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故事(54)托孤救孤

标签:
历史文化情感 |
分类: 诗词歌赋 |

辛弃疾在《六州歌头》中写道:“ 君不见,韩献子,晋将军,赵孤存,千年传忠献,两定策纪元勋。”这是歌颂晋景公时期大臣韩献子(韩厥)在屠岸贾之乱中为保护赵氏孤儿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
据史书记载,晋灵公骄奢淫逸,倒行逆施。大臣赵盾、随会多次力谏,灵公迁怒于赵盾,指使武士刺杀赵盾,没有成功,反被赵盾族弟赵穿所杀。周定王元年(前607年),赵盾从周都迎回晋襄公弟弟黑臀(灵公之叔)立为成公。
公元前601年,赵盾死。两年后 ,晋成公之子据继位,是为晋景公,由赵盾儿子赵朔辅佐。灵公的宠臣屠岸贾乘景公新继,发动“下宫之役”,杀赵氏一族。赵朔的妻子庄姬是成公的妹妹(景公的姑姑),已怀有身孕,侥幸逃出,藏在景公的宫中并生下一男孩。屠岸贾听说赵氏有后,立即派人到宫中搜捕,庄姬将婴儿匿于胯下,暂时逃过了屠岸贾的搜捕。于是将婴儿托付给赵朔的朋友程婴和门客公孙杵臼。
公孙杵臼对程婴说:“抚育孤儿与献出生命哪件事更困难一些?”程婴说:“当然是抚育孤儿更困难,死反倒容易些。”公孙杵臼说:“先主赵朔待你不薄,你就负责困难部分,让我承担比较容易做的事情吧。”于是两人向他人买了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左传》说是公孙杵臼将自己的儿子与赵朔的遗孤调包),并用绣有赵家标志的襁褓包裹,再由公孙杵臼带着婴儿躲进深山。
安排妥当后,程婴来到将军府告密说:“我程婴贪财怕死,做不来抚育赵氏孤儿的事,只要你们给我千金,我立刻告诉你们赵氏孤儿的藏身处。”将军随即派军随程婴来到公孙杵臼的藏匿处。公孙杵臼一见程婴,便破口大骂:“程婴你这个小人,当初屠贼在下宫杀害赵氏一族时,你没有追随主公于地下已属不忠不勇;同我商量好一起藏匿孤儿,你却将我们出卖,这是不仁不义。你纵使不愿抚育孤儿,又怎么忍心出卖赵氏的骨肉呢?你这狼心狗肺的奴才!”军士们很快把公孙杵臼和孤儿一起杀害了。
十五年后,晋景公因病卜卦,问及赵氏后人,韩厥告诉景公,赵朔的儿子赵武仍然活在世上。景公便召回赵武,册封他为赵氏继承人,归还赵氏的封地和产业。
赵武既已成年,为晋景公重臣。有一天,程婴对赵武说:“当年下宫之难,我未能尽忠死节,只是为了保住赵家的血脉,现如今,赵家的血脉已保,赵家的大仇已报,我已无遗憾,是应当报答令尊的知遇之恩和公孙杵臼的赤诚之心的时候了”。说罢自杀身亡。(原文见《智囊全集·权奇卷十五》)
应该说,赵家从赵衰开始四代忠良,却因为晋灵公的昏暴和屠岸贾的奸佞几乎被满门抄斩。幸亏有忠义之士程婴和公孙杵臼的舍身相救,终于使赵氏保留住了血脉,最终,也报了国恨家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