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2010-01-21 09:30:30)
标签:

原创图文

散文

中国名祠

陈家祠堂

轻吟细语

文化

旅游

分类: 【荷影轻盈】灵韵散文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感谢草根博乐与心情无关老师将本文推荐至草根博客首页!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 图文/轻吟细语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去年2月11日内地省亲归来途经广州,早上6点到了广州计划晚间才回深圳,好借此机会参观几个博物馆。把行李寄存好,第一个目标就是久仰盛名的中国名祠“广州陈家祠堂”。

 

    广州陈家祠,又名陈氏书院,位于广州中山七路恩龙里34号。陈家祠堂建于清朝末期,由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名人共同集资,从光绪十六年(1890)动工,至光绪二十年竣工,历时五年。始建时用作广东各县陈氏子弟来省城应科举时学习及住宿场所,也是祭祀祖宗的宗祠。该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以拥有众多精美民间建筑艺术品而闻名海内外,现为广东民间工艺术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1996年被评为“广州十大旅游美景”之首。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从广州火车东站乘地铁去很方便,就在荔湾区中山七路陈家祠地铁站旁。这天天气非常好,春阳当头和风送爽,南方的初春已有点温热。从地铁站出来一眼就看到高大的牌坊,上面刻着“陈家祠广场”一排醒目大字。

 

    经过长途旅程,此时并没有一丝倦意,尽管眼睛充满了血丝,还是精神抖擞,迫不及待地快步走进陈家祠堂。这是一个大院子,大院门前一片空旷显得开阔宽畅,“陈氏书院”红底黑字庄严肃立在大门上方。正门两旁有对称的石鼓和石狮,因刚过正月十五,大门两旁还摆放着喜庆的年桔和花卉,院里高挂着大红灯笼,让古老的建筑多了一层韵味。

 

    大院占地近1·5万平方米,院东新辟有1·7万多平方米的绿化广场。主体建筑正门两边的外墙上有《梁山聚义》、《梧桐杏柳凤凰群》等六幅近代罕见的大型砖雕,其画雕工精细、层次分明,人物神态各异、形象生动,花鸟栩栩如生,堪称一绝的惊世之作。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陈氏书院坐北朝南,中国人讲究和喜爱的风水方位。主体建筑宽80米、深80米,主体建筑占地6400平方米。以“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布设,大院穿插六院八廊,以大门、聚贤堂和后座为中轴线,通过青云巷、廊、庑、庭院,由大小19座建筑组成建筑群体,各个单体建筑之间既独立又互相连接,幽雅的庭院与雄伟的厅堂浑然一体。正门的屏风雕刻尤其精致,下方不同造型的龙字,展示着龙文化的神韵。 

 

    聚贤堂堂宇轩昂,梁架雕镂精细,堂中横列的巨大屏风,玲珑剔透,为木刻精品。中进聚贤堂屋顶上的陶塑瓦脊长27米,全高 4.2米,是清代广东石湾陶塑商号文如璧的作品。堂前有白石露台,石雕栏杆嵌以铁铸的花卉等图幅。各厅堂、廊、院、门、窗、栏杆、屋脊、砖墙、梁架、神龛处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铁铸工艺的传统建筑工艺和不同风格的装饰,琳琅满目。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相互映托,使书院在庄重淡雅中透出富丽堂皇的气派。可以说,陈氏书院不愧为一座宏伟瑰丽的民间工艺建筑宝库。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聚贤堂旁设有梯阶而上专门奉放牌位的大堂,书院里学有所成中举的就能在此立牌,享受后人供奉。望着那大红牌位阶梯,仿佛看到一个个昔日贤人才子雅士令人肃穆的面容。在这里寒窗苦读的学子,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得一牌之席光宗耀祖。然而,到底有多少人得偿所愿?又有多少嗜书人怅恨终生?其中浸透了无数学子的辛酸泣诉……

 

    走出聚贤堂,坐在古色古香的石凳上,深深地吸了一下,仿佛吸到一阵阵当年的翰墨清香,眼前呈出清幽的画本,一个个书生手持书卷飘然走过,细听好像树下传来吟诗作赋的声音,满院意象无处不风雅……这次第,令我想起自身家族的书香渊源,先祖在家族祠堂墙上的劲书,虽说文革期间家族祠堂被列为封建四旧夷为平地为平地,却韵留后人,在灵魂深处接续了一种与生俱来的文化性情。这正是:半亩方塘,天光云影,好读书者,自有会意。或许同是书卷人家的某种相通,此时我才如此感慨沉思……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陶塑工艺集中在19座厅堂屋顶上的瓦脊,砖雕以东、西倒座外墙的最具规模。灰塑集中在瓦脊及院廊上,是南海灰塑艺人所作。木雕除梁架与大门及聚贤堂的屏风外,后座的11座双层透雕神龛,有“源昌街时泰造”“光绪十六年”“回澜桥刘德昌造”等题辞。第二进后侧长廊上的柚木屏门双面镂雕,分别雕有历代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20幅木雕,被赞誉为“木刻钢刀雕就的中国历史故事长廊”。中路一、二进间的院子内的石栏杆镶嵌的铁铸双通花栏板“金玉满堂”、“三羊启泰”等展示了中国近代铸铁工艺的成就。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1959年,陈氏书院被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展出广东地区历代各类民间工艺品,也有全国各地民间工艺精品。馆内辟有多个展厅,展出馆藏文物以及陶瓷、雕刻、刺绣等工艺精品。还有珐琅、金银工艺、套色蚀花玻璃,灯饰、剪纸、木刻,面塑、麦杆贴画、剪纸和各地的漆器及民族工艺等。还设有近代家具、书画、文房四宝、茶艺等展厅。

