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探源】
三国时期,刘表死后,刘备占据荆州。曹操领兵南下,刘备慌忙率荆州军民退守江陵。曹兵追到当阳,与刘备的部队打了一仗,刘备狼狈败退,令张飞断后。张飞只有二三十个骑兵,怎敌得过曹操的大队人马?但张飞临危不惧,临阵不慌,顿时心生一计。他命令所率的骑兵都到树林子里去,砍下树枝,绑在马后,然后骑马在林中飞跑打转。张飞一人骑着黑马,横着丈二长矛,威风凛凛地站在长坂桥上。追兵赶到,见张飞独自骑马横矛站在桥中,好生奇怪,又看见桥东树林里尘土飞扬。追击的曹兵马上停止前进,以为树林之中定有伏兵而不敢进击,最后撤兵而去。张飞就靠这“树上开花”之计和二三十名骑兵,阻止住了追击的曹兵,让刘备和荆州军民顺利撤退。
【基金新说】
兵法说:借局布势,力小势大。也就是说,借助某种手段布成有利的局势,尽管力量弱小但可显得很有气势。“树上开花”的本意就是用剪的假花贴在树上,使一棵原本零落的败树看上去似乎花团锦簇。
我们看到,“树上开花”之计的真谛就是“借局”和“伪饰”。而这类情况在基金市场上还是屡见不鲜的,投资者对此还须要洞烛其奸。比如,有时看到媒体报道说,某基金在市场普遍出现赎回潮的背景下,仍然实现几亿元的净申购,显示了投资者对它的认同和偏好。这时,让我们把油然而生的崇敬感暂且搁到一边,不妨先考察一下其真实原因。这是因为,也许该基金确实是市场的宠儿,但也有可能是投机者套利的对象。如果该基金持有因股改或重组而停牌的股票,那成为套利通道的嫌疑显然增大了许多。一些握有巨额资金的机构通过在股票复牌之前申购该基金,待其复牌大涨后,携巨额基金收益从容离开,并给原基金持有人留下摊薄收益后的潜在损失,而所谓基金规模的增大也就是“昙花一现”。因此,投资者经常看到某基金暂停(大额)申购的公告,千万不要觉得该基金“烦”,因为也许它正试图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而有一些基金因为人情或者某些利益上的关系,对套利资金采取“绥靖政策”,半推半就甚至默许纵容,可原基金投资人或许都蒙在了鼓里。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些原本默默无闻的基金“忽如一夜春风来”,一时业绩排名大升,引来惊羡无数。这时投资者也要擦亮眼睛,搞清楚这个基金会不会最后又“乍暖还寒”。基金的业绩之花怒放的原因有多种。对股票型基金来讲,有可能是重仓持有的个股出现暴涨,或者长期持有的偏门个股因板块轮动而出现上涨;对货币市场基金来讲,有可能是基金抛出部分前期购买的券种兑现价差收益,导致短期收益攀升,或者大量资金竞相申购大盘新股,造成交易所回购利率走高等等。对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弄明白这是长期趋势还是偶然事件。一般来说,评价一个股票型基金的投资价值最好看2年以上的业绩表现;而对货币市场基金来讲,绝大多数其7日年化收益率都很接近,投资者购买主要是为了便利,而不是追求其高收益。
此外,投资风格漂移是一种所见不多但仍然值得关注的问题。这是基金的实际投资风格取向与基金契约偏离的情况。例如一个基金本来设计为中等收益、中等风险的产品,而实际操作中,基金管理人为了追求收益和排名而过度激进,导致基金在实际运作中呈现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这既使投资者难以判断基金的收益-风险特征,也让投资者承担了额外的风险。所以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在关注基金实际投资回报的同时也应当重视该基金类实际运作表现的收益-风险特征与其公布的法律文件的契合程度。
投资者可能会说,这“树上开花”的制造者还是很专业的,连老奸巨滑的曹操都没看出张飞使的计谋,何况普通的“基民”,怎么能看出专业机构布置的机关呢!诚然,在做出正确的选择之前是会遇到很多干扰信息,但既然是“借局”之花,就一定是“花无百日红”,倘若曹军当时不退兵,静观其变,想来张飞也坚持不了多久而露馅。时间能够验证出最终的答案。因此,不贪图一时之利,坚持长期投资是不可或缺的心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