了轻薄与浮躁,远离了肤浅与张狂,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画家对家乡血浓于水的情感和画面带给我们那扣人心弦的震撼。

   关东文化情怀作为一粒种子正在袁武的绘画艺术生命里茁壮成长,袁武的栽种与呵护让一颗薄弱的艺术生命呈现出顽强与旺盛的生命力,催生成一种生机勃勃的成长态势。可是袁武还是没有变,始终是那个知行合一的画家,还保持三十多年前从贫困的村庄出走时候的对艺术的敬仰与虔诚的姿态。他像一个信徒,在朝圣的旅程中坚守自我艺术品格与良知。固守探索精神与孜孜不倦的创作态度,他在自我的疆域中驰骋,也醉倒,最后势必走过自己的疆土。
  有时,我从袁武的作品中看出个体存在的奥秘,读懂画家内心世界里的独立单元。那犹如是他路过的隐秘的河流,是他饮过的滔滔松花江水,更是他盘踞过的白山黑水。他的创作标准,他的人文态度,他的艺术张力以及他的悲悯系数,让我们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剖析与解读他的艺术作品。没有对生命群体与个体的深刻认知,不能把握关东历史的整体脉络,不能认清时光隧道中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倾向,你就不可能从根本上,从艺术精神上去理解袁武的绘画创作。我相信在袁武的内心世界始终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支配着他的人物画创作,有一种多维度的空间思绪昼夜徘徊,随后才会在他的精神层间散发出一种人与时间、人与世界关系的和谐。

    色彩的浓淡比例,面部表情的反差,周围环境的比对,虚实相间,层次分明以及布局设计的合理致使袁武的人物画创作来得真实,品得自然,也赏得荡气回肠。无论是军旅题材的抗联战士、乡村题材的现实写照,还是古典韵致的肖像速写,袁武的画都像一颗钢针,会使你阅读后的心莫名地疼了一下,那扑面而来的质感与艺术造诣令你怦然心动。
  袁武的人物画打开了一种境界,也为绘画界了解关东本土文化推开了一扇窗。他绘画中具有奔放的现代审美意识,拓展传统笔墨表现力的延伸,从整体到局部的细腻妥善处理手法,为现代人物画的创作找到了开启的钥匙。他总能找到关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矛盾焦点,进而挖掘出新奇的切入角度,最后达到完美的契合。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直都是传统绘画的艺术基本规律。前者是画家对现实生活的最直接解读,虽然它包含了一定的“再创造”元素,但并不等同于艺术创作。在“师造化”的过程中,袁武深深体会到画家对生活的感悟与通透。袁武的人物绘画透视给我们,只有生活才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只有感悟到生活的激情,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同时袁武还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画家,他的作品致力于带给人们精神的愉悦,唤醒人们精神的自由与博大,用中国精神与笔墨抒发广阔关东土地的艺术之美,才是袁武绘画的终极旨归。
  感谢这个炎热的夏季,喧嚣尚未完全消散的夜晚。我和袁武的人物画创作有了一次深入心灵的对话,一次因为绘画艺术而碰撞出的思想火花。

 

袁武艺术简介


  袁武,1959年9月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曾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教授,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常务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成为北京东联盛世宝文化有限公司特聘画家。
  作品获全国第七届美展铜奖,第八届美展优秀奖,首届枫叶杯国际水墨画大赛金奖,首届全国国画人物大展优秀奖,全国第九届美展银奖,解放军文艺奖。1997年被全国文联评为中国画坛百杰。作品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入选2003北京国际双年展。多件作品在《美术》、《国画家》、《中国书画》、《中国画》、《美术观察》、《朵云》等杂志发表。作品《大雪》曾获全国第七届美展铜牌。作品《没有风的春天》曾获全国第八届美展奖牌。作品《天籁》曾在首届枫叶杯国际水墨画大赛中获金牌。作品《凉山布托人》获首届全国国画人物大展优秀奖。作品《九八纪事》获全国第九届美展银牌奖。1997年被全国文联评为中国画坛百杰。作品《亲人》获1998年全国抗洪英雄美术作品展一等奖。作品《凉山布托人》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作品《生存》获解放军文艺奖,作品《夜草》入选2003北京国际双年展,作品《抗联组画》获全国第十届美展金奖。
  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曾播出艺术专题片《心路》,介绍其作品及艺术创作道路。曾多次在日本举办个人画展并进行学术访问。出版有《袁武新作品集》、《袁武水墨人物写生集》、《袁武国画作品选》等。2005年被读者评为“当代最具升值潜力的中国画家”。吉林书画苑(院)推荐画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