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角弓
(2023-12-02 18:07:24)诗经·小雅·角弓
诗序:《毛诗序》曰:“《角弓》,父兄刺幽王也。不亲九族而好谗佞,骨肉相怨,故作是诗也。”
小雅·角弓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昏姻,无胥远矣。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瘉。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
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如食宜饇,如酌孔取。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莫肯下遗,式居娄骄。
雨雪浮浮,见晛曰流。如蛮如髦,我是用忧。
词句注释
小雅:《诗经》中“雅”部分,分为大雅、小雅,合称“二雅”。雅,雅乐,即正调,指当时西周都城镐京地区的诗歌乐调。小雅部分今存七十四篇。
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弓。
骍(xn)骍:弦和弓调和的样子。一说赤红色。
翩:此指反过来弯曲的样子。
昏姻:即“婚姻”,指姻亲。
无:不要。胥(x):相,互相。远:疏远。
尔:你,指周王。
民:人,指亲属。胥:皆,都。然:这样。
教:教导。
效:仿效,效法。
令:善,指兄弟友善。
绰绰:宽裕舒缓的样子。裕:宽大。
不令:不善,指兄弟不相友善。
瘉(yù):病,此指残害。
无良:不善。
相怨一方:相互怨恨。一方,另一方,对方。
受爵:接受官爵、俸禄的意思。让:谦让。
亡:通“忘”。
老马:指不和兄弟背后的老人。反为驹:回头照顾自己的马驹。一说意为老马反而像小马驹。
饇(yù):饱。
孔:恰如其分。一说多,很。
猱(náo):猿类,善攀援。
涂:泥土。附:沾着。
徽:美。猷(yóu):道。
与:从,属,依附。
瀌(bio)瀌:下雪很盛的样子。
晛(xiàn):日气。曰:语助词。消:消融。
遗:通“隤”,柔顺的样子。
式:用,因。居:通“倨”,倨傲,傲慢。娄:借为“屡”,每每,屡次。
浮浮:厚积的样子。一说与“瀌瀌”同义。
流:犹“消”,融化。
蛮:周人称南方人为“蛮”。髦(máo):周人对西南夷的称呼。
小雅·《角弓》正义编撰
序:《角弓》,父兄刺幽王也。不亲九族,而好谗佞,骨肉相怨,故作是诗也。
疏【正义曰:《角弓》诗者,王之宗族父兄所作以刺幽王也。以王不亲九族之骨肉,而好谗佞之人,令骨肉之内,自相憎怨,使人效之,故父兄作此《角弓》之诗以刺之也。此经八章。上二章言王当亲九族,是为不亲而发言也。既不亲九族,则疏远贤者,自然而好谗佞,事势所宜言,於文无所当也。骨肉相怨,即三章、四章是也。由其相怨,故五章本其王慢族亲宜燕食之事,即亦“不亲九族”之经矣。既相怨不亲,是上教之失,故下三章言其可教而反之,无使为骄,如蛮如髦也。】
一章: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昏姻,无胥远矣。