    在手工艺展厅,我挑了一个十分精致的手工雕刻大红漆木手镯,上面刻着牡丹花和两个对称的福字,试戴后就没再脱下来,煞是喜欢,一直戴在手腕。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我国璀璨夺目的古建筑宝库中,祠庙尤其受人重视。祠堂是祠庙其中一种,祠堂是家族的象征。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著名祠堂很多,风格与形式均丰富多彩。但以精美著称的,陈家祠堂定能算是典型的一家。

 

    郭沫若曾赋诗赞美陈氏书院的建筑艺术:“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对我来说,陈家祠之行是一次内涵深蕴的文化之旅,让我感受了古典艺术的熏陶。陈家祠堂以极高的文物价值,不仅为我们呈现精美的艺术,还向后人传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让我上了一堂民族传统教育课,深受激励和鼓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是一年,现将图文整理,以作此次旅程的回顾。

  

写于2010-1-19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陈家祠广场牌坊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陈家祠正门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在正门两旁频频拍照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左右一对大石鼓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一对石狮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正门的屏风为木刻精品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从屏风看过去是聚贤堂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聚贤堂展出许多珍贵艺术品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石雕栏杆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主要精品分布图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在雕塑“尝荔枝”旁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精雕细刻的木器家私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在这浸透墨翰香味的书院里,坐在这古色古香的石凳上,人也显得文雅……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清雅的庭院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工艺展厅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展品均为传统工艺品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就在这买的手镯,一眼看中就戴在手上了。服务员说这是手工雕刻的漆木手镯,所以每个的花纹都是独一无二。且工艺繁复,反复漆色,要一个星期才可出成品。试戴后就再也没脱下来,煞是喜欢,戴回家了……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这是陶艺品。我曾用这些拍下来的图片作散文诗《似水流年》的插图。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琳琅满目的文房四宝。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好大的墨砚!名《石趣砚》长2·17米,宽1·1米,厚23厘米,重约1·5吨。石材产自广东端溪沙埔。1991年的作品。(原来把“端”错看成“瑞”字,谢谢求索大哥指正!)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把说明放大……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庭院一隅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栩栩如生的砖雕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这些砖雕很精美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展厅里的骨雕《羊城八景》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这一款曾经借给影星成龙拍2001年贺岁片《尖峰时刻2》。旁边的小图便是电影剧照。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这样的工艺品,各地都有,并不少见。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松鹤延年》多精美!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橄榄核雕刻的工艺品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木雕。如此精美的展品很多,只能拍下部分。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视线可以穿过看到另一层院落。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精致的长廊。高挂的灯笼还带着新春的喜庆……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聚贤堂的长对。想看的朋友,请歪过脖子看……嘿嘿,为了整齐这张图片没有转方向。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每一处都那么的精致!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这是供奉的灵堂,只有考上秀才或者高中状元的,死后才有资格在上面摆上一个刻有名字的牌子,一层层摆上去。想留芳百世,十年寒窗未必如愿。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书院一角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书院一角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从窗棂望出去,幽蓝的景色,像走进梦境一样……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工艺展厅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细细感受古典精致之美……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这是铁铸花栏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在这样的氛围中,人显得格外的优雅……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就要离开了,再回眸凝望……陈家祠深沉的厚重,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走出大院,细拍了外墙上的砖雕。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每一处,每一步,都诉说一个故事。令人惊叹!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砖雕上的诗文应该一边是“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另一边“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这幅很有意思,一只美丽的凤凰,周围是山鸡和小鸟。诗文看不是很清楚,不敢冒然妄断。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出了陈家祠,在广场的塑像群连拍。跟古人一起畅谈别有意趣呢……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筑泥塑像。碑文说明这个塑像是公元前196年的汉高祖刘邦……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我也来一杯……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走了一上午有点饿了,时当正值西关美食节,在陈家祠旁的沁芳园甜品美食店挑选了西关美食“西关水棱角”。价钱不便宜这一份38元,吃不出什么特别味道,只是享有美誉而已。跟着去下一个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图片来自我的摄影!我的相册!拍摄于2009年2月11日。)

 


(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

 

 

亲爱的朋友,感谢您欣赏《(散文)中国名祠陈家祠印象》!欢迎下次光临!轻吟细语祝福您健康幸福!快乐每一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