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舌头去旅行

(2010-01-06 19:39:30)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感

不记得在哪本书上看过:喜欢用舌头旅行的人是聪明的人。不论看到的是皑皑白雪、绿草如茵,还是风在歌云在唱、山水在低鸣,就是喜欢吃。吃得好心情就好,心情好风景就好。

我喜欢去旅行,用眼睛、用心灵,当然也要用舌头,因为舌尖带来的一切欢快是那样的荡气回肠、痛快!美食于是任性疯狂、痴迷雅致,吃得情趣、吃得大胆淋漓。不知道是喜是悲?这些年来一事无成,但起码没有辜负自己的肠胃。

家在湖北,儿时的早餐便离不开那样一碗筋道的热干面。首先面要撢得好,坚韧有咬劲,面条事先煮熟,拌油摊晾,吃时放在开水里烫热,加上调料即可。成品面道筋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诱人食欲。面拌好放凉后,开始准备调料,芝麻酱要正宗,香油也要正宗,然后用这正宗的香油把正宗的芝麻酱慢慢调成稀稀的糊状,一定要用香油调,才能带出面的香韧。除了芝麻酱以外,酱油、盐、味精、葱花、胡椒粉、喜欢吃辣的可以放辣椒油,这就是热干面的基本成员了。还可以加上虾米、大头菜丁等自己喜欢的配料。现在的做法也有加酸豆角、海带丝、萝卜丁、腌菜的,虽然也好吃,但却掩去了芝麻酱原有的浓香。

那时的我每每端着大大的搪瓷饭缸,望着面铺子的老板,心里暗自希望他能多舀点芝麻酱给我,可每次他都是用扁圆的勺在芝麻酱盆里浅浅地一探,舀出半勺又顺手一抖,抖出去好多!然后又回到盆里加些红油一起浇在我那碗面上。当时那个心情就跟着那只勺子忽上忽下的,至今记忆犹新。

还有豆丝,一种很特别很民间的食物,也是武汉特产之一。豆丝是用绿豆和米按一定比例分别浸泡,然后混合水磨成浓浆,在大锅里摊成薄片,再象山东煎饼似的每张叠成宽约三寸的长条,等凉后再卷成筒切丝制成。刚刚作成的新鲜豆丝软软的、淡黄色或淡绿色,透着淡淡的豆香,称为湿豆丝。将湿豆丝晒干或烘烤后便是干豆丝,可以存放几个月不会变质。吃前用冷水泡发。豆丝的吃法很多种,可以汤豆丝,荤汤素汤都好吃;可以拌豆丝,凉拌热拌都可口;可以炒豆丝,枯炒软炒,味道各有千秋,摆在餐桌上,既是一道主食又是一盘菜。

记得我家的年夜饭桌上,总有一道菜——腊肉炒红菜苔。从唐代起,红菜苔已很著名,是湖北地方向皇帝进贡的土特产。湖北人的冬天,几乎是陪着红菜苔渡过的。与腊肉一起炒,遮盖了菜苔的土腥气更添其清香,有种天作之合的完美。立冬之后,家家户户的餐桌都少不了这么一盘腊肉炒红菜苔,紫叶蓝苔,黄花绿苞,晶莹透明的腊肉,浓厚的楚乡风味就这么简单地浓缩在一盘家常菜里。

来到广州,认识了双皮奶,深得我心。为什么叫双皮奶,大概是跟它的做法有关,我关心的就是把它吃在嘴里,嚼上千百回咽到肚子里,满口是牛奶的醇香,味道一点都不逊瑞士奶酪,每次连口水都吃完了。

还有与双皮奶感觉相似的东坡肉,也是我的挚爱。将五花肉切成块,扎上稻草,用葱姜垫锅底,加上酒、糖、酱油,用水在文火上慢焖即可。诀窍是慢火,少水,多酒,这样才能保证肉色清清爽爽,入口香酥绵糯,肉香味中还夹杂着一股稻草的清香味,沁人肺腑,真正余味绕人,三日不绝。

喜欢去西边旅游,每次都会以成都为起始点,去的次数多了,成都也就在舌头的记忆中多停留了一些日子,更何况成都原本就多美食。

四川气候湿润,冬天阴冷,用麻辣去湿就成为四川菜的一大功能。故而有很多用“麻辣”命名的菜,其中“麻婆豆腐”尤为著名。一碟用猪肉末加上豆腐及大蒜茸、花椒粉、麻油、红椒油、豆瓣等佐料烹成的菜肴,香、浓、辣、软、滑,味道鲜美。传统高贵不失体面,在各种档次餐厅的菜单上担当重要角色,也是家庭餐桌上的常客,甚至在超市里也能见到被制成罐头的麻婆豆腐的芳踪。堪比“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现代奇女子。

一直觉得豆腐很神奇,而且只有懂得它,才能真正领会中国菜的奥秘与精髓:抽象、纯粹、淡远、清醇,如禅似佛。吃豆腐就像品尝俄国鱼子酱、法国鹅肝酱那样,它是中国食物里的精神代表和文化承传。

除四川的“麻婆豆腐”外,各地都有用豆腐做食材的特色菜。如蟹粉豆腐、酿豆腐,还有最不起眼却最能打动人的“豆腐花”。小小的一碗,便带来无比的美好和无限的回忆。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忍不住去追逐豆花的踪影。特别是爬山的时候,卖豆花的小摊挡总出现在疲累的登山人眼前,再怎样也抵挡不住卖豆花老伯慈祥的笑容和悠悠的豆香。轻啜一口,那一缕清润的香从舌尖滑到喉咙,溜到胃里,又带回齿颊间,百转千迴,悠远绵长,仿佛小时候在外面疯玩,听到妈妈叫我回家吃饭时的呼唤。每每此时,便觉幸福,觉得这幸福一直陪伴我长大,也会一如既往地陪我到老。

到过很多地方,也尝过很多美食,回头看看,却发现,最经典最美好的味道原来就在身边,一勺装满亲情的汤,一碗盛满关爱的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去三亚看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