传:兴也。骍骍,调利也。不善绁檠巧用则翩然而反。笺云:兴者,喻王与九族,不以恩礼御待之,则使之多怨也。笺云:胥,相也。骨肉之亲,当相亲信,无相疏远。相疏远,则以亲亲之望,易以成怨。
疏【正义曰:以王不亲九族,故先述御待之难。言骍骍然调利者角弓,此角弓虽则调利,当善用之。若不善置绁檠而巧用之,则翩然而其体反房矣。是用角弓之难也。以兴和顺者,宗族也。此宗族虽则和顺,当善待之。若不善设食燕而恩御之,则亦愤然而其心怨恨矣。是待宗族之难也。下二句义具在笺。传“骍骍”至“而反”。正义曰:骍骍文连角弓,即是角弓之状也,故云“调利也”。既已调利,复云“翩其反矣”,不善用之可知,故言不善绁檠巧用翩然而则反矣。《冬官·弓人》以六材为弓,谓幹、角、筋、胶、丝、漆也。又曰:“角之中,恒当弓之隈。”杜子春云:“隈谓弓之渊。角之中央与渊相当。”如彼文,弓有用角之处,不得即名角弓。此言角弓,盖别有角弓,如今北狄所用者,於古亦应有之,但《弓人》所不载耳。今北狄角弓,弛则体反,若不绁檠,则不复任用也。檠者,藏弓定体之器,谓未成弓时,内於檠中。此弓已调利,而言檠者,盖用讫,内於竹闭之中,恐损其体,亦谓之檠。绁即绲縢也。传言巧用,明是既已成弓,非未定体也,故知檠义为然。“不以恩礼御待”,定本“待”作“侍”。笺“骨肉”至“成怨”。正义曰:骨肉,谓族亲也。以其父祖上世同禀血气而生,如骨肉之相附,因谓之骨肉。然则骨肉唯谓同姓耳。此经兼言昏姻、笺通言骨肉者,以昏姻之亲与宗族同。《頍弁》云“兄弟甥舅”,连言之,是其同也。《孟子》云:“兄弟关弓而射我,我则涕泣而道之。无他,戚之也。其亲亲之也。”是亲亲之望,易以成怨。】
马瑞辰曰:【骍骍角弓】今本说文:“弲,角弓也。洛阳名弩曰弲。”下不引诗。据陆氏云“骍,说文作弲”,则弲字注本当作“角弓儿”,今作“也”者误也。
二章: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笺云:尔,女,女幽王也。胥,皆也。言王,女不亲骨肉,则天下之人皆如之。见女之教令,无善无恶,所尚者,天下之人皆学之。言上之化下,不可不慎。
疏【正义曰:以言人傚之,故知汝幽王也。上章胥为相,此章胥为皆者,胥、相、皆,并《释诂》文也。上以王於族亲,故为相於之辞;此言天下之人非一,故为皆,观文之势而为训也。】
马瑞辰曰:【民胥然矣】方言:“欸,,然也。南楚凡言然者,或曰欸,或殹下+言(yi).说文:“嘫,语声也。”语声犹云应声。广雅:“欸、殹下+言、然,譍也。”然即嘫之省借。若然之本义,说文自训烧。【尔之教矣,民胥效矣】诗以教与远对言,远为不善,则教当为善。上二句见民化於不善,下二句言民化於善也。又按傚古止作效,左氏昭六年传引诗正作“民胥效矣”。
三章: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瘉。
传:绰绰,宽也。裕,饶。瘉,病也。笺云:令,善也。
疏【正义曰:上言人随上化,此又申言须化之由,以人性有善恶,其不善者须化之,故言天下若此令善之人,於兄弟恩义相与,绰绰然有饶裕也。其不善之人,於兄弟则无恩义,唯交更相诟病而已。是天下善人少,恶人多,恶人相病,须上化之,故欲令王教之。】
严粲曰:王无恩于亲族,亲族之中有令善者,固绰绰然寛裕不以介意;其不善者,则相与怨讟而为患矣!
