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北山
(2024-05-02 10:23:58)诗经·小雅·北山
诗序:《毛诗序》曰:“《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役使不均,己劳于从事而不得养其父母也。”
小雅·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词句注释
小雅:《诗经》中“雅”部分,分为大雅、小雅,合称“二雅”。雅,雅乐,即正调,指当时西周都城镐京地区的诗歌乐调。小雅部分今存七十四篇。
陟(zhì):登,升。
言:语助词。杞:枸杞,落叶灌木,果实入药,有滋补功用。
偕(xié)偕:健壮貌。士:周王朝或诸侯国的低级官员。周时官员分卿、大夫、士三等,士的职级最低,士子是这些低级官员的通名。
靡(m)盬(g):无休止。
忧我父母:为父母无人服侍而忧心。
溥(p):古本作“普”,大,全。
率土之滨:四海之内。古人以为中国大陆四周环海,自四面海滨之内的土地是中国领土。《尔雅》:“率,自也。”
大夫:指执政大臣。
贤:多,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贤之本义为多……事多者必劳,故贤为多,即为劳。”
牡:公马。周时用四马驾车。彭彭:形容马奔走不息。
傍傍:急急忙忙。
嘉:嘉许,称赞,夸奖。
鲜(xin):称赞。《郑笺》:“嘉、鲜,皆善也。”方将:正壮。将,强壮。
旅力:体力。旅,通“膂”。
经营:规划治理,此处指操劳办事。
燕燕:安闲自得貌。居息:家中休息。
尽瘁:尽心竭力。
息偃:躺着休息。偃,仰卧。
不已:不止。行(háng):道路。
叫号(háo):呼号。《毛传》:“叫呼号召。”
惨惨:又作“懆懆”,忧虑不安貌。劬(qú)劳:辛勤劳苦。
栖迟:休息游乐。
鞅(yng)掌:事多繁忙,烦劳不堪貌。钱澄之《田间诗学》:“鞅掌,即指勤于驰驱,掌不离鞅,犹言身不离鞍马耳。”
湛(dn)乐:过度享乐。湛,同“耽”,沉湎。
畏咎(jiù):怕出差错获罪招祸。
风议:放言高论,空发议论不做事。
靡事:无事。为:作。
小雅·《北山》正义编撰
序:《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役使不均,己劳於从事,而不得养其父母焉。
疏【正义曰:经六章,皆怨役使不均之辞。若指文则“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是役使不均也。“朝夕从事”,是己劳於从事也。“忧我父母”,是由不得养其父母,所以忧之也。经、序倒者,作者恨劳而不得供养,故言“忧我父母”,序以由不均而致此怨,故先言役使不均也。】
一章: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笺云:言,我也。登山而采杞,非可食之物,喻己行役不得其事。传:偕偕,强壮貌。士子,有王事者也。笺云:朝夕从事,言不得休止。偕音皆,徐音谐,《说文》云:“强也。”笺云:靡,无也。盬,不坚固也。王事无不坚固,故我当尽力。勤劳於役,久不得归,父母思己而忧。
疏【正义曰:言有人登彼北山之上者,云我采其杞菜之叶也。此杞叶非可食之物,而登山以采之,非宜矣。以兴大夫循彼长远之路者,云我从其劳苦之役也。此劳役非贤者之职,而循路以从之,非其事矣。所以行役不得其事者,时王之意,以己为偕偕然而强壮。今为王事之子,以朝继夕,从於王役之事,常不得休止。王家之事,无不坚固,使己劳以坚固之。今使忧及於我父母,由久不得归,故父母思己而忧也。】
二章: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传:溥,大。率,循。滨,涯也。笺云:此言王之土地广矣,王之臣又众矣,何求而不得,何使而不行!传:贤,劳也。笺云:王不均大夫之使,而专以我有贤才之故,独使我从事於役。自苦之辞。
疏【正义曰:“溥,大”,《释诂》文。《释水》云:“浒,水涯。”孙炎曰:“涯,水边。”《说文》云:“浦,水滨。”《广雅》云:“浦,涯。”然则浒、滨、涯、浦皆水畔之地,同物而异名也。诗意言民之所居民。居不尽近水,而以滨为言者,古先圣人谓中国为九州者,以水中可居曰洲,言民居之外皆有水也。邹子曰:“中国名赤县,赤县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其外有瀛海环之。”是地之四畔皆至水也。滨是四畔近水之处。言“率土之滨”,举其四方所至之内,见其广也。作者言王道之衰,伤境界之削,则云“蹙国百里”,“蹙蹙靡所聘”。恨其有人众而不使,即以广大言之。所怨情异,故设辞不同。王不均大夫之使,不过朝廷,而普及天下者,明其众也。传“贤,劳”。正义曰:以此大夫怨己劳於事,故以贤为劳。笺以贤字自道,故易传言王专以我有贤才之故乎?何故独使我也?王肃难云:“王以己有贤才之故,而自苦自怨,非大臣之节,斯不然矣。此大夫怨王偏役於己,非王实知其贤也。王若实知其贤,则当任以尊官,不应劳以苦役。此从事独贤,犹下云‘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恨而问王之辞,非王实知其贤也。”】
马瑞辰曰:【率土之滨】说文无滨字,宾与频古声近通用。说文:“频,水厓,人所宾附也,颦蹙不歬而止。”毛传训滨为涯,正以滨即频之假借也。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文引诗作“率土之宾”,老子云宾与臣同义,故诗曰:“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则诗古本有省作宾者,遂作宾服解矣。大戴记诰志篇“地宾毕极”,犹诗云“率土之宾”也。
三章: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传:彭彭然不得息,傍傍然不得已。传:将,壮也。笺云:嘉、鲜皆善也。王善我年未老乎?善我方壮乎?何独久使我也?传:旅,众也。笺云:王谓此事众之气力方盛乎?何乃劳苦使之经营四方?
