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一是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谋求共同一致的教育立场。如果教师与家长的关系长期处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那么只能使自己的教育阵地陷入失败之地。教师应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感情,互相理解,谋求一致,采取协调的步骤,那么许多问题都好解决了。许多成功的教育家也都在这方面做出过努力,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互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
二是认真聆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有多么丰富经验和理论修养深厚的教师,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随着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应放下“权威”的架子,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也可让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支持和配合教师工作,维护我们的威信。
三是尊重家长人格,不训斥、不指责。在人格贵贱面前,人人平等,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人格,特别是那些所谓“差生”“不听话”的孩子的家长,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还要客观分析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表现及家长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对策,教师更不能动辄就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是无能的表现),也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孩子,正如人常言:“敬人者,人敬之”。
四是教育学生尊重家长。一个好教师,不仅自己要身体力行地尊重学生家长,而且要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父母,特别是那些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有教养的教师决不当着学生面讲有损于家长威信的话。教师教育学生尊重家长,不但可以提高家长的威信和作用,增强家庭教育的力量,而且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教师教育下健康成长,对自己又是那样受尊敬时,就会衷心的感谢教师,更加信任教师。因此教师和家长就会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产生共鸣,统一对教师如何调节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