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征文选登 >>
详细内容
天上街市九华街区环境整治还佛山一片净土
(2008-8-28)
九华山风景区高起点、大手笔、全面实施街区环境整治,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还“莲花佛国”清静氛围;还佛山一片净土,将九华山打造成为世界级的风景名胜区和国际佛教道场。
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蜿蜒于安徽池州青阳县境内,南望黄山,北瞰长江,方圆120公里,最高峰海拔1342米。山间古刹钟声,香烟缭绕,灵秀幽静,古木参天。
近年来九华山风景区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建设部有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的规定,紧紧围绕综合整治重点,全方位开展综合整治工作,山上做“减”法,“只拆不建,只出不进”,山下做“加”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山上、山下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九华山风景区环境风貌、管理水平、对外形象大大提升。2002年九华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本着“重心下移、事权下放”的原则进行了风景区机构改革,将原管理处24年机构归并调整为8个职能部门。2003年,开始着手《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7年4月12日,经国务院审批同意,建设部批复实施《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在总规的指导下,完成了柯村基地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99米地藏菩萨露天铜像详细规划、居民点详细规划、老田古村落保护规划、柯村老街保护规划等编制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展寺庙保护规划的编制。去年11月对闵园景区详细规划着手修编。
在景区开发、项目建设以及招商引资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申报、审批程序,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上,对违反规划的建设坚决整改。2006年底,完成对24.3平方公里核心景区内勘界立碑立桩工作,在核心保护区边界线共设立202个界桩明显的保护性标志。实施封山育林,抓好退耕还林,严禁开山毁林,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植被覆盖率和绿化程度达到90%以上。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九华山森林防火远程图像监控决策信息系统,风景区实现连续19年无森林火灾。加强珍稀树林管理,对凤凰松、迎客松、银杏树等古树名木建立档案,并安排专人看管。
在柯村新区建立风景区动植物检疫检查站,积极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查处贩卖野生动物的不法行为。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投入120万元对景区20多家燃煤锅炉进行了燃电、燃气、燃油改造。对项目建设实施“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档案。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在主景区入口处设立劳动车辆停靠点,对运输建筑材料的车辆实行准入制,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主景区的违法建设,加快了管理机构向柯村新区搬迁步伐。
从2002年开始,先后搬迁了门票管理所、长途汽车站、集团公司总部等;新建了交通转换中心、行政中心等。2006年7月底,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及直属机构16个单位、190余人搬入行政中心。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高起点、大手笔、强力度实施景区硬环境整治改造,先后拆除了杰达长途汽车站、森林公园招待所、太白酒楼、等各类建筑物近5万平方米。对九华街区东环线步行道、迎仙桥地段、凤凰松地段停车场、祗园寺~百岁宫~肉身殿沿线、凤凰松~天台沿线商棚、桥庵~凤凰松13公里盘山公路实施改造和整治。
在主景区建成五个相对独立的休闲广场,成为亮点工程、精品景点。投资130万元新建或改造完成4座星级旅游公厕,配备生化处理设施。利用亚行贷款投入500万元,建成2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新购8辆垃圾清运车,充实垃圾清运设施。投入3000多万元,拆除祗园城、芙蓉庄两个商品市场,总面积11715平方米。通过全面整治九华山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争创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等系列荣誉称号。
作者:纪良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