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文化产业摄影协会会长 范津贝
在镜头中触摸春城的时尚
本报记者/董喜阳
在熟悉与陌生体验的边缘,创造“都市奇遇”的浪漫空间,以无限未知的可能性作诱饵,为刻板生活中贫乏的想象力提供资源,而这一切正是摄影能够带给你的。
在康平街511号的一角,你会看到充满神奇创意的摄影工作室,浸染着摄影主人的新颖别致的创意,可爱的小饰物装点着来摄影人们的生活。那里是一片充满色彩和梦幻的自由天地,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春城人们拍照留念,或是聚众聊天的好去处,在那里情谊的价值漫过了商业的味道。
从小就喜欢大自然的范津贝,长大后一如既往的扎进了摄影的海洋里。在那里,她怡然自得,她喜欢一草一木带给她的震撼和灵感,她的骨子里有一种融为自然的清爽和干净,这也是她拍摄出来的画面带有了一种不自觉的纯洁质感。摄影是她的爱好,是她的职业,是她的生活,更是她的生命。“我离不开没有相机的日子,那是一种残酷的煎熬。”
范津贝天生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喜欢旅游的她,总想为自己的足迹留下点什么。范津贝是一个顽固近乎固执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梦想的高度,她可以俯身低成比草还低的姿势,一天三四千张的摄影工作令她快乐而满足。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比黄花瘦”的身体是怎么架起那么笨重的相机,还有那么大的行李包。忙碌的行走,耐心的选择拍摄角度,她要对抗的是自然的天气和光线,她要面临的是身体的透支和时间的转瞬,她甚至可以爬在泥泞的土地里,聆听那些花鸟的呢喃和窃窃私语。它们是自然的孩子,而范津贝则是自然的观摩者和记录者。坐在电脑旁修片子是一件想想都头疼的事情,但她可以从早坐到晚,没有任何抱怨,只是开心的感受着那份自豪和满足。也许,因为喜欢,所以沉默。因为沉默,所以笃定。
范津贝的生活因为摄影而变得丰富多彩,而与众不同。她有选择性的拍摄了很多记录长春城市发展的片子,她用镜头感受着时代的沧桑和变迁。“现在长春所有的景色,只要可选取的,已经都被我拍摄完了。现在,是往南方发展。”因为喜欢而变成了事业,在范津贝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2010年,在长春市委宣传部和文化产业联合会的大力支持下,范津贝创建了长春市文化产业摄影协会。这个庞大的组织都是摄影专家和摄影爱好者,她要把这种快乐传递下去,把这种与摄影甜蜜的“爱恋”进行到底。她带领会员参加了萨满文化放映节,并组织他们到上海,乌镇采风,积极扩大协会的摄影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
爱情是事业的缘起,范津贝诠释了这个定义。她的爱人王琦文现在是摄影协会的秘书长,在机场工作。他们因为摄影而恋爱,更因为摄影而过着色彩斑斓的生活。因为喜欢这种生活方式,他们几乎倾其所有。“有一句话说,如果想让一个男人破产,就要他送一个单反。尽管没有大富大贵,但是我们俩很满足,我们一直都在享受摄影的过程。”尽管摄影生活有很多时候是痛苦的,但就是那么一点微不足道的喜悦,就完成把他们彻底征服。这就是选择的价值,这就是喜欢的魅力所在。
摄影让他们快乐,因为摄影,王琦文还收了两个花甲之年的徒弟。“我们摄影协会的宗旨就是和谐摄影,快乐摄影,那是一种生活态度”范津贝的话充满着智慧和思考。在那里,每张摄影照片都是充满创意的艺术品,那里富有文艺气息的环境,有一群富有激情的年轻的时尚人士,因为摄影他们喜欢时尚,似乎这些才是时尚的真谛和源泉。
一间摄影工作室,哪怕是狭窄的地段﹑一架摄影机和几个镜头﹑一个志气相投的老公,还有她心爱的座驾,就是她全部的生活。她的幸福其实就只有这么一点点,如果再大点,她希望老公陪着她和相机去游山玩水,用她的话说“珍藏祖国大好河山,记录世间人生百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