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法家范金山:雍容自然与冲淡平和的综合呈现

(2012-05-31 16:27:26)
标签:

80后

80后青春诗会

80后诗歌

长春商报社

基督徒

刊物

杂谈

分类: 美术评论

      雍容自然与冲淡平和的综合呈现

                         ——书法家范金山作品印象

           本报记者/董喜阳  摄影/董喜阳

书法家范金山:雍容自然与冲淡平和的综合呈现
书法家范金山:雍容自然与冲淡平和的综合呈现
书法家范金山:雍容自然与冲淡平和的综合呈现
书法家范金山:雍容自然与冲淡平和的综合呈现书法家范金山:雍容自然与冲淡平和的综合呈现

书法家范金山:雍容自然与冲淡平和的综合呈现

或许,我不应该这样表达一种现象。但是当一轮“复古”高潮兴起之际,不可避免地要结出盲目的果实,书法界亦然。时下,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书法艺术走向大众化与高雅群体的过程中,其产生的边缘化与庸俗跟从也随之而来。很多人艺术天分不高,根基不稳,后天努力程度也不够,却也在面向市场的过程中企图钻营、投机取巧。其类浮躁、急功近利之心路人皆知。可却也有人数十年来精研书法艺术,不贪功求权、执着于书山艺海。其字质朴浑厚、雍容自然,其人冲和淡泊、豪爽仗义。

或者你会说这是在欲扬先抑,其实他真是书法评论者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记者眼里,范金山算是不折不扣的长者。正值花甲之年的他为人憨厚而直接,朴素且端庄严谨。在一个并不是很开阔的画室里,记者见到了满脸堆满笑容的范金山。四壁挂满他孤心孤诣之作品,丹青飘香,翰墨藏情。真、草、隶、篆,各种书体扑面而来,其多才多艺已有体现。偶尔绘制的画作竟给人一种“万红丛中一点绿”的视觉美感。范金山不仅精通各种书体,且也精习篆刻,好诗书和喜读书法理论,工作与生活相得益彰。

没有家学渊源,没有专人指导,更没有因袭的传承,范金山之于书法艺术,一开始纯源于内心深处单纯的喜欢与热爱。“我一直都相信书法艺术很重要的部分是天赋、天性与悟性。后天的努力只能是锦上添花,以至于达到化境。”现年63岁的范金山经历颇为坎坷,其庆幸的是艺术道路从没间断。从小学开始,他就开始对书法艺术产生浓厚兴趣。看到名家字画,就在捡来的废弃报纸上涂抹、临摹。“当时的条件很艰苦,书法字帖都很难买到。因此,我就是看到漂亮的字体就记录下来,回家临摹。因为没有纸张,就在手纸上、报纸上胡乱涂抹着。”之后“文革”爆发,他又被迫下乡、当兵。他是“老三届”1967年的毕业生。在农村待过2年。之后去四川当过5年汽车兵。这期间,业余时间多了起来,他就正式开始琢磨起中华传统艺术,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转业后从事金融安保工作,其间也一直没有间断研习书法艺术。

1984年,对于范金山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成立,他是第一批报名参加系统学习的学员。对于书法艺术的真正探究与学习由此拉开序幕,他像饥饿与干渴的雄鹿扑向绿洲与溪流,也像失散多年的小羊,找到灵魂的皈依与生命中灵魂的震颤。他认真聆听导师的教诲,自己玩味着、累并快乐着。从书法技巧到审美认知,从创作情绪到传统书法美学的研究,从多年的孤军奋战到如今的系统、集团军学习,范金山受益匪浅。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范金山先后与著名书法家姚俊卿、周昔非学习书法。艺术欣赏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书法艺术欣赏是以书法艺术作品为对象的审美认识活动。其实,欣赏者与创作者本身就具有某种关联,或是张力,他们需要在艺术上的审美共性。对于范金山的书法艺术,记者颔首赞美。他从“二王”传统周正的书法艺术起步,而后博采众长,舍己之短、取人之长,兼容并收后自创书体,进而形成如今古朴大气、雍容自然的风格。

书法史上,宋人米芾有“记古字”之称谓,意为遍摹古人之书体,为己用。其天资高迈、人物萧散。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而范金山颇有米芾遗风。他书法艺术里,有苏轼的大气磅礴,“二王”的潇洒灵动,如游鹄在天、宛若惊鸿;其小楷有钟繇的法度严谨,如飞鸿戏海;其行书有赵孟頫的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再者诸如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他都有过涉猎。正是因为范金山这样海纳百川、精益求精的从艺精神与意识,才使得他的书法艺术不仅有传统的“周正”,也有现代的“延伸”。

