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兄访农】钟小岭:我为蕉“狂”

标签:
农业人才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人才新农人粉蕉大王 |

钟小领
钟小领看准了这样的机遇,自己慢慢从农技服务转向农业种植,从小面积实验,然后发展到规模化生产,我在粉蕉种植上获得了成功,让周边很多农户也对粉蕉种植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我手把手教他们种植粉蕉,一下子带动周边很多农户从事粉蕉的种植,粉蕉一下子成为了当地最重要的农业产业。

一、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要素,由于实现土地责任承包制,土地是已经被各家各户承包,要想农业产业化生产就必须先要实现土地的集约化。自己要去面对村民去租用土地是非常繁琐的事情。所以我在土地方面选择与当地的村委会合作,由村委会统一来跟农户签订土地租用合同,然后自己在跟村委会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并给一定的管理费用给村委会,确保多方的利益都能够充分体现。
二、创新管理模式
1.
好的土地才能够种出好的水果,我一般选择丢荒多年的土地来种植粉蕉,虽然土地复垦需要一定的成本,但土地经过多年的丢荒会进行自我的修复,土地里面的有机质会比较高,然后再通过深耕消毒,在土地源头上消灭一些病虫害。然后在种植上实行矮化密植,每亩种植150株粉蕉,大大提高了土地的亩产值,产量上去了土地的受益也自然增加。
2.
在果园的管理中,人是最核心的要素。当下做农业,面临着用工难,请稳定的工人更难。一方面是现在农村缺乏青壮年劳动力,另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有苦又累工资却不高。所以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有新的用工模式和建立激励的机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效率。所以我在对蕉园管理,打破了传统的薪酬模式,拿月工资或者日工资,而是采取以夫妻为户的包干到户,基本工资+业绩提成或者产量提成(每斤0.2元),这样果园的好坏是直接跟他们自身的利益挂钩,建立了共享利益的模式,自然也就有了责任共担,夫妻保底的年收入都有十万以上。经过几年的摸索和不断完善,现在这样的模式已经在周边的种植户进行推广,大大提高的生产力。
三、工业化思维经营农业企业
1.
农业要想实现产业化首先要标准标准化,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实现标准化,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品质,并提高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控制产品生产的成本;最后就是有利于模式和品牌的输出,迅速发展和壮大企业或者行业。所以我针对粉蕉产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其中有种植标准和果品流通标准等等。
2.
传统农业生产者往往只注重销售的价格,而却忽略了投入成本。在现代的企业经营中必须要以“成本”为基础,产品定价,企业经营都是围绕“成本”来制定的,尤其是销售时,一定要考虑综合的成本,才来去谈盈利。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综合的成本,包括了所以生产要素的投入。
3.
企业要想持续存在就必须有利润,创造利润的企业才能够生存下来并创造社会价值。所以我在每年做粉蕉生产计划的时候就会先通过数据对当年的市场进行研判,然后通过计算和分析,找到能够保证利润的最佳种植方案。
4.
农业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而且风险是来自多方面的,且多数是不可抗拒的风险。其中有来自自然界的风险,有来自政府层面的政策风险,有来自生产要素的人力和资金风险,还有来自消费者层面的市场风险。所以我作投资人就必须要充分了解自己行业有可能面对风险,并有风险发生时候的应对预案,把风险出现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比如应对自然风险,购买相应的农业保险;应对政策风险,首先自己要认真研读政策,知道经营的线在哪里;应对市场风险,要进行订单化生产,用订单来指导生产。
四、
传统农业生产多数时候是有产品,却没有品牌。但细想品牌的核心是什么?还是产品的品质,产品品质不好,谈什么品牌都是瞎扯。首先需要确保产品是安全可靠的,这方面光自己说总是有黄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感觉,只有通过数据来说话才能够给消费者一个直观的感受。所以我引入了溯源系统,让消费者对产品生产全程都能够明明白白。同时也特别注重参与到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社会公益等,与国家同频共振,与消费者建立链接,让品牌更加有厚度和温度。
五、
销售是产品变现的关键,也是创造利润的基础。搞农业的多数人最终吃亏都是在销售上,最好的农产品卖不出去,价值也都是零。所以在我在开始投资粉蕉种植的时候,就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开始的时候采取与收购商、批发商合作,直接把产品卖给他们,能够快速销售出去收回投资,而这几年随着市场的变化,销售的模式也与时俱进,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试水社群销售和商超,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与好几个平台和大型商超都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
农业是非常传统的行业,但农业却是必不可少的,农业要创新就必须要在生产要素上和管理模式上进行新的尝试,通过科技和新技术来提升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同时通过共享模式和工业化的模式来提升管理的水平和产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