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紅學大師周汝昌與安徽池州曹氏淵源揭密

(2012-07-15 09:06:58)
标签:

紅學

大師

周汝昌

與安徽

池州

曹氏淵

源揭密

文化

分类: 名人专访

一卷紅樓觸百思 躬耕不止樂其中/紀良發
紅學大師周汝昌與安徽池州曹氏淵源揭密
台灣新聞報 2012-06-29

http://bbs.openow.net/images/misc/vbulletin3_logo_white.gif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网

学术红楼 http://www.newstaiwan.com.tw/pictmp/pic125137.jpg也是红楼梦里人 »

http://res.img.ifeng.com/685a818075b4d83c/2011/0602/ifengLogo.gif凤凰论坛» 历史论坛 » 历史研究

红楼品茗-> 红楼文库->

   

 中國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于2012年5月31日淩晨1點59分在家中去世,終年95歲。周汝昌被譽為當代“紅學”研究第一人,也是繼胡適先生之後歷史考據派的主力與集大成者。“我為紅樓癡,誰解其中意?”曹雪芹以十年之力著成《紅樓夢》,而周汝昌研究紅樓則逾60年。周汝昌先生逝世,不僅是紅學領域,更是中華文化領域的一大損失。我一直對周老很仰慕,緣於我對紅樓夢的喜愛,仰慕其治學的用功態度。

 

 

為芹苦60載


 

周汝昌(1918年4月14日-2012年5月31日),本字禹言,號敏庵,後改字玉言,籍貫天津咸水沽。筆名:念述、蒼禹、雪羲、顧研、玉工、石武、玉青、師言、茶客等。其祖父是天津八大家東門外天成號韓家帳房先生,後自立門戶,故家道不俗。就學于北京燕京大學西語系本科。周汝昌自二十幾歲,雙耳失聰。1991年開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他是研究《紅樓夢》的著名考證派新紅學家。

 

 

 


周汝昌一共有六十多部學術著作問世,包括《紅樓夢新證》、《曹雪芹》、《曹雪芹小傳》、《恭王府考》、《獻芹集》、《石頭記鑒真》、《曹雪芹新傳》、《范成大詩選》、《白居易詩選》、《楊萬里選集》、《書法藝術問答》、《永字八法》等。
其中,1953年出版的《紅樓夢新證》為其首部也是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其豐富詳備的內容以及開創意義在紅學史上具有廣泛持久的影響,被評為“紅學方面一部劃時代的最重要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石頭記會真》是其歷經五十余載潛心努力、對11種《紅樓夢》古鈔本的匯校勘本,堪稱當今紅學版本研究之最。
周汝昌說:我自己的“研紅”的歷程,大致是由史學考證入手,然後集中花費大力氣,在紛紜錯亂的不同文本中校定出一種比較接近真實的曹雪芹的原文手筆文本,不如此則無法對《紅樓夢》進行真正的研究。
周汝昌從青年時雙耳就逐漸失聰的他,戴著助聽器還得別人在耳邊高聲吐字,左眼因視網膜脫落1975年就已失明,右眼則需靠兩個高倍放大鏡重疊一起方能看書寫字,所以他已無法將字寫在稿紙的方格內,而是在比一般標準稿紙大一倍的“稿紙”背面任意書寫,那似紅棗般大的字如牛耕田般不停歇地在圓桌上誕生。沒過幾年,手稿上的字已經大過核桃,而且常常串列重疊,只有多年做助手的女兒倫玲認得父字,將其在電腦上敲出存儲。至近3年來,周汝昌右目僅存的那一絲視力也不復存在,盲寫都成困難的他,繼而改成了口述,女兒倫玲一個人忙不過來,獨子建臨提前退休加入進來協助姐姐專事錄音記錄……
一介書生總性呆,也緣奇事見微懷。豈同春夢隨雲散,彩線金針繡得來。
聰明靈秀切吾師,一卷《紅樓》觸百思。此是中華真命脈,神明文哲史兼詩。
周汝昌作的這兩首詩,道出了他一生與《紅樓夢》之緣。


