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空与非空

(2010-12-02 13:38:53)
标签:

原创

文化

分类: 佛理随笔

http://s12/middle/50647111t9666d776c66b&690

空与非空

文:石霖

 

去儿童福利院的路上,同行的大男孩突然问:“你们说,梦想与欲望有什么分别?”

原本嬉闹的车厢安静下来,却没人回答。他微微有些尴尬,转向身边的我说:“我大学毕业后在一家银行工作,两年了,很厌倦这样朝九晚五的日子,想去创业,想去流浪,可身边人都说我不知足,能有一个“金饭碗”多么不容易!唉,难道真的是我太过贪心?”

因为是同龄人,很理解他的心情。“梦想?欲望?”我凝眉作思考状:“或许梦想应该是美好的,利人利己;而欲望是为了一己私利,会损害公众利益吧?不过,两者边界不好定。师父,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被我唤作师父的,是正在开车的中年人。他是佛门中人,也是一本佛教杂志的主编,我有意应聘杂志编辑,所以约了时间去拜访他,正好当时他要去儿童福利院,便一同前往了。车上还有三四个女孩儿,听我这么喊,都不约而同地回过头:“为什么喊他师父呢?”

我也愣了下:“那你们喊他什么?”

一个女子接了话:“我们喊他逸风啊,他的网名。我们是网上的一个组织,名为‘义工联盟’,定期组织一些爱心活动,去敬老院、孤儿院、儿童福利院等等,看望那些孤单的人们……”

原来他们也都是第一次相见。再看师父身披夹克,一身休闲装,难怪她们不知他的身份。我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多亏师父解围:“我们是一个文化传播公司的,主要传播佛教文化,办有杂志,兼做慈善,同时开展印经等业务,所以平日以佛教习惯称呼。”

接下来,我们又聊了很多,可最终没有回到原来的主题。儿童福利院里熙熙攘攘,有很多伤感,也有很多温暖。看着孩子们脸上的笑颜,有那么一刻,我似乎融入这个特殊的群体。

回到家,等一切安静下来后,我也开始思索那个男孩的问题:佛家崇尚无欲无求,连佛经中也常说“五蕴皆空”“无常苦空”,认为人的生命到头来只是一场空,那么人们还要所谓的梦想做什么?可人生在世,如果连梦想也没有,岂不又太过消沉?

后来,我读到弘一法师的文集,法师有篇文章谈“空”与“不空”,读来让人醍醐灌顶:

“大乘佛法,皆说空及不空两方面。虽有专说空时,其实亦含有不空之义。故须兼说空与不空两方面,其义乃为完足。

 何谓空及不空?空者是无我,不空者是救世之事业。虽知无我,而能努力作救世之事业者,故空而不空。虽努力作救世之事业,而决不执著有我,故不空而空。如是真实了解,乃能以无我之伟大精神,而作种种之事业无有障碍也。”

依法师所言,佛经中所说的“空”,不仅包括了“空”的方面,更包括着“不空”的含义。

所谓“空”,就是“性空无我”,是指世间一切事物,山河大地,森罗万象,情与无情,都是缘生缘灭,无有自性,无有实我,也就是“性空无我”。这重在提醒人们,万事万物都处于无常变化中,所以人在生活中应当破除贪念,放下内心的种种固执,从而达到一种无我的“空”的境界。

而另一方面,佛法讲究普度众生,所以佛子不但要有“空”的意识,还要此基础上做出救世的事业,也就是“空而不空”。这是说人首先要放下内心的欲念与执着,改变原有的不良习惯,然后努力来做人间的种种事业。所以佛教的“空”并非世俗的消极,而是“以出世的方法行入世的事业”哪。

如此想来,那个关于“梦想与欲望”的问题,便有了明确的答案:所谓梦想,就是以无我的精神来从事世间种种事业;而欲望,只缘沉溺于内心的贪欲不可自拔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