四章: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
笺云:良,善也。民之意不获,当反责之於身,思彼所以然者而恕之。无善心之人,则徙居一处,怨恚之。传:爵禄不以相让,故怨祸及之。比周而党愈少,鄙争而名愈辱,求安而身愈危。笺云:斯,此也。
疏【正义曰:上既言恶人兄弟相病,此又申而戒之。言天下之人无善心也,不但於兄弟相病,又不能反之於己,以情相恕,徒然相怨於一方。彼非可怨而怨之,是小人之愚惑也。此言无良之人,不但遥则相怨,又对面则受其官爵,不以相让。由此为彼所怨,至於己身以此而致灭亡。是不教之大祸也。王何不亲宗族以化之乎?章首先言人之无良,乃云“相怨一方”,并“受爵不让”,皆是无良之行。末言“至於己斯亡”。以此二事而至亡也。以人初不善兄弟,又於外遥则相怨,爵则不让,由此以亡。笺“民之”至“怨恚”。正义曰:欲解无良之意,先言良事以反之。言人之善者,其意有所不得於彼心,则当反而求之於己身,思彼所以於我而然者,而以情恕之,不即相怨也。其无善心之人,有不获於彼,则徒居一方而相怨恚。徒,空也。彼不可怨而怨之,是空也。传“爵禄”至“愈危”。正义曰:由爵不让彼,而为彼所怨,是以祸及於己。《王制》云:“使以德,爵以功。”则己有功德,当自受之。而必须让者,以凡禀血气,皆有争心,在上者可量功校能,受之者当先人后己,故礼设辞让之法。《礼记》曰:“爵禄可辞。”又曰:“爵位相先。”文王之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舜命群官,禹让稷、契之类,皆先圣典谟有相让之法也。《论语》注云:“士辞位,不辞禄。”言爵禄可辞者,以辞爵则禄亦辞之可知,故弁言之。传又因述不可让之意。为阿党比周而望党援者,而其党愈益少也。以人与正不与枉,故曲比者党少也。为鄙耻之争而望荣名者,而其名愈益辱也。以鄙争可耻,故名辱也。苛望求安於己而危他人者,而其身愈益危也。人各求安,则彼以危己,故身危也。然则求党求名在於不争,求安在於不安,是犹求爵在於让爵,故言此以类之。】
马瑞辰曰:【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亡当读如忘。诗盖言人之无良,一方之人皆知怨之,至于己受爵不让,亦为无良,则忘之也。言能知於人,而不能自知也。荀子杨倞注亦引诗以明不责己而怨人。毛、郑皆读亡为危亡之亡,失之。
五章: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如食宜饇,如酌孔取。
传:已老矣,而孩童慢之。笺云:此喻幽王见老人反侮慢之,遇之如幼稚,不自顾念。后至年老,人之遇己亦将然。传:饇,饱也。笺云:王如食老者,则宜令之饱。如饮老者,则当孔取。孔取,谓度其所胜多少。凡器之孔,其量大小不同,老者气力弱,故取义焉。王有族食、族燕之礼。
疏【正义曰:此又言王之不恕。言老马反为驹而用之,犹王於老人反为童而遇之。王慢老如是,则为不复自顾其后,己至年老,人之遇己亦将然。是犹王之不恕,故天下效之,皆无良相怨也。因教王尊老之宜。言王如食老者之食,则宜令之饱而已。如酌老者之酒,则当如孔之有取。孔者,器中之所受也。器之所受有大小,满则止。犹老者所胜有多少,亦足则停。是王於老者,当节敬如是。今王何以不然,而反慢之?传“已老”至“慢之”。正义曰:此经举马以喻人,故言“已老矣,而孩童慢之”。《说文》云:“咳,小儿笑也。”《内则》云:“子生三月,父咳而名之。”谓指其颐下,令之笑而为之名。此言咳童慢之,亦当然也。此诗刺王不亲九族,所以偏言老者。以老是王者所宜贵,故《祭义》曰:“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遗其年者。”况其宗族之老人乎!故九族不宜慢之。