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故事(53)推敲之问

标签:
历史文化情感 |
分类: 诗词歌赋 |

唐代诗人贾岛,早年为僧,四海漂游,苦吟成癖。有时,为了创作一首好诗或一个佳句,不惜耗费心血甚至花费几年时间。正所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贾岛《题诗后》)由于苦吟,所以,尽管贾岛诗的产量并不高,但名句颇丰。比如《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正是为了精雕细琢这首《题李凝幽居》,在他赴京城长安应试期间,一日骑驴出门,反复吟咏“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一会儿觉得“推”字不如“敲”字文雅,一会儿觉得“敲”字不如“推”字妥帖,不知不觉中闯进了大文豪韩愈的仪仗队里。左右将贾岛执至韩愈面前,韩愈问:为什么冲撞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在吟咏“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时因“推”“敲”二字难以取舍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向韩愈作了陈述。韩愈听了,和气地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字好。你看,夜深人静拜访友人,‘敲’不但有了礼貌,且多了几分声响,读起来也更加响亮。”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是。说罢,韩愈还请贾岛回府谈诗,两人并辔而归,遂为布衣之交。
前一篇:诗词里的故事(52)绿林君子
后一篇:诗词里的故事(54)托孤救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