从作品不难看出,范金山的小楷与大楷是见真功夫的。气韵流畅,神采飞扬,富有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笔上,方圆兼备,形态生动。其行草书写劲道十足,如疾风凛过,似劲草狂倒。格外的灵动翔舞,也格外的入木三分。一般认为,评价一件书法作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 即书法艺术的美学要素:用笔、结字、章法。当然从更高层次的美学要素是气,是神、是韵、是情,是整体的格调和意境。也就是所谓的“功”和“性”。“功”,指功力、技巧,即指对一定的法度对笔画、结构、章法等的把握与拿捏。而“性”,指性情、风格,即指其中寄托的意趣、情操、学识、修养和感情。从线条本身具有的美,同时考虑线条组合的美,从点、线、面等出发。苏轼曾说:“古之论书者,兼论其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又说:“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 把神放在首位。而在范金山的书法艺术追求与书法美学旨归上,应该说他是严格按照苏轼的“神首位”的思想来要求自己的书法创作,且执之以恒40多年。任何一种艺术的创作与艺术家本身素质、修养与名气的形成都是需要对抗时间的,需要和寂寞作斗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书法家的产生就是孤独创作与不断练习积累的产物。因此,元代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云:“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也是这个道理。范金山也不例外,他有种直面寂寞与孤苦的勇气,带有一种长时间与孤单对立的勇气和韧劲,这是难能可贵的。

作为书法评论者与欣赏者,当你在欣赏范金山创作的书法作品时,不单单是对技巧形式的解读,他所书写的内容以及书法家的气质、人格都杂糅在作品之中,这就形成了微妙的美学反映,也使得他的书法作品更加耐人寻味,更加的风采卓绝。我们通过优美的文词,动人的翰墨风华,去体味范金山的才思胸怀、气质禀赋和人格魅力,让我们能从更高的角度与深层次的点进行切入与研究。

对于范金山的书法作品来讲,他通过用笔表现出的笔势之美就是细节,细节处表现书法所特有的内在韵致,表现书法区别于绘画的独特的、个性的美,这细节要用心去“读”,而非只是用“眼”去看,来不及用心去“读”,这读是通过笔墨去读其文化内蕴乃至人格魅力,而“看”是对艺术形式的感受与把握,是纯粹意义的书法之美。然,范金山其人其书并非外在形式的美感与视觉冲击力,他的作品中有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所特有的一种精神表现,其意味隽永,有着耐人寻味的境界与美感,通过笔墨表现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这是其书法中内蕴的精神。而其笔墨表现及章法经营,则明显能与当代重表现、重个性的创作理念相接轨。

范金山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准备与思维意识,这也体现在他的书法创作中。书法具有的现代精神,还在于书写过程中所表露的形态是受作者情绪控制的,并直接体现了其艺术修养和文化境界。特别是行草书体,更能表达作者书写时的即时心情波动。由于范金山的性情中正平和、沉默寡言,不喜欢张扬与喧哗,因此他的书法作品真的带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清新质感。

书法中笔法的变化多端和布局的结体构架,从开始落笔到结束收笔,都在书写的瞬间完成,在此过程中不可能有过多的构思时间。书法的境界和意境是作者在行笔过程中随思绪和情感迭起而一气呵成的。艺术创造是不可重复再现的。激情、活力、创造力是现代艺术精神的魅力。范金山通过书法的变化无穷和笔墨的点线书写,展现了创作者个人的思想和情感,并把它们变成了有灵魂和情绪的文字,这种情感的艺术创造来自于中国文化的长期熏陶。

范金山开办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培训班,用他的话说“教学相长”,“寓乐于教”,他培养了很多学生,而这些学生都有着过硬的基本功。不仅如此,他还乐于慈善事业。总是在国家与人民需要的时候献上自己的微薄之力。对于现在书坛混乱,风气不正的现象,范金山谈了自己的想法:“书法不是写字。现在,学书法的人是多了,看上去是热闹了,而实质上只出现了不少戴着书法家帽子的‘写手’。有的人热衷于炒作,为了吸引大众眼球,往往通过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书法作品,以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这样的作品,必定流于浅薄。很多书法家丢了老祖宗传统的东西,还自视甚高,让人很不理解。”

范金山表示,当代书坛需要重建书法人文精神,每一位书法艺术工作者应该而且必须做到——阳光下感恩时代,文化中敬畏传统,民生里关爱大众。

 

记者手记》》

 

采访接近尾声,范金山一直看着手表。“接孩子时间到了,他笑着对我说”,淳朴而憨厚。6月初,他要去山东龙口老家住上一个季度,每年他都和老伴过上一段隐居避世的生活,一来闭门修行书法艺术;二来休闲度假,颐养天年。

范金山所需要的清静,已不止于清静。

 

范金山艺术简介:

 

范金山,自署砚农居士,祖籍山东,1950年出生于吉林省双辽市,汉族,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高级研修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关东兰亭书画会理事,关东兰亭印社理事,戴成有书法院书法部副主任。

 

                   此文在《长春商报》刊出后,被点精网、主流网、吉和网、长春新闻网、长春政府信息港、吉林文化在线网、浙江在线网、兰亭书法公社等几家门户网站先后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