笺“王如”至“之礼”。正义曰:王如食老者,食则令之饱。谓有嘉味劝助之也。经言酌,当酌酒以与人,是饮之酒也。食则苦其不饱,酒则唯恐过度,故食言宜饇,酒言孔取。孔取,谓器中空虚受物之处,《老子》所谓“挺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以比於老人所胜气力多少,是如孔之取也。言王有族食、族燕之礼者,解经所以有食酌之事,食则族食,酌即族燕矣。以食礼无饮,燕法无食,故如二事也。王於宗族大事亦有飨,但经所不言,食、燕可以兼之也。《大宗伯》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文王世子》曰:“若公与族人燕,则以异姓为宾。膳宰为主人,族食世降一等。”《大传》云:“缀之以食而弗殊。”是王有族食、族燕之礼也。郑知孔非物所由出,言“凡器之孔”者,以物所由出之孔,於人饮酒容受之,喻不宜又若一孔,不可以喻多少,故为凡器之孔。《老子》云:“孔德之容,唯道是从。”亦谓器之受实为孔也。】
马瑞辰曰:【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学记云:“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此言教驹则然。今老马,反以教驹者教之,以喻教之过迟,“不顾其后”即“车在马前”之义。传、笺谓喻遇老如幼,非诗义也。
易中按:学记云:“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乃指小马驹在学拉车前都是跟在车后学习大马如何拉车。马瑞辰先生解释非诗义,严粲解释谓颠倒黑白更非诗义。不如传、笺谓喻遇老如幼。
六章: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传:猱,猨属。涂,泥。附,著也。笺云:毋,禁辞。猱之性善登木,若教使其为之,必也。附,木桴也。涂之性善者,若以涂附,其著亦必也。以喻人之心皆有仁义,教之则进。传:徽,美也。笺云:猷,道也。君子有美道以得声誉,则小人亦乐与之而自连属焉。今无良之人相怨,王不教之。
疏【毛以为,上言小人效上之化,无良相怨。此又言可反之使善,王宜教之。言王之不教小人,如人之禁彼云:无得教猱之升木,若教之升木,则如以涂泥涂物,必附著也。何者?猱之性善登木,今教之使登,必能登木矣。又喻涂之性善附著,以之涂物,必著矣。以兴王自不教小人以仁义者,若教小人以仁义,则必从矣。何者?以人性皆有仁义,因其性而道之,故教之必从也。又言小人所以易教者,以君子之人有美道以得声誉,小人则慕乐之,美其荣名,欲得与之而自连属也。是天下之人皆乐善而弃恶,但无人启教耳。王何不教之乎?郑唯以附为木桴,言以涂泥涂木桴则易著。馀同。传“猱猨”至“附著”。正义曰:猱则猿之辈属,非猨也。陆机《疏》云:“猱,弥猴也。楚人谓之沐猴,老者为玃,长臂者为猨,猨之白腰者为獑胡。獑胡猨骏,捷於弥猴。”然则猱猨,其类大同,故《乐记》注云:“犭忧,狝猴也。”是其类故也。传言“附,著也”,是训附为著,故王肃云:“教猱升木,必也。如以涂之必著。”笺“毋禁”至“则进”。正义曰:《说文》云:“毋,止之也。从女,象有奸之者。”言止其好而称毋,故毋为禁辞。以猱升木类之,则附为有形之物,不得为著,故易传以涂之易著,必是物之涩者,故为木桴。桴,谓木表之粗皮也。以猱之性善登木,泥之性善著物,因其所善而教用之,故言必也。以顾下“小人与属”,故知喻人心皆有仁义,教之则进。此章先言人心易教,王不教之。下章乃言其乐善,故言毋为禁止之意。言小人之易教,故反辞以体之,非禁王不听教小人。孙毓难郑云:“若喻人心皆有仁义,教之则进,何为禁之而云毋乎?是未得立言之意耳。”】
