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贵池“乡人傩”踩着年步狂欢而来

(2009-01-29 11:21:27)
标签:

春节

健康

旅游

文化

娱乐

杂谈随笔感悟

分类: 散文

 贵池“乡人傩”踩着年步狂欢而来

 傩戏素有“戏曲活化石”之称,是个古老稀有的剧种。它是民间以驱逐疫鬼、祈求丰年的祭祀、祈祷和娱乐为目的的戏曲演出活动,贵池傩戏蜚声中外。
    贵池傩戏相传明代就已流行,到清代中曾一度盛行,每个较大的宗族几乎都有傩戏班社。傩戏角色行当分列为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贴旦、八小生。这些角色分别由宗族内部选派男丁扮演,女子因宗法关系无缘染指。每年均在农历正月祭祀演出,一般从日落西山时开演,直到翌日太阳东升为止。农历正月人日(初七)至元宵演两三夜,也有氏族演三四夜,但都在单日演,个别氏族如元四章姓因宗支多,自初七起连演十夜。傩戏都在本宗族祠堂内搭台(只有元四章姓不搭台)演出,桃坡乡新开、新村、邱村、叶村、潘村等杂姓共一副面具(俗称“脸子”),轮流到各村(姓)祠堂演出。扮演者均戴木制油漆彩绘面具,表演古朴粗犷,颇具古风。
    除演出《孟姜女寻夫》、《刘文龙赶考》、《陈州放粮》、《章文显》、《花关索》六出大戏之外,还有以舞蹈为主,以乐神为题材的《舞伞》、《童子拜观音》、《拜年》、《五星齐会》、《魁星点斗》、《抬财进室》、《打赤鸟》等驱逐疫鬼、祈求平安的傩舞。
    一阵鞭炮声响,告诉人们演出即将开始。走进祠堂,只见戏台前挂着一排纸彩,上有“驱邪逐疫”四个大字,道出傩戏演出的宗旨。两侧台柱楹联写道:“心地子孙耕,福田宗祖种”,台上又悬一联,为“有威可畏有仪可象,如闻其语如见其人。”台后侧挂有屏风,陈设着以木和纸制成的明亮匾额,里面点燃蜡烛,称之亮匾,亮匾对联写道:“声音节奏守遗风,制度礼仪遵古法。”横批为“乡人衍庆”。亮匾两侧挂有绿色帘子,上写“将出”“相入”,实为演员上下场之地。演出仪典十分隆重的锣鼓敲响,鞭炮点燃,祭祀完毕,傩戏开始,只见一老者手持由花瓣缀成的万民伞下场,一童子下场舞拜,此为“迎神”,接下是“舞伞”、“打赤鸟”、“魁星点斗”、“财神进室”等傩舞,之后两人上场,用七字韵语报戏名,将下面演出的正本戏内容简略介绍,有点像今天的报幕。戏名一报完,接着正本戏开演,演出的是《刘文龙赶考》《陈州放粮》《孟姜女寻夫》等戏。正戏演毕,又继续演出傩舞《新年斋》、《问土地》、《舞回回》,最后是隆重的“送神”仪式。 纪良发文/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