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小米成长烦恼诅咒敏感期冷处理米妈育儿经 |
分类: 米妈育儿经 |
2012年4月13日 小米4岁5个月4天。
博友问题:女儿生气的时候会说,妈妈笨蛋,对其它家人也会,最开始我采用不理睬的态度,可是女儿越说越多,估计与婆婆的强烈反应有关,上周和女儿约定,如果连续一周不再说笨蛋,就奖励她一颗棒棒糖,果然一个星期内没讲,我就兑现了我的诺言,不过这周改讲“臭垃圾了”,你们说该如何处理
米妈答复:首先得抱歉一下,这么迟才给予答复,我估计如果妈妈依然是象问题中那样对待的话,宝贝现在应该已经渡过或即将渡过这样一个诅咒敏感期了。
诅咒敏感期,是指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初期(一般在3岁左右)在接触到一些脏话或者带有诅咒的话后,喜欢不分场合地使用,越是被制止就越喜欢使用,而一旦过了这个阶段又恢复正常,专家将儿童这个时期的语言习惯称之为诅咒敏感期(摘自百度百科)。
一般来说,3-4岁是诅咒敏感期到来的密集时间,因为此时的孩子通常上了幼儿园,接触到幼儿园里的语言环境,先是跟风、模仿,学着其他小朋友说一些诅咒、杀伤力比较大的话,而当他(她)发现,这样的话很有力量,容易刺激到别人,甚至伤害到别人,能带来一种强有力的效果,或者引发家长强烈的反应,就会反复尝试着使用这样的词、话语,于是诅咒敏感期就到来了。
小米也不例外。她的诅咒敏感就在不久前才刚度过。大概是一个多月前,某一天忽然发现小米同学会恶狠狠地说“你不是我妈妈了”“我要打死你”这一类的话。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这是小米同学说的话吗?怎么也开始学说这种话了!第二个反应是,肯定是从幼儿园哪个小朋友那儿学来的!第三个反应是,这,这,是否传说中的诅咒敏感期?
根据以前看过的书里关于诅咒敏感期的应对办法,都说不予理会,不要有太强烈的反应,最多几个月,孩子就会自然渡过这个时期了。可是很快,我发现小米同学已经不只是在发泄情绪时说这些话,而是把这些诅咒类的话,当成了日常生活中和小朋友沟通、交流的常用词汇了!使用率那可是不一般的频繁啊!
比如她和好朋友心艺在一起玩时,互相之间的对话是这样的:“我要把你打死”“我要把你踢死”“我要把你的头给切下来”“那我就把你的眼睛挖出来”......我在一旁听得是毛骨悚然。这版本已经大大升级了啊,都说得这么具体了,还是用那种聊天的语气说出来的,越说越热烈,越说越开心......这,这也太恐怖了吧!
尽管都说淡然处之,泰然处之,可当我日日听着小米这样越说越热烈、越说越频繁、越说越习惯,而且不分场合都在说时,我还是忍不住了,干预了。先是在小米同学说把头切下来、把眼睛挖出来之类的话时,和她垦谈了一番,告诉她这样的话不能随便说,因为话语中的动作如果真的实现的话,是非常可怕的,这样的动作、这样的话,只有日本人才会做!----不是米妈仇日啊,虽然米妈确实也仇日,但还不至于这么小就给小米同学灌输这样的思想,只不过正好春节期间回老家时,小米瞄到电视上一幕日本人严刑拷打地下党的画面,给吓坏了,那以后就把日本人与坏人打上了对等号。我又拿了一个小米的娃娃来做示范,让她看看,如果娃娃的头真的不见了,眼睛真的被挖出来了,是不是很可怕很难看?
不想当日本人的小米同学,很是从善如流,那以后就不再说这些很具象的诅咒话了。但是打死、踢死之类的,还在继续。好吧,继续干预。当然,不能强烈干预。某一天小米同学再次说要打死我时,我平静地说,好吧,那就试试吧。一躺在沙发上,装死不动了,任凭小米怎么叫唤都不动,最后是在小米的泪水中“复活”的。实际行动让小米明白了,死是不能随便乱说的,当然更不能有实际行动。因为发现小米班上有某几个小朋友,就是这么边说边做的,说打死就会伸手来打,说踢死就会用脚来踢。
我的干预就到此为止,剩下的就靠小米同学的自觉,以及和好朋友心艺的互相监督了。那一段时间,因为和心艺妈妈每天都忙着开淘宝店的事,两娃也是天天凑在一起,放学了就互相到对方家里玩。也因为关系亲密,诅咒敏感期也是一同到来的,所以互相监督也就顺理成章了。两娃自己不说“死”了,也会监督着不让对方说“死”,不过,做为替代,改说“晕”了。这样既能让她们体会到说这些话的乐趣与力量,也不会让程度太严重。
如果你听到两娃的对话,都能给乐死。啊,不对,是乐晕。两娃就是这么说的:“我宝宝说要把你给打晕”“我宝宝也说要把你给打晕”----两娃现在已经不自己这么说了,把想说的这些话,都推给了各自的宝宝,即她们的小玩偶、小芭比、小公仔等。偶尔一个娃说了“打死”,另一个娃就会立马纠正,不能说死!之前那个娃就会马上狡辩,“我是说打晕,你听错了,我没说死。打不死的,怎么打都打不死的”......
