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Me董喜阳
Me董喜阳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059
  • 关注人气:19,1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赵本山的艺术,还是爱赵本山的长脸

(2011-02-11 07:46:54)
标签:

娱乐

中都

小品艺术

赵本山小品

80后青春

80后青春诗

长春商报编

文化产

分类: 长春商报

                  爱赵本山的艺术,还是爱赵本山的长脸

                                撰文/董喜阳

爱赵本山的艺术,还是爱赵本山的长脸,如今已经不存在任何的调侃性。它不是兔年的口头禅,而是作为一个问题或是一个现象,进入了思考的范畴。在爱艺术还是爱知名度和日积月累的人气上不较真的观众,最终失去的不仅是艺术的审美乐趣,更是生活的乐趣。

最终,观众会发现对艺术而言,它永远大不过实实在在的生活。

艺术是人生最美的花朵,它是日常生活的点滴浓缩的精华。它是瓷器,需要艺人们的精雕细刻,它更是高耸塔尖上的珠光宝气,不能让庸俗遮蔽了持久的光辉。而对艺术而言,却不能像赵本山小品里丢的包袱那样“此处省去几十个字”……

赵本山在中国大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毋庸置疑,用家喻户晓来形容也不为过。在连续二十多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上,他每年都给全国的观众带去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他所带来的“年味儿”在这一年中都挥之不去。但这些并不意味着他的艺术可以永远的取悦大众,永远诠释着小品艺术的真谛。随着高秀敏的病逝,范伟的离开,以及何庆魁的隐遁,赵本山虽然依旧活跃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但独木难成林。常青树的枝头开始发霉并有溃烂的迹象,纵然有他那些宝贝徒弟的嫁接,但曾经的无比辉煌已经如遥远的历史,恰似隔岸的风云。

纵观赵本山的小品艺术,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小品艺术不单单是取悦观众的娱乐心理,更能在小品的情节上反映生活的真实,于细微处彰显社会的进步和人性的光芒。可是2011年赵本山的央视春晚小品《同桌的你》似乎不那么尽人意,尽管现在网上投票赵本山的小品仍然在小品类遥遥领先。这也恰恰说明了如今赵本山的小品艺术已经丧失了大众的审美性和娱乐的多元性,如今他只是靠着一张“正宗的猪腰子脸”倚老卖老,独撑局面。

小品艺术的独创性和真实的鲜活性才是小品艺术永葆生机的法宝。近些年来,随着赵本山在商界的抬头,他的文化产业事业如日中天。全国挂起“二人转”风,刘老根大舞台遍地开花,“本山快乐营”重拳出击,但似乎这一切都经过了包装,他们只是披上了艺术的外衣,骨子里流淌的却是商业化运作的血液。艺术大不过生活,更小于金钱。在网络化盛行和艺术逐渐边缘化的今天,宣传和造势才是硬道理。赵本山利用金钱和知名度打造了一帮弟子,并煞费苦心的把他们带向春晚的舞台,想来真让人羡慕,但更多的还是对艺术的羞辱。

艺人们一生永远也摆脱不了的一个悖论是,喜欢他们的那些观众见到他们就如痴如狂,那么观众到底是爱他们的艺术,还是爱他们的为人?这就犹如是女人,她们一生永远摆脱不了的一个悖论是,爱她们的那个人一见到她们就身体冲动,那么男人们是爱她们还是爱她们的身体?诚然,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艺术而言,它应该有自己的审美风向标,但对大多数观众而言,他记住了你的艺术不见得记住你的人,可如果他记住了你,就一定能想起你的艺术。比如说主持界,脸最长的,观众一下子就想到了李咏。这是他的荣幸还是他的悲哀?

观看赵本山的小品艺术成长的过程,就犹如女孩子内心对于爱情的渴望。很多年前观看赵本山的小品,比如说和高秀敏﹑范伟的“铁三角”,和宋丹丹的“二人长跑”,还有更早的和黄丽娟的“一对一辅导”,就像是十五岁情窦初开的女孩子对爱情的想象。她们之间最感兴趣的话题一定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动辄羡慕那些彼此倾慕三四年,却连手都不敢碰一下的“情侣”。那个时候看赵本山的小品,纯净﹑美好,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也带给观众们来自生命底层的快乐和感触,在爆笑之余还有对艺术意犹未尽的思考和想象。尽管那个时候基本上都是对白,俏皮话﹑道具简单,但观看后的人们还是会心理一直挂念着你,挂念着你的艺术,津津乐道着明年的春晚也能过出今年的味道。

而现在观看赵本山的小品,就像是女人到了二十岁,她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爱与欲的纷争。譬如某女队某男一百个不满意却始终摆脱不掉,无它,床上过于和谐。又譬如某对情感尚好的情侣因故分手,究其原因,竟是男青年因服用某种药物导致性冷。最后女人常会有几分失望的说,原来爱情抵不过性欲。回头来看赵本山的小品恰恰是走进了这个合理的比喻。现在观众最感头疼的是留与弃的抉择。观众睁大了眼睛,分秒不错的看赵本山的小品,最后竟索然无味。如果说网络流行语还在“此处省去……字”上纠结,你还不如去看看人家贾平凹的《废都》,拾人牙慧还得赖于网络化的宣传,实在无聊的很。观众对赵本山的小品一百个不愿意,却又甩不掉,网上支持率就表明了。赵本山的小品艺术在走下坡路,但其他小品演员的表演实在差强人意。黄宏的《聪明丈夫》反映现实生活,但表演僵硬,且有做作之嫌;李小冉﹑邵峰的《午夜电话亭》虽说反响不错,但离正宗的年夜大餐尚有一段距离;海清﹑黄海波的《美好时代》基本无笑点,尽管笔者笑点低到可怜,也只是在“我的娘滴四舅奶奶”上停留了一下,其它的可以忽略不计。一个在走下坡路,一个根本不在坡上的人,让观众去选择,答案不言而喻。再者,赵本山的脸多长,一抻就是二十多年,你能和人家比?

观众观看小品也是需要激情的,现在的赵本山的小品越来越向和谐社会看齐了。也有一帮观众在小品艺术的品味上没有过高的要求,只是因为赵本山一成不变的表演实在乏味,看得倒了胃口。还没有等到新年钟声的敲响,便吃药睡觉去了,肚子痛的厉害的紧。最后,观众们都会站起身摇摇头,略有感触的说着,哎!原来艺术大不过长脸。

现实中,你让一对性冷男女之间产生轰轰烈烈的爱情,这在常识上都讲不通。那么,在艺术上,你让审美品味日益提高并且审美知趣多元化的观众去接受和生活跑偏的,庸俗的小品艺术,这在人情上也讲不通。终究,观众喜欢赵本山的,是他丰富的生活阅历诠释出来的小品艺术,而并非他饱经沧桑的长脸上凹凸不平的褶皱。

这样的分析多少有些残忍。原来观众喜爱的还是赵本山的艺术,而非其他不想关的东西。

爱赵本山,还是爱赵本山的艺术,这样的问题可以找到答案。对赵本山而言,无论爱多一些还是抱怨多一些,都有不尽人意之处。人生永无完满,艺术和生活必须继续。

                                                                      2011-2-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