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年俗之池州篇
千载诗人地的池州市,有着悠久的文明史和独特的民间风俗习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民勤劳朴实,百工竞技,衣食住行,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自上年的腊月初八起,家家户户都为春节而忙碌,做米糖、打豆腐、蒸甜酒,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同安庆习俗相似,腊月二十三日夜(有的是二十四日),由户主备黄表、蜡烛祭食、鞭炮送“灶神上天”,这一天可称城内春节活动的正式开始。腊月二十四日下午,各户正式祭席(一般为十大碗),点烛、烧纸、鸣炮,恭迎祖宗“回家过年”,有的人家还挂出祖容。从二十五日起,每日供奉三餐(早、中、晚),祭馔、烧香,直至次年正月十五日送祖宗为止。祭灶一过,开始扫尘,接着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要理发洗澡,直到除夕。中午大门贴上红对联,父母丧亡的人家,三年内贴黄色对联。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不分月大月小或白天黑夜,都叫作三十晚上。这天早餐简便,中餐鸡鱼肉蛋,晚餐称为年夜饭,合家团聚,饭前先放爆竹,祀神祭祖。礼毕,大门紧闭,团聚会餐,按长幼坐定后,推菜让酒,慢条斯理。到正月初一,农历岁首第一天,家家开门燃放爆竹,迎接新的一年到来。接着小孩及老年人,穿上新衣服,向左邻右舍长辈拜年,祝福。是日一般不吃生,吃茶点,来客以炆鸡蛋招待,客人最少要吃一个,谓之“出门元宝”。这种风俗起源是为了解除宿怨,达到重归于好的目的。下午提前做饭,有丰盛的菜肴。春节间,农家还互摆宴席请客,谓之“春酒”,有庆祝丰收和增强团结之意。
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春节做的菜肴不易再放了,请至亲好友来家“除馊”,把春节剩下的菜肴要一扫而光。旧时,从这天起,各村的龙灯都出游了,狮子灯配合武术,马灯和采茶灯配合歌剧,每晚互往邻村表演,直到正月十七日收灯。
农历正、二月,是农家走亲访友的时间。俗话说:亲戚要走,越走越亲。走亲戚规矩多,先小辈看长辈,带糕糖等礼物。再长辈看小辈,小辈家有年老的人,要带糕点,小辈家子女小,要带糖果给孩子吃。
请酒下帖也有讲究:舅舅、外公外婆、姐夫、姑娘等,对这些人家,虽然下了请帖,还要派人去接才合理;对女婿、侄女婿、外甥,请帖下过,来不来听任自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