 

周先生的去世標誌著紅學的一個時代結束了

 

筆者自幼喜歡四大名著,最喜歡的當然是《紅樓夢》,後也看過俞平伯、胡適的論著,當然還有周汝昌先生的。影響最大的是周先生的《紅樓夢新證》。
筆者以仰望的姿態欣賞著周老對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的講解。他作為一位大學者,紅學研究家,以謙遜平易的態度對待聽眾,希望平等地探討。他沒有準備講稿,隨思緒起伏,自然地活了起來,就像兩個朋友傾心而談。周老在中央電視臺10頻道“百家講壇”節目筆者幾平每期必看,那談笑風生的場景,那一語破的的卓識,那詼諧昂揚的聲調,著實引人入勝,尤令我驚喜。講到有趣處,他竟最先笑了起來,陶醉其中,自愉自樂。周老,其人其學問,令我敬佩之外,也激動不已。
什麼是“新紅學”?說到底就是兩點:一、曹雪芹是《紅樓夢》前八十回的作者;二、高鶚是後四十回的作者。從第一點出發,研究曹雪芹的籍貫和家世;從第二點出發,“探索”“曹雪芹筆下”八十回以後的故事情節。同樣認為曹雪芹是《紅樓夢》前八十回作者的,有的認為他是河北人,有的認為他是遼寧人,有的認為他出生於1715年,有的認為生於1724年,有的認為他的生父是曹顒,有的說是曹頫。同樣認為後四十回是續作的,有的認為八十回後的情節、人物命運應該是這樣,有的認為應該是那樣。
至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新紅學”受到了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對“脂本”、對“高鶚續書說”進行了猛烈的衝擊。在最近的十多年裡,許多紅學愛好者又對《紅樓夢》的原始作者提出了五花八門的觀點,出現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混戰局面。
筆者頗為贊同紅學家周嶺的觀點:周老他不是承前啟後的作用,而是開拓性的,篳路襤褸、空前絕後。在他之前,很多很多紅學研究是零碎的、不系統的,很多人認為第一個系統的是胡適,但胡適不是專一研究紅學的,而且並未深入下去,他主要是把治經的方法引入紅學研究,這是他最大的貢獻。真正深入下去做了巨大貢獻的是周先生,《紅樓夢新證》承接胡適的研究,但比胡適的成果要多得多。在此之後的紅學研究,都是在這本書的基礎上開展的,或者至少是受了一些啟發,就連馮其庸先生都說《紅樓夢新證》是紅學研究繞不過去的一部書。周先生以後,對紅樓夢的研究只是在細節上更加進步了,但是範圍並沒有擴展多少,仍實在周老奠定的範圍之內。
我們考察曹寅之渭符侄等人,不難發現,其中安徽池州曹曰瑛雖然可與《紅樓夢》中主角之一--神瑛侍者,字面有直接聯繫,但其身世一帆風順,與《紅樓夢》作者自雲“半身潦倒”等不合,既可排除。而曹曰瑛胞弟,這位真正文武全才、寫下“讀遍天下書、窮盡天下至理”的曹曰瑋,卻從各個方面考核都符合。連其大名瑋(寶玉)、號秀山(石兄),都是名副其實!特別是有著傳奇離奇身世,則學人焉能不查?文獻歷歷在目,只不過不在文壇,在武林!大師去後的新紅學究竟該如何具體走向?答案就是這位神秘叔輩人物--曹曰瑋。換言之就是新曹學!曹曰瑋為紅學帶來了新曹學。紅學便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曹曰瑋是極限人物經歷的極限狀態,才能思考出極限的作品!才有頂級的說服力。只有中國文武文化水準都達到最高定點階段時候出現的作品,才是中國真正最優秀的難以逾越的作品!歷史選擇了曹曰瑋,曹曰瑋就是這樣的一個載體。文武合一、一合無有不合的大文化、大歷史的紅學,乃天下真正的紅學,名之為“六合紅學”!

