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文20篇:陈元方侯袁公(上)

(2012-12-26 21:26:13)
标签:

杂谈

分类: 孩子学习-语文

1、《《陈元方侯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候,拜访,问候。履行,实践,做。绥,安,安抚。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师,学习。

【方言证古】

  老父:对父亲的敬称。老,表示敬称的词头。〔泉〕老爸(父亲)、老母(母亲)。家君(对他人父亲的尊称)。君(对他的尊称)

【诗词鉴赏】

  袁公

  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

  元方

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

【编者简介】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编者刘义庆(403~444年),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本是宋武帝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当然,因为刘义庆当时人在扬州,听说了不少当地的人物故事、民间传说,所以在《世说新语》中,也记载了一些发生在当时扬州的故事。如我们熟悉的成语咄咄怪事,就是源自于曾担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的中军将军殷浩被废为平民后,从来不说一句抱怨的话,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写写画画。扬州的吏民顺着他的笔划暗中观察,看出他仅仅是在写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大家这才知道,他是借这种方法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可惜的是,《世说》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

             

 2.《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注释:: . : 游戏.  所以 用来.  处子 安顿儿子的地方.  墓间之事: 指埋葬, 祭扫私人一类的事.  贾人 商贩.  衒卖:沿街叫卖.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

揖让进退:打拱作揖,进退庙堂等礼节.

         3《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13益,而又害之。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注释]

  闵(mǐn——,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拔。

  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其人——他家里的人。  ——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我,第一人称代词 ——快走。  ——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徒,只是。  13)益:好处。

  4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①,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

【解 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用 法】 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 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反义词】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注释]

①祠()——春祭。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⑦遂——就。⑧亡——失去。

翻译:楚国有一家人,祭过了祖宗之後,便将一壶祭祀时用的酒,留给办事人员喝。办事人员很多,仅仅一壶酒,到底给谁喝呢?有人提议让每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画得好,就把这壶酒给他。大家都认为这办法很好。有一个人很快就把蛇画好了。这壶酒就归他所得。这时,他回头看别人,都没有画好,就得意扬扬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呀等我再画上几只脚吧正在他画蛇脚的时候,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了。那人把酒壶夺了过去说:蛇是没有脚的,你怎麽画上了脚?说罢,就喝起酒来。

英文: 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 蛇本来没有脚有人却给它加上脚,故事见《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不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5《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缘箩山人集》)

 注释   1.并:连同。2.去:去除。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9.北人:北方人。10.以:用来。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一起吞下。 15.食:食用。 16.何:哪里。17.识:见过,见识

翻译:  北方有个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寓意  其寓意是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告诫人们: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  

省略成分  我非不知。并壳者,(我)欲以(其)清热也。  

 

      6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之,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为其患。

  注释:食:食物  闻已:听罢  益:增加 更:改变 空:空口 口爽:口味败坏   返是通假字,同反,反而的意思。

翻译: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了别人家里,主人便请他吃饭。这人觉得主人的菜淡而无味,主人听说后,便加了些盐。加盐之后菜的味道鲜美,这人便想:“菜的味道鲜美,是由于加了盐,加少许一点便这样好吃,多放些岂不更好吃吗?”这人真是愚蠢到了极点,便不要菜,只吃盐。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为盐所害。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7 《父善游》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ju)急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注释: 过于江上:经过江边。故:缘故   善:擅长  岂:难道   这:的人   方引:正带着,牵着。方,正在。  遽急:立即。  以此任物:用这种观点来对待事物。任,对待。任物:对待事物。 悖:违反常理,错误。  引:带着,抱着。

翻译: 有个人经过江边,看见一个人正带着一个小孩想把他投到江里,小孩吓得直哭。这人问他原因,那人回答: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孩子的父亲即使擅长游泳,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 .用这种观点对待事物,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

含义 世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就做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8   《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起始  执:握,持,  亦:也  俄:一会儿,不久  矣:了,承接  遂:就  计:计谋,策略  而:连词,表承接,然后  老父:年长的男人  遂:

寓意:做事情不能记记根本目的是什么,否则再怎么做都只能是自作聪明,徒劳无益。

 9《世无良猫》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之,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注释:恶:厌恶。   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   餍:饱食。   以:用   腥膏:鱼和肥肉。   毡蘮(jì):毡子和毯子   且:既……又……   率:大都。   畜:养。   以为:认为。   天下无良猫也: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猫。   鼠以故益暴:老鼠因此更加猖狂。

翻译:有个人十分讨厌老鼠,倾家荡产讨得一只好猫,用大鱼大肉去喂食那只猫,用棉垫毯子做猫窝。猫吃的又饱睡的又舒服,大都不去捕鼠了,有的时候猫甚至与老鼠一块玩乐,老鼠因此更加猖狂!这个人十分的恐慌,把它赶走了,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猫啊!是没有好猫吗?是那个人不会养猫。

 故事告诉我们:溺爱是不可取的,温室里是培养不出栋梁来的。猫也是如此,人亦如此:环境过于安分,人就会懒散,不思进取。主人公最后的结果全是他一手造成,给人以深思启示。对人太过迁就会适得其反。

  10    《人有亡斧者. 

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行动、颜色、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出自《吕氏春秋·去宥》和《列子·说符》

注释:  人有亡斧者:有个丢掉斧子的人。 亡:丢失。   意:同"",怀疑 。  其:指代邻人之子 。  窃:偷。   颜色:脸上的表情。   无为而不:没有不像。   俄而:一会儿,不久。   谷:水沟 抇:读hu,挖掘。  他日:另一天。   复:再。   无似窃斧者: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样子。   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不久,(他)挖掘那山谷(土地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

译文: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觉得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偷斧子的人。   不久,(他)挖掘那山谷(土地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第二天又看见他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文章启示:  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

 

 11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 注释] 宣王——齐国国君竽(——古代乐器名,象现在的笙(shēng)。——一定,必须处士——古代称有学问、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这里带有嘲讽意味。请——请求。——廪食(lǐnsì)以数百人等——待遇跟那几百人一样。廪食,官府供食。廪:粮仓。食,供养、给..吃。以,同。等,相同。——继承了王位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