就这么的,两娃的诅咒敏感期慢慢就在“晕”不“晕”中渡过了。就在我们的不予理会中,不知什么时候,忽然发现,连“打晕”之类的话,她们都很少再提及了。估计是已经对这样的话失去兴趣,不再觉得有趣了。只不过,留下了一个后遗症,随时都会纠正她们所遇到的任何人,不能说死!某一天我们去森林公园玩,看到河中有一只死鱼,刚指给她们看,两娃立刻纠正了,不能说死!好吧,我们只好改口,“快看,有一只鱼晕在河里了”......你说这是什么情况啊!
米妈总结:让孩子顺利度过诅咒敏感期,一是家长在面对孩子说这些诅咒话时,不要反应太强烈。孩子初始说这些话时,本身也是一种尝试、一种试探,在看大人的反应,如果大人反应强烈,孩子就会更感兴趣,更觉有乐趣,然后频繁地开始使用,甚至可能成为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冷处理,在孩子说这些话时,表现出一点都不好玩的意思、态度,不予理会,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觉得无趣了。
二是如果发现孩子频繁使用诅咒话语,甚至开始成为一种习惯,或是伴随着开始有暴力动作出现时,应该和孩子谈谈话,让孩子意识到这种行为的不好。比如一开始的博友问题中,妈妈的做法就挺好,和孩子做一个约定,让孩子自觉遵守,也对诅咒期的顺利度过有所帮助。可以让孩子选择诅咒的方式,选择一些程度轻或者有趣的诅咒来发泄情绪。但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不能有暴力现象。对于女孩来说,一个最佳的引导方式,就是用她们最喜欢的公主、芭比来做引导,公主是最优雅,最有礼貌的,怎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和话语呢?
三是最好能减少孩子与具有习惯性脏话行为的孩子或成年人接触的机会。很多时候,诅咒敏感期的到来,都是因为孩子听到了这样的话,觉得很有力、很新鲜,才会跟着学。而通常幼儿园就是一个大来源。因为不同的家长,教育方式不同,有的家长可能就比较习惯于暴力育儿,或者给孩子看一些奥特曼之类的暴力动画片,孩子模仿了,又传给幼儿园里的其他孩子。而因为同在一个班级,接触又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最要紧就是教孩子学会如何不受影响。大人的行为总是孩子的最佳模仿方式。在小米说这些诅咒话语时,除了那两次干预,我多半是不予理会的,只要小米一说,我就沉默。小米同学也就学了去。在她自己度过敏感期之后,再听到班里小朋友这么说,她也同样会沉默以对。上次幼儿园组织采摘时,小米就和一个小男孩热切地聊天,不知聊到什么,小男孩说要踢死她,小米同学立马不说话了。我问她听到这样的话是不是很难过,很不舒服?小米同学说“是,所以这样的话不能说,别人说这样的话时,我就不理他们,当做没听到!”那一刻,忍不住又要感叹,小米同学又长大了,思想境界更高一层了啊!
米妈提示:
更多文章可看
小米的生活分类之衣食无忧:包括小米的吃喝、穿戴、睡眠。
小米的生活分类之住行玩乐:包括小米的住宿、行走、游历与玩乐。
小米的生活分类之健康小档案:包括小米的疾病、意外及应对的一些小经验。
小米的生活分类之能力:包括小米的每月小结及能力培养
小米的生活分类之书香童年:包括小米读过的书,及关于读书的一些小经验。
小米的生活分类之育儿探讨:包括小米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及育儿心得。
小米的生活分类之教育:包括小米的早教和未来的教育问题。
小米的生活分类之孕事及妈妈感悟:包括对孕期的一些回忆、小经验、心得及在育儿过程中关于妈妈生活的一些感悟,另外还有米和米爸的生活片断
米妈提示:
1、好友人数已达上限,无法再接受邀请添加好友了,喜欢小米的朋友就请加微博关注吧!我的微博地址:http://t.sina.com.cn/mimi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