马瑞辰曰:【鲜我方将】将与壮双声,尔雅释诂将、壮二字并训“大也”,故壮又通作将。【旅力方刚】方言:“”足+屈”、膂,力也。东齐曰”足+屈”,宋鲁曰膂。”戴氏震疏证曰:“膂通作旅,诗”旅力方刚”是也。”
四章: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传:燕燕,安息貌。传:尽力劳病,以从国事。笺云:不已,犹不止也。
五章: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传:叫,呼。号,召也。传:鞅掌,失容也。笺云:鞅,犹何也。掌,谓捧之也。负何捧持以趋走,言促遽也。
马瑞辰曰:【或王事鞅掌】鞅掌二字叠韵,即秧穰之类。说文:“秧,禾若秧穰也。”集韵曰:“禾下叶多也。”禾之叶多曰秧穰,人之事多曰鞅掌,其义一也。传言失容者,亦状事多之貌。笺分二字释之,失其义矣。
六章: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笺云:咎,犹罪过也。笺云:风,犹放也。
疏【正义曰:三章势接,须通解之,皆具说在注。或不知叫号者,居家用逸,不知上有徵发呼召者。或出入风议,谓间暇无事,出入放恣,议量时政者。或勤者,无事不为者。定本、《集注》并作“议”,俗本作“仪”者,误也。郑唯鞅掌为异。馀同。笺“鞅犹”至“促遽”。正义曰:传以鞅掌为烦劳之状,故云“失容”。言事烦鞅掌然,不暇为容仪也。今俗语以职烦为鞅掌,其言出於此传也,故郑以鞅掌为事烦之实,故言“鞅,犹荷也”。鞅读如马鞅之鞅,以负荷物则须鞅持之,故以鞅表负荷也。以手而掌执物,是捧持之。负荷捧持以趋走也。促遽亦是失容,但本意与传异耳。】
马瑞辰曰:【或出入风议】释名:“风,放也。言放散也。”广雅亦曰:“风,放也。”风议即放议也,放议犹放言也,与“或靡事不为”为言与行相反。
诗缉卷二十二
宋 严粲 撰
谷风之什 小雅
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役使不均已劳于从事而不得养其父母焉【养音様李氏曰北山大夫不当怨而怨夫子不删之者葢所以刺幽王也孔子云公则说人主苟有均平之心则虽征役之重不以为怨补传曰大东言赋之不均北山言役之不均今曰孟子云是诗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
后序与孟子之言合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李氏曰杞枸杞也三杞考见四牡】偕偕士子【笺曰偕偕同也士子已之属也】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役行而陟北山生可采矣以王事不可不坚固而贻亲之忧谓父母忧已行役之劳感时物之变而思念父母也
溥天之下【音普传曰大也】莫非王土率土之濵【音賔传曰率循也濵涯也防曰九州环海之濵是四畔近海之处】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传曰贤劳也】
溥大天下皆王土也循土地之岸濵除海水在外居其中者皆王臣也而于大夫不均平使我从事独贤劳也
四牡彭彭【音棚传曰彭彭然不得息彭彭考见出车】王事傍傍【音絣传曰傍傍然不得已今曰郑清人驷介旁旁字异音义同】嘉我未老鲜我方将【鲜上声笺曰鲜善也传曰将壮也】旅力方刚【传曰旅众也】经营四方
四牡彭彭然不得息王事傍傍然不得已其行役葢甚劳矣幸我未老而方壮众力方刚强耳目聪明手足轻防尚可以经营四方也不然岂能当此劳苦乎秦誓旅力既愆夏氏解云众力如目力耳力手足力也或説旅为陈如陈力就列之陈然陈力方刚则不词矣
或燕燕居息【传曰燕燕安息貌】或尽瘁事国【尽瘁解见四月今曰事国从事于国也】或息偃在牀或不已于行
自此以下皆言役使不均也
或不知呌号【音豪诗记曰号呼也或深居安逸或外之呌呼亦不知也】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栖音西李氏曰有栖迟于家而偃仰者】或王事鞅掌【鞅央之上传曰鞅掌失容也疏曰以鞅掌为烦劳之状郑以鞅如马鞅之鞅掌以手执物补传曰鞅掌皆所以拘物谓王事所拘也】
或湛乐饮酒【湛乐音耽洛】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风音讽王氏曰出入风议亲信而优游也曹氏曰风议则任口舌而已】或靡事不为
北山六章三章章六句三章章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