 

周汝昌與《池州曹氏宗譜》


周汝昌先生學術功力深厚,連安徽池州曹氏及其宋代祖曹彬大將、漢代曹參等也在其探究之內。周汝昌先生尤其對池州曹氏給予關注,在其許多著作中直接提到池州曹氏及其宗譜資訊,並作為憑證深入研究。
如周汝昌先生《紅樓家世》之“曹雪芹氏族文化史觀” 中有:“而“詩禮簪纓”這一突出的氏族特色又出自北宋所修的《池州曹氏宗譜》。”;
“曹雪芹家世考實”部分有:“(三)武惠與武穆要考曹雪芹家世,只知是武惠王之後,還是不夠的。我們還須知道武惠以下的世系傳流的史實。現經考知,雪芹一門,乃是武惠之第三子曹瑋之後。曹彬生有七子,前三名即璨、琮、瑋。瑋字寶章,官至彰武軍節度使,卒諡武穆——這是北宋的武穆公,而後世只知岳武穆了,岳以抗金不朽,曹以禦羌建功。曹瑋子孫數世單傳,至其五世孫名孝慶者,因知隆興府(南昌),遂落戶于府南之辟邪裡,再遷武陽渡(今日武陽村),人稱“武陽曹”。是即雪芹上世在南宋淳熙年間的始遷祖。(以上所據為安徽池州、江西武陽二部曹譜)”(《紅樓家世》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1日)
;周汝昌先生《曹雪芹家世考實》一文:“曹彬生有七子,前三名即璨、琮、瑋……(以上所據為安徽池州、江西武陽二部曹譜)。。。〔總注〕曹氏宗譜,系武惠王曹彬命其次子曹琮主修,先已編得十七帙,即同宗離集分家之十七處譜牒。至開寶七年,彬奉詔下江南安定南唐,次年克池州,遂有此地族人來敘譜系,乃又修一帙,開為十八帙,各鈐以彬印,認為疑記。譜尾有樊若水之序與曹琮之後記,並兩宋名賢題記甚衰。古訪得池州譜之傳本,已略明原委;至於另有十七帙,或有倖存,記此待訪焉。。。。--丙子玄月校後”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6期);
周汝昌先生《曹雪芹的根:“詩禮簪纓”──讀譜劄記》一文有:“我有幸讀到的,是安徽墩頭、江西武陽、河北豐潤三部曹譜……原來,在大宋開寶七年甲戌(974),曹彬奉詔下江南,去平定南唐——那位會寫‘春花秋月何時了’的李後主。第二年,曹彬攻克了南唐的池州(今安徽貴池),便有一位曹正南,率子侄族眾來到曹營拜謁,遂敘明瞭同宗支派,本是一家骨肉。曹彬那時已經命他的四個兒郎留意修譜,此四子名喚璨、琮、瑋、玘,而譜事以琮為主要之人。他們已將各地分散的17處同族分支都修出了譜牒,因池州又來了新敘族親,遂又增修了一卷,合共18帙……”(《尋根》1996年1期)
周汝昌先生《還“紅學”以學》一文有:“按池州曹譜載:宋開寶八年,曹彬至江南,與池州族人相會,敘親,後命次子曹琮會同撰宗譜十八帙。彬即武惠濟陽王,樞密,雪芹之中古始祖也,河北靈壽人。”(《北京大學學報》1995年4期)等等。
周汝昌先生還是紅學界首先關注、探究池州曹曰瑛、曹曰瑋兄弟的學者。

 

周汝昌與曹曰瑛曹曰瑋兄弟奇緣

 

 

