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亚马逊:从香蕉包到食人鱼

(2008-10-14 08:57:44)
标签:

美食

旅游

巴西

食人鱼

亚马逊雨林

线球

分类: 走东看西

 行走亚马逊:从香蕉包到食人鱼

 旅行难以复制……

 

从巴西东部城市萨尔瓦多乘飞机向西北部的亚马逊雨林地区“进发”,我们经历了在巴西境内最长时间的一次飞行。记得天下午一点多从萨尔瓦多起飞,飞机先后在雷西腓、福塔莱萨、贝伦等城市起降了四次,后来看地图,才弄明白原来我们的飞机绕着巴西东北部海岸兜了一大圈,十多个小时,临近午夜才到达亚马逊州的首府马瑙斯。因为是白天的短途飞行,热情的空姐都会送来甜点,既然是同一家航空公司,每段飞行的餐食当然也是一样的啦!第一次吃上热乎乎的奶酪香蕉包真是享受,满机舱弥漫着奶酪和香蕉的气味,可到了第二程还有第三程,不仅吃不下,对香蕉包的味道也全麻木了,只希望能早点达到我们的目的地。

 

行走亚马逊:从香蕉包到食人鱼

松鼠猴一刻不闲,能稳当当地给它拍张照片着实不容易。行走亚马逊:从香蕉包到食人鱼

 

亚马逊河流域终年雨量充沛,动、植物的种类居全球之冠,热带雨林的面积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密林深处充满了生机,鸟叫声、虫鸣声加上松鼠猴在树上窜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大树遮天蔽日,各种植物争相攀附生长。亚马逊雨林制造出来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三分之一,难怪人们把它誉为地球之肺。我们在林间还发现了巴西红木,葡萄牙语巴西(Brasil)就是“红木”的意思。

 

行走亚马逊:从香蕉包到食人鱼

阿莎菇树上布满了毒刺

 

在雨林行走,首先要躲避蚊虫的叮咬,其次就是要防止沾上什么有毒物质。这种叫“阿莎菇”的大树,高约三十多米,树皮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刺。这些小刺中都能分泌出一种毒液,人不小心粘上了就会全身浮肿。印第安人看上了这种树的实用价值,用其加工成板材,建造水上房屋的底座,据说这种木头泡在水里可长达四十年之久都不腐烂。

 

行走亚马逊:从香蕉包到食人鱼

印第安人的水上人家

 

水上人家的住房有的建在水面上,有的建在河岸边。这种房子水涨房高,水落房低,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迁居,到时候人们不用收拾家当,用几艘动力船就可以将水上房屋顺利拖至想去的地方。

 

印第安人的主食是木薯粉,就像我们吃米吃面一样,每天必吃。这里不产小麦和水稻,无论是岸上的居民还是岸边水面上的居民,他们都会利用附近可耕作的田地种植木薯。木薯起源于巴西,约有四千年的栽培历史。像番茄和土豆一样,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木薯才传到其他地区。亚马逊地区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木薯生长,当地人将木薯粉用煎、炸、烤、煮等烹调方式将它加工成多样的食品,在巴西很多餐馆吃自助餐的时候都可以看到一盘盘黄色的粉状食品,很多巴西人都喜欢吃这种炒过的木薯粉。

 

行走亚马逊:从香蕉包到食人鱼

吃野果子的大鱼

 

马瑙斯的鱼市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长这么大从来就没有见过这么多品种的鱼。这种大鱼当地人叫“坦巴吉”(Tanbaqui),是专吃雨林野果的鱼,个头非常大,最大的能有五十多公斤。白西人喜欢将其烤着吃,或用它煮鱼汤,汤里还添加了番茄、土豆、小辣椒等,是亚马逊地区的特色佳肴。

 

行走亚马逊:从香蕉包到食人鱼

魔鬼般的食人鱼就是这个样子

 

在市场上我好好欣赏了食人鱼的模样。食人鱼是鲳鱼的一种,又有人叫它“红腹食人鲳”,以吃昆虫和鱼类为食,长约十几厘米,个头虽小但极具攻击力,它们闻着腥气就会成群结队地游窜过来,上百条啊,尖利的牙齿三下五除二,不到五分钟就能把攻击的对象吃得只剩下根骨头,所以当地人提醒在河里游泳千万不能有伤口,否则食人鱼会寻着腥味游过来的。

 

生活日复一日,三餐的内容也会有重复,但旅行是难以复制的,也许一生就这么一次。我经常问自己,哪天还能有机会回到遥远的雨林,回到那条悠悠的大河边?真的想再访尼奥松的水上之家,去看看他的可爱小女儿,当时她正在吊床中甜蜜地睡着觉呢……

 

行走亚马逊:从香蕉包到食人鱼

旅行难以复制……

 

相关博文: 集体补豆子的巴西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