马瑞辰曰:“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毋为发声,与无通。大雅“无念尓祖”,墨子尚贤篇言“毋得贤人”、“毋得明君”者,皆谓得也。此诗“毋教猱升木”亦谓教猱升木,与“如涂涂附”同义。上言毋,下言如,互文也。猱性善升,涂性善附,皆以兴小人之性易於从善。
七章: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莫肯下遗,式居娄骄。
传:晛,日气也。笺云:雨雪之盛瀌瀌然,至日将出,其气始见,人则皆称曰雪今消释矣。喻小人虽多,王若欲兴善政,则天下闻之,莫不曰小人今诛灭矣。其所以然者,人心皆乐善,王不启教之。笺云:莫,无也。遗读曰随。式,用也。娄,敛也。今王不以善政启小人之心,则无肯谦虚,以礼相卑下,先人而后己,用此自居处,敛其骄慢之过者。
疏【毛以为,上言人心易进,此言易化之事。言天之雨下此雪虽瀌瀌然而盛,至於见天晛然之日气,人皆称之曰:此雪今消释矣。以兴小人虽皆行此恶之甚,至於见王之善政,人皆言之曰:小人今诛灭矣。人恶小人,而欲灭之,是其心皆好善矣,王何不教之乎?必须教之者,以此小人皆为恶行,莫背自卑下,而遗去其恶心者。用此之故,其与人居处,数为骄慢之行,故须化之。郑唯以下二句为异。言小人不为王所启教,故莫肯自谦虚,以礼相卑下、随从於人者,又无用此卑下随从行,自居处,娄敛其骄慢之过者。由王不教使然,欲王教之也。此莫肯之文,并统下句为义。传“晛,日气”。正义曰:《说文》云:“晛,日见也。”此诗之意,言雪见之而消。消雪者,日也。序又从日,故知晛是日气也。笺“雨雪”至“教之”。正义曰:以曰者,人言之辞。若日出则雪消,不复须言矣。明言者,於日未出而言之,故知“至日将出,其气始见,人则皆称之曰雪今消释矣”。以瀌瀌,雪之盛貌,故知喻小人之多也。以日将出,以比王政,则王未有政,故言“王若兴善政,则天下闻之,莫不皆曰小人今诛灭矣”。以雪比小人,日能消雪,故喻王诛小人也。《论语》曰:“子为政,焉用杀。”而言诛小人者,以王兴政,则天下有赏有罚。天下喜王为善,而言小人诛灭,见疾恶之情深,有乐善之意耳。非即尽诛灭之也。此上成猱升木之事,欲王之教人,故言人心皆乐善,王何不启教之乎?笺“遗读”至“过者”。正义曰:笺以遗弃之义不与谦下相类,故读曰随。随从於人,先人后己,以相卑下之义也。《释诂》云:“娄、敛,聚也。”俱训为聚,则义得通,故云“娄,敛也”。言用此者,用此下随之行,自居处,收敛其骄慢之过,为敬顺谦恭也。此二句毛不为传,但毛无改字之理,又娄之为数,乃常训也,故别为毛说焉。】
马瑞辰曰:【见晛曰消】汉书刘向传引诗“见晛聿消”颜师古注:“见,无云也。”亦本韩诗。见当读曣,今作见者,后人据毛诗改也。曣音义近晏,说文:“晏,天清也。”荀子非相篇引诗“晏然聿消”。晏即曣字之假借。晛、曣古同字,见玉篇、广韵,然即曣字之省借。曰、聿古通用,皆语词。古者以雪喻小人,以雪之遇日气而消喻小人之遇王政之清明而将败也。
八章:雨雪浮浮,见晛曰流。如蛮如髦,我是用忧。
传:浮浮,犹瀌瀌也,流流而去也。传:蛮,南蛮也。髦,夷髦也。笺云:今小人之行如夷狄,而王不能变化之,我用是为大忧也。髦,西夷别名。武王伐纣,其等有八国从焉。
疏【正义曰:言由王不以善政启小人之心,令如南国之荆蛮,如西方之我髦,行如夷狄,王不能变,我是用为大忧之。欲令王兴善政而不能,由此以刺之也。传“蛮,南蛮。髦,夷髦”。正义曰:《尔雅》八蛮在南,故为南蛮。髦对而言之,不在中国,故为夷髦。髦虽在西,夷总名也。笺“今小”至“从焉”。正义曰:言如以比之,是小人之行比如夷狄也。传言夷髦,不辨其方之所在,故云西夷之别名。知者,正以武王伐纣,其等有八国从之,其中有髳,故知在西方也。《牧誓》曰:“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又曰:“逖矣,西土之人。”是西方也。彼髳此髦,音义同也。】