紅學界對曹曰瑛、曹曰瑋兄弟研究的有幾位大家:周汝昌先生、朱南銑先生、周紹良先生、鄧之誠先生(號文如居士)、張書才先生等。
其中周汝昌先生在其1953年出版的《紅樓夢新證》中,就率先查到與曹寅相關的曹曰瑛、曹曰瑋兄弟資訊,周汝昌先生找到金庸先人查嗣庭先生與曹曰瑋交往詩文等。並對曹曰瑋給予關注,並發出曹家有位侄子高中狀元,為何《紅樓夢》裡沒有反映呢的疑問?
朱南銑、周紹良先生找到曹曰瑋的正史記載資訊。張書才先生做了更為全面深入的研究。張書才先生對曹曰瑋家事等做了更為全面細緻的考證。包括貴池縣誌、貴池縣誌續,曹曰瑋名號。曹氏家事等重要資訊等。朱南銑先生及劉世德先生等還曾用曹曰瑛來舉例考證曹寅在詩中稱兄道弟的曹姓人物是否都與曹寅有血緣關係等問題。

周汝昌先生《紅樓夢新證》中有 “中期(康熙二年--康熙五十一年)[十二]施閏章《學餘全集》施瑮書後 
 右先大父文集二十八卷,古今體詩五十卷,是為《學餘全集》。嗟乎!非我楝亭曹公,茲集終沉篋衍,豈得易言流傳耶?先是觀察金公長真,伯祖中丞公研山,擬共版行,先大父皆力辭之。蓋謙懷若穀,精益求精,不欲輕為殺青。宦游數十年,清白自矢,所在政績卓然,迄無長物。晚年以博學宏詞奉詔葷下,纂修明史,殫心瘁力,寒暑無間,越四載,以疾卒於官。時瑮甫十齡,先君子忍淵府君,哀毀骨立,遂致不起。瑮兄弟孤露竛竮,家叔父饑驅四出,遺集藏弆者二十餘年,私心負疚,飲痛何極!乃承我公念舊情摯,懼斯集之就湮,時向吾鄉梅雪坪先生深致惋惜。客春屬秋浦曹恒齋內翰〔按即曹曰瑛,字渭符,貴池人,官待詔,工書畫〕徵集於瑮,瑮率弟琛,奉書謁公真州,公展卷循諷,汍瀾被面。力捐清俸,授之開雕,不以瑮不肖,命校勘字畫,以董厥成。嗟乎!序子美之文於身後,傳《玉巗》之集於既沒,昔賢高義,炳耀千春,不圖今日重見我公!先大父地下,戴明賜矣,況為其後者耶!外《擬明史》一冊,計五卷,並它所纂述,俱存以有待雲。戊子重九日孫男瑮拜手敬識。” 。
周汝昌先生《紅樓夢新證》中又有:“四月,閻若璩至,有贈詩,曹宣奉使至淮安,閻亦有贈詩。會宣從軍,寅有句卻寄。 
曹曰瑛不僅文章詩詞好,書法“玉潤珠圓,館體正宗”,亦為當時一絕。現展示他的一首詩、一副書法作品:
詩為《縞溪築屋抒懷》
環合溪山覓徑通,誅茆喜在故園中。
忽經三世百年客,小築千峰半畝宮。
入世繁華元幻夢,傳家耕鑿有淳風。
奉親倘獲長居此,日侍琴書樂未窮。
書法“淺碧細酌家釀酒,小紅初試手栽花”。 

 

http://www.newstaiwan.com.tw/pictmp/pica125137.jpg

 

 

