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intestinal
obstuction,ileus)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肠梗阻中医属“关格”、“肠结”等范畴。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起病初,肠梗阻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当然,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能逆转病情的发展,最终治愈。
肠梗阻分类:
肠梗阻的病因不同,表现各异。预后也大相径庭,故对肠梗阻应作出较为明确的分类。
(一)按肠梗阻的原因可分为三类
1.机械性肠梗阻
在临床上最常见,90%以上的急性肠梗阻是由于机械因素造成肠腔狭窄或闭塞,致使肠内容物不能通过。例如肠粘连、肠管炎症或肿瘤、肠外肿块压迫、绞窄性疝、肠套叠、肠扭转、蛔虫团堵塞肠腔等属于此类。
2.动力性肠梗阻
主要由于肠壁肌肉舒缩紊乱,致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肠壁本身并无解剖上的病变,动力性肠梗阻又可分为:
(1)麻痹性肠梗阻:亦称无动力性肠麻痹。因感染中毒、低血钾、脊髓炎、甲状腺功能减退、腹部手术等原因影响到肠道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或影响到肠道局部神经传导,或影响到肠道平滑机的收缩使肠管扩张蠕动消失,不能将肠内容物推向前进而引起。
(2)痉挛性肠梗阻:比较少见,且为短暂性,肠梗阻是由于肠肌痉挛性收缩以致肠腔缩小而引起,偶见于肠道炎症或神经功能紊乱。
3.缺血性肠梗阻
肠管无机械性阻塞而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失去蠕动力,见于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或栓塞。
(二)按肠壁血供情况分为两类
1.单纯性肠梗阻
仅有肠腔阻塞而无肠壁血供障碍,称为单纯性肠梗阻。多见于肠腔内堵塞或肠外肿块压迫所致的肠梗阻。
2.绞窄性肠梗阻
在肠腔阻塞时,肠壁因血管被压迫而引起缺血坏死,称为绞窄性肠梗阻。多因肠扭转、肠套叠、嵌顿疝、肠粘连所引起者。
(三)按肠梗阻发生的部位分为两类
1.小肠梗阻 又可分为高位小肠梗阻,主要指发生于十二指肠或空肠的梗阻,低位小肠梗阻,主要是指远端回肠的梗阻。
2.结肠梗阻
多发生于左侧结肠,尤以乙状结肠或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为多见。
(四)按肠梗阻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梗阻与不完全性(或部分性)梗阻。
(五)按肠梗阻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性肠梗阻与慢性肠梗阻。
以上分类名称在临床工作中有说明肠梗阻性质和状态的作用。各种分类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例如绞窄性机械性梗阻必然是急性和完全性的;慢性肠梗阻多是不完全性的,而不完全性肠梗阻多是单纯性的。必须指出,肠梗阻的类型不是固定不变的,可随病理过程的演变而转化,例如由单纯性变为绞窄性,由不完全性变为完全性,由慢性变为急性等。
肠梗阻病因:
(一)机械性肠梗阻 常见的病因有:
1.肠外原因
(1)粘连与粘连带压迫
粘连可引起肠折叠、扭转,而造成梗阻。先天性粘连带较多见于小儿。腹部手术或腹内炎症产生的粘连是成人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但少数病例可无腹部手术及炎症史。
(2)嵌顿性外疝或内疝。
(3)肠扭转,常由于粘连所致。
(4)肠外肿瘤或腹块压迫。
2.肠管本身的原因
(1)先天性狭窄和闭孔畸形。
(2)炎症、肿瘤、吻合手术及其他因素所致的狭窄,例如炎症性肠病、肠结核、放射性损伤、肿瘤(尤其是结肠癌)、肠吻合术等。
(3)肠套叠,多见于儿童,因息肉或其他肠管病变引起。
3.肠腔内原因
由于成团蛔虫、异物或粪块等引起的肠梗阻已不常见。巨大胆石通过胆囊或胆总管-十二指肠瘘管进入肠腔产生胆石性肠梗阻的病例,偶有报道。
(二)动力性肠梗阻
1.麻痹性
腹部大手术后、腹膜炎、腹部外伤、腹膜后出血、肺炎、脓胸、脓毒血症、低钾血症或其他代谢紊乱均可并发麻痹性肠梗阻。
2.痉挛性
肠道炎症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均可引起肠管暂时性痉挛,引起痉挛性肠梗阻。
(三)血管性肠梗阻
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为主要病因。
各种病因引起肠梗阻的频率随年代、地区、民族、医疗卫生条件等而有所不同。
肠梗阻采用中医中医治疗,完全可以达到治愈!
点击连接查看中医中药治疗疗效:
http://www.cn939.com/yinanbingjianyao/xiaohua/200707/20070711153005.htm
专家预约、咨询热线:0533-2774732
眼科疾病
口腔科疾病
皮肤科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多囊卵巢综合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 股骨头坏死 过敏性紫癜 支气管哮喘
信息均来源:中国中医网 我要
求医问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