马瑞辰曰:【见晛曰流】流与消同义。广雅:“流,匕也。”匕即化字,谓消化也。庄子逍遥游“大旱金石流”,谓金石消化也。楚辞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谓消金铄石也。淮南子原道训“金火相守而流”,高注:“流,释也。”释亦消也。
诗缉卷二十四
宋 严粲 撰
鱼藻之什 小雅
角弓父兄刺幽王也不亲九族【解见王葛藟】而好防佞【好去声】骨肉相怨【防曰骨肉谓族亲也以其父祖上世同禀血气而生如骨肉之相附今曰西汉燕刺王旦传云今王骨肉至亲敌吾一体刺音辢】故作是诗也【诗记曰前汉书杜邺云人情恩深者其养谨爱至者其求详夫戚而不见殊孰能无怨此常棣角弓之诗所为作也】
此诗皆言王无恩于骨肉骨肉怨之欲王厚亲亲之恩以消平之也
骍骍角弓【骍息营反韵作觪传曰骍骍调和也】翩其反矣【翩音篇朱氏曰翩反貌】兄弟昬姻无胥逺矣【笺曰胥相也】
兴也骍骍然调利之角弓其体往来张之则内向而来弛之则外反而去喻亲族亲之则附踈之则离今王踈逺亲族亲族之心皆离犹弓之弛翩然而反矣王于兄弟同姓之亲昬姻异姓之亲不宜相踈逺如是也
尔之逺矣民胥然矣【今曰民犹人也指族人也诗书称先民皆训人笺曰胥皆也】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尔幽王踈逺亲族之人不以骨肉为念则亲族之人亦皆自相踈逺矣由此尔实教之以偷薄故人皆视效之也
此令兄弟【令去声笺曰令善也】绰绰有裕【绰处若反裕音谕传曰绰绰寛也裕饶也】不令兄弟交相为瘉【音愈传曰瘉病也】
王无恩于亲族亲族之中有令善者固绰绰然寛裕不以介意其不善者则相与怨讟而为患矣
民之无良【笺曰良善也】相怨一方【朱氏曰彼一方也钱氏曰一方犹一隅也】受爵不让【钱氏曰酒爵也】至于已斯亡【今曰失意杯酒之间以亡其身如汉田蚡灌夫是也坊记云觞酒豆肉让而受恶民犹犯齿】
兄弟有因杯酒得罪而怨者此为持平之论以解之言凡人之不善者其相怨各执一偏不能参彼已之曲直故但知怨其上而不思已过然其端甚微或止因受爵失辞逊之节而或至于亡其身亦可念矣欲王阔略兄弟之小过也相怨一方即序所谓骨肉相怨也
老马反为驹【解见汉广】不顾其后如食宜饇【食音嗣饇于之去传曰饇饱也】如酌孔取
兄弟小过防人乘间而入遂指老马为驹颠倒是非不顾忌其后矣防言无实乆则自败而小人不恤也小人肆为防间如食者但欲饱饮酌者但知多取岂复更有斟酌言不顾亲踈轻重之义也
毋教猱升木【毋音无猱奴刀反笺曰毋禁辞陆玑曰猱猕猴也楚人谓之沐猴老者为长臂者为猿厥防反音今曰柳子厚憎王孙文云猨之德静以常王孙之德躁以嚣猱即王孙也杜诗觅胡孙是也】如涂涂附【传曰涂泥也附着也】君子有徽猷【传曰徽美也笺曰猷道也】小人与属【音属笺曰连属也】
防人为恶如猕猴升木本自能之无所事教王今又信任之是教猕猴升木也骨肉以小嫌得罪而又使防人交鬭之如涂泥又以涂泥附着之则相与为一牢不可破矣君子如用美道则小人皆连属而相亲况骨肉乎
雨雪瀌瀌【雨音谕瀌音标从韵防曰瀌瀌雪盛貌】见晛曰消【晛年之去传曰晛日气也】莫肯下遗【笺曰遗读曰随】式居娄骄【娄音屡今曰居如居之不疑之居解见下篇居以凶矜诗记曰屡骄犹所谓屡空言其骄之非一也】
王既信防则兄弟之间遂成疑忌如雨雪瀌瀌而盛隂气凝积也雪虽盛才见日气则消融非难去也喻兄弟一见王有恩意则疑怨皆释然矣柰王莫肯以恩下及骨肉数数骄慢居之不疑言无迁改也
雨雪浮浮【王氏曰积之高则浮浮】见晛曰流【传曰流而去也】如蛮如髦【旧音毛当音谋传曰蛮南蛮也防曰髦西夷之别名牧誓云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彼髳此髦音义同】我是用忧
王亲骨肉如夷狄然是无可囘之意我是用忧之也
角弓八章章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