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结二十载,缘聚好莱坞(下篇)

(2008-10-31 03:51:47)
标签:

旅游

纪实

美国见闻

摄影

图片

文化

情感

休闲

杰米乐客

魔术

杂谈

分类: 杰米讲古

心结二十载,缘聚好莱坞(下篇)

光怪陆离的魔幻舞台,真亏他们美国佬想得出来

 

    我二十三年前从书本上认识马克∙威尔逊先生,到今天有幸与他在好莱坞的魔术堡会面,也是缘于去年夏日发生在洛城的一个偶然。

    女儿到美国求学好几年了,无形中给做父母的带来了“深度旅游”的机会。去年来美小住时,一次给女儿开的小型中文班“代课”,为了调剂现场气氛,杰米乐客即兴表演了两套近景魔术节目,一下子把几位博士、医生、工程师学生唬得一愣一愣的。

    我告诉他们,我的这几手看家本事,是从你们美国老师那里学来的,各位知道一位叫马克∙威尔逊的魔术师吗?

    “Of course we do,everybody does! ”(当然,大家都知道!)他们异口同声回答。

    我告诉他们以前翻译其作品的故事,说不晓得他现在美国什么地方,如果他还健在的话。

    大卫是个活跃分子,对美国社会各种各类事情都了解几分。他说前些日子在电视新闻中看到过马克,年纪挺老了,但精神还好得很,而且就在洛城居住。“如果你想见他,我有朋友是魔术堡的高级会员,可以请他帮忙联络,可以安排在那里见面,马克知道你从中国来了,一定会很高兴的。”

    那次我没有急着找马克∙威尔逊先生,因为那本书没带来,说话会很空洞。另外带的衣服也太随便,到时候让侍者拦在大门口,岂不有失我们堂堂中国人的面子… …

    终于,大前天晚上我与太太、女儿走进魔术堡的餐厅,自然请大卫先生和他的朋友张罗场面。我西服笔挺,手里拿着一册湖南出版社1994年版本的《魔术教程》,不等侍者通报完毕,立即起身迎上去,握住那位老人的手。

    我面前的马克∙威尔逊显然已经不是从前那个身手矫健、英俊潇洒的魔幻大师了,从相关资料获知他已近八十高龄;随他一起走来的是夫人南妮,也与印象中那个身段婀娜、美腿修长的金发女助手判若两人,毕竟岁月无情,谁能永葆年华不老!

 

心结二十载,缘聚好莱坞(下篇)

我拿着那本书与马克.威尔逊先生合影一张

 

    然而,接下来与马克、南妮在餐桌上的交谈,却使人感受到老一辈艺术家依旧照人的光采。他们笑容可掬,言谈之间表情、手势有时很夸张,霎那间让人看到从前舞台上他们如梦似幻的身影。

    我抢先发言,告诉马克∙威尔逊先生,我二十多年以来都期待着有机会向他说一声抱歉,因为未经允许就翻译和出版了他的著作;但我又为最初做了这件事而感到自豪,因为中国的魔术师和爱好者们后来从中得到了宝贵的教益… …

    马克接过我随即递去的书,认真地翻开看看,然后眯缝着眼睛问道:“You like me to sign it?”(你要我签字吗?)我说非常感激。于是他在书本的扉页写下下面图片显示的那两句话。接着,南妮十分礼貌地问:“我也要签吗?”我说不胜荣幸之至。

 

心结二十载,缘聚好莱坞(下篇)

马克的签字说:向我们来自中国、翻译了此书的朋友Jimmy刘致最好的祝愿

    

    当我看到他们的签字,知道一直以来关于版权问题的担忧已经烟消云散了。

    马克∙威尔逊与夫人其后谈话中的大部分内容都与中国相关。他们回忆1980年去中国访问演出前申办签证时的窘境,那时候中美建交谈判正处于关键时刻,他告诉我们为了走到“Bamboo Curtain”(竹幕)后面,如何几经周折、历尽尴尬。

    “最终我们被允许在长城脚下表演魔术!”马克神采飞扬地说,“我们还去了上海、南京和无锡。无论在哪个城市,我们都被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包围着,他们那么好奇地看着我们。”南妮补充:“他们全部穿着同样的衣服,我们没有见过一个穿裙子的女人,全都是蓝色的长裤子。”

    “是的,中国人都盯着我们,但从眼神里你感觉到他们是那么友善,那么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人。”马克动情地叙述着令他终身难忘的那段经历,“从此我们爱上了中国,中国也改变了我们此后的人生道路。”

    马克告诉我们,他与南妮后来又去过几次中国,最后一次是1997年。他成功地邀请过9批中国的杂技团到美国演出,他送长子到北大留学,获得了中国语言和“中国经济学”两个硕士学位,现在上海有自己的公司。他与儿子合作,一直都在组织哈尔滨的冰雕到美国的一些州展出,“以往每次有60位中国的工人来工作,因为展出很受欢迎,今年我们将邀请120位冰雕师。”

    与马克∙威尔逊夫妇的交谈是那样愉快,餐后他们陪同我们观看魔术堡中心剧场令人称奇的“研究性”新节目表演。演出前后不时有仰慕老艺术家的会员跑过来与马克夫妇握手寒暄,马克总会对他们说“这是来自中国的Jimmy,他二十多年前翻译了我的书… …”

 

心结二十载,缘聚好莱坞(下篇)

我说您看这样对不对?他说You got it!(你行了!)

 

    那天的会面,还有许多东西可以在我的这篇“连载性”博文里描述,但啰嗦太多朋友们早都厌烦了。不过无论如何,其中一个插曲不能不讲。

    在餐厅吃饭时,马克送给我一套他以前所表演节目的DVD,可以连续播放6个小时。我给他两张自己拍的中国风光照片,一张故宫、一张布达拉宫,都装好了小镜框。最后侍者拿来一张账单,我赶快接过来,同时掏出钱包。魔术堡的餐厅当然不便宜,我看看账单的数字,习惯性地快速换算成人民币——我的天哪!

    天下竟有如此蹊跷的事情,那个数字居然与二十三年前我拿到的那笔稿费数目不相上下!我心中暗喜——马克∙威尔逊先生,我杰米乐客今天还了这个人情,就不再欠你什么了。

    不料说话间马克变戏法似的把账单从我手中抽走,一边说“Oh,no,Jimmy, this is in Magic Castle!”(不行,吉米,这可是在魔术堡呀!)

    所以到眼下,可能到未来,我还是会觉得有欠于人家。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