 
閻若璩《潛邱剳記》卷六葉三十二      
贈曹子猷  
骨肉誰兼筆墨歡,令兄子清織造有“恭惟骨肉愛,永奉筆墨歡”之句。羨君兄弟信才難。南臨淮海熬波遠,北覲雲霄補袞寬。坐嘯應知勝公幹,暮歸還見服邯鄲。請揮一匹好東絹,善畫。怪石枯枝即飽看。     
贈曹子清侍郎四律 
漢代數元功,平陽十八中。傳來凡幾葉,世職少司空。手自裁雲似,心還補袞同。我游當首夏,正颺楝花風。 
亭名志孝思,最賞杜陵詩。謂父執杜于皇二丈。已覺風雲遠,寧為草木期。女勤襄邑杼,貢勝兗州絲。燕寢清香動,猶迫侍從時。   
又得泥金信,風流第一人。謂阿咸狀元。沙平新賜馬,地近蚤攀鱗。伊、陟仍傳戶,唐趙嘏上令狐相公詩“榮同伊、陟傳朱戶。”延年但遜身。漢杜延年為御史大夫,以父曾居此官,不敢當舊位,坐臥皆易其處。古來饒盛事,未若此殊倫。
藻火彰虞帝,冰紈重漢官。直疑天作樣,不與巧同觀。簫鼓中流湧,筐箱兩岸盤。既蒙公一顧,短褐遽忘寒。
按四詩又見《左汾近稿》,疑竄入,或代作;題作《贈曹子清織造》。注無“父執”“狀元”四字,餘並同。
張穆《閻潛丘先生年譜》葉八十四
(康熙)三十六年丁醜六十二歲下:是年有《贈曹子清侍郎四律》。案子清名寅,號荔軒,漢軍籍;世傳《楝亭十二種》,即子清所刻也。父名璽,字完璧, …而三章已有“阿咸狀元”之賀也。“阿鹹”當謂子清弟子猷之子。潛丘亦有《贈曹子猷》詩,繹其語意,當是子猷奉使至淮安,與相見也,不得其年,附記於此。漢軍狀元,不知是何科目?要以四月泥金之信,知必在此年會試後耳 …。 
至“風流第一人”句何指,迄未得明。余曾以查嗣庭《雙遂堂遺集》葉二十有“送曹某選左司參將”題,注雲:“系武狀元,御前侍衛。”斷為即潛丘所稱之“第一人”。後承周韶浪先生見語:曹曰瑋,貴池人,康熙甲戌一甲一名武進士,後官總兵。余以此解極有義理,蓋考之《東華錄》,三十三年甲戌十月辛醜,“賜曹曰瑋等九十六人武進士及第出身有差。”而《楝亭集》中稱曹曰瑛為“渭符侄”,瑛、瑋兄弟行,正合“阿鹹”之語,潛丘所指即曰瑋武榜狀頭無疑。張《譜》定此四詩于丁醜,恐失稍晚,蓋三十三年冬十月之訊,不應遲至三十六年夏而言“又得泥金信”,疑此四詩當作於三十四年,至遲為三十五年,今姑系本年。”

 

http://www.newstaiwan.com.tw/pictmp/picb125137.jpg

 


周汝昌 著作《紅樓無限情 》“文如居士鄧之誠”中寫到:
“鄧之誠先生,號文如居士,名著《中華二千年史》可見其學力之深厚,是中國治史的正統流派之典範。大家習知的則是《古董瑣記》。《清詩紀事》初編最晚出,只到康熙時為止,未竟之功也。他為《東京夢華錄》作注,則受到了海外的批評,認為有所不足;同窗學兄許政揚教授也有意見,有意為之補正。但這是他老晚年率意譴興痕跡,非專注之力作———甚至有他人捉刀之處,也未可知。
我為研求雪芹家世,受教于鄧先生者實多…。
我請教于鄧老共有三次,而他主動告知我的重要線索也是三點 …。 
關於大師閻若璩竟贈四首與曹寅的事,也很重要。清人記載,世宗憲皇帝(雍正)在“藩邸”時聘他入府。又有人說,聘他的不是皇四子胤,而是皇十四子胤禎。是傳訛了。 
此乃清史上一個不小的未解之謎。今不擬在此多談,只是應該說明:曹寅雖受此贈詩,而詩集絕無唱和往來之跡,也許本無,也許刪掉———內中似乎隱藏著一段頗有關係的避忌之情。 
如今只說一點:閻大師說:“又得金泥信,風流第一人”,下注:“阿咸狀元。”阿咸乃侄男之代稱,於是我問鄧先生:這十分奇怪,曹家又出了狀元?這不可能,也無記載可證,詩句何來? 
鄧先生為此,替我費了不小的精力去查進士題名錄,不見曹姓狀元。對我說無法解疑,或系當時有過誤傳的謊信。(此一公案,日後方查明是武狀元,安徽的曹曰瑋。而閻詩又雲“沙平新築馬,地近早攀鱗”,幾乎令人疑是宰相的等級,也覺可異。)
加拿大學者崔虎剛認為:周汝昌先生學術感覺很敏銳,其 “幾乎令人疑是宰相的等級,也覺可異。”兩句話,既點出了曹曰瑋的職務特徵,又給出了研究課題。曹曰瑋確實是每日陪伴康熙的,但他是侍衛一職。因此才有,地近早攀鱗一說。後曹曰瑋官至一品左都督。
紅學界,特別是周先生,與曹氏兄弟確有不解之緣,同時為武學界挖掘出寶貴資料。

