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新作的一本册页

最近,几位朋友要册页,我为他们作了几本。一本24
幅画,都是我一个人画。或山水,或花鸟鱼虫,或人物;或红梅,或竹兰,或牡丹;或狗,或猫,或鱼,或虎,或骆驼,或猕猴。
画册页挺辛苦的。二十多幅画涉及面很宽,林林总总的,要布局得体。二十多幅画往装裱好的折子上画,一笔不慎,画坏了,总不能像在宣纸上画坏了一样,一撕了之。所以必须慎之又慎!
册页是中国书画装裱体式之一,由一张张对折的硬纸板组成,可以左右或上下翻阅,收叠时成一部书状。这其实比卷轴式、框式的书画便于收藏,方便赏阅,携带方便。册页的典雅形式和审美效果的丰富性,远比独幅作品引人入胜,可以达到连续性观赏的艺术效果。
册页起源于唐代,是为解决长卷翻看不便和散页保藏不便,受书籍装帧影响而产生的一种书画装裱形式。但多年来使用较少,近几年有重新兴起的苗头,因为它确比其它装裱形式有优越之处。
过去的册页是先作画,后再把画集中起来
,装潢成册;现在则是先由工厂生产出高档的画册,再由画家在上面作画,这对画家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力、意志和毅力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说到此,我想起一件旧闻:2004
年,由陆俨少创作的《杜甫诗意百开册页》以6930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创下当时全球中国书画拍卖的最高记录,一时间举世震惊。1962
年,陆俨少为纪念杜甫诞生1250 周年,尽数月之功完成一百开册页。
而“文革”时期,《百开册》于上缴上海画院间被人窃去三十五开,后仅退还六十五开,旋即又曾被人索去其中十开,还为那人补画二开。1986年,被人窃去的那三十五开中十开,发现被黄君实购得。至此,《百开册》散落数处,使陆先生痛心疾首。后在王大山(荣宝斋经理)提议下,陆俨少索回了此前的十二开,并于1989年他八十一岁时,在北京某处陆续补画三十余开,凑成一百之数。然此册其后又流往海外多年,直至被翰海公司获悉藏在华人藏家手中。经过极力说服,终于使这件在中国画史上史无前例的鸿篇巨制,参拍后回归祖国。

张静册页选(一)

张静册页选(二)

张静册页选(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