 

霽月光風鏡最明

 

幾年前,加拿大學者崔虎剛為研究曹曰瑋緣故,專門與周汝昌老先生聯繫。因周老不方便交談,當時是周老的女兒周倫玲女士接聽電話。崔虎剛請周老回憶當年查到金庸先人與曹曰瑋交往詩文等文獻的發現詳細經過、是否瞭解朱南銑與周紹良先生考證‘阿咸’是曹曰瑋的具體經過等。
因此筆者相信,安徽池州乾隆縞溪《曹氏宗譜》倘若能給周老一閱,以其治學功力及獨特角度,周老一定會有更多發現。造福學界。
不料周老仙逝,令人遺憾萬千!
獲悉周倫玲老師講周老沒有完成的心願:“他還要寫一部關於《紅樓夢》與中華文化的書,上世紀80年代曾經寫過,這麼多年過去了,父親覺得與當時相比,現在有太多東西需要補充進去。” ,更令人長歎不已!
中華文化,一文一武,舍此何全?假天公給予周老若干時間,周老進一步瞭解‘阿咸狀元’曹曰瑋,必將重寫中國武學於其“《紅樓夢》與中華文化”一書中!毫無疑問!
為芹辛苦”大半世紀的周汝昌先生,正是《紅樓夢》這部民族文化經典闡釋與解說的“國寶”級大家。清貧一生的周汝昌先生,已然為華夏精神之延續作出一己之獨特貢獻,留下一份特殊學術文化遺產。周先生靜靜地走了。先生的逝世,是中國又一位人文學術大師與人間的訣別,然天佑吾華!周先生的等身著作,已經為歷盡磨難的華夏民族於若干年後必將出現的文化復興,為包括紅學在內的傳統人文學術的再度繁榮,留下獨具個性風采的歷史文本依據。
這裡抄錄張伯駒與周汝昌入蜀治筵惜別詩作為對周汝昌的無盡哀思:
張伯駒慨歎:“自移居京西與正剛、敏庵三過中秋,今敏庵入蜀執教,於月夕置酒為別,明歲對月,各在一天矣。”於是作下這首《人月圓》:
清光偏照西風別,且共惜餘歡。三年同,故人辭去,蜀道青天。今宵杯酒,便教一醉,可奈離筵。料應明歲,望江樓上,千里團圓。
周汝昌感動至極,當即作《人月圓》一首回謝:
三年共此中秋月,表裡素輝澄。聮襟步影,排壇撚句,往事星星。今年此夕,金尊玉麈,不是飄零。明年何處,與誰同賞,千里光清。

圖1:《紅樓夢新境》周汝昌。
圖2:書法“淺碧細酌家釀酒,小紅初試手栽花”。
圖3:曹氏家族位於北京之墓地。

 

纪良发 当代较有影响的诗人、作家、资深记者。

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方面卓有成就。尤其在皖江历史文化、抗战史与红学研究领域成果显著。是当代较有影响的皖江史、抗战史与红学研究专家、学者。现任《皖江晚报》驻池记者站站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