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小米绘本总动员可怕的科学邪恶火山火山实验 |
分类: 绘本总动员 |
2011年12月21日 小米4岁1个月12天。
小米爱上课,这是熟悉小米的人都知道的,甚至在某个周末还坚持着发烧不适去上积木课,在米爸表示不同意时,还直接央求我“妈妈,等爸爸午睡时我们就偷偷地溜去上课吧”。上完积木课还不够,还告诉我,想上化学课!
让小米一直念念不忘的化学课,其实就是博文里曾经记录过的科学课。因为那节课上始终贯穿着“化学反应”,小米记住了,就开始把科学课称作是“化学课”。那节课的主题内容就是火山实验,老师带着孩子们做了烟雾火山、冰淇淋火山等,让小米印象深刻。其实是真想给小米报这个课程,可又不想让她有限的童年时光都被这些课外课给包围了,最终还是放弃,准备再过一年再说。
尽管不报课了,我们还是在家里时不时地找一些小实验来做。除了曾经介绍过的《培养聪明孩子的创意科学实验》外,最近新拿到的一本科普书,接力出版社的《可怕的科学》之《邪恶火山》里,同样也有自制火山的小实验,而这一本以火山为内容的科学书,尽管内容文字偏多,书中所附的图片也以漫画为主,对小米来说还有些不太适合,可小人儿还是照样和我一起读得津津有味。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边读边回味之前上过的火山课的内容,以及自己动作做火山的乐趣。
说实话,我还真不知道为什么这套书要取名为“可怕的科学”,大概是因为介绍的内容,都是日常生活中所不常见到的现象,比如火山、极地、闪电战等等。但内容在我看来,还真没什么可怕的。至少,这一本《邪恶火山》,在小米初步接触时,在我的取精华部分尽可能简短的泛读之下,并不可怕。
本书的主角就是地球上的五大火山,圣海伦斯火山、基拉韦厄火山、喀拉喀托火山、维苏威火山和皮纳图博火山。因为文字较多,我没有一字一句地读,只是挑了一些目前来说比较适合小米消化的内容,比如火山是如何喷发的,火山安全须知、如何成为火山学家等等。
这些小知识点是一直贯穿于全文的,在关于每一个火山的介绍时,都会有这些小档案、安全须知、奇闻异事等来让孩子对火山更为熟悉。而文字呢,则是以讲故事的口吻来叙述那些科学性的、历史性的知识,我相信,如果是读小学或是初中的孩子,一定能够自己捧着这本书,越读越感兴趣。
比如火山是如何爆发的,书中详细的图解,把整个火山爆发的过程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关于火山,以前只知道火山灰、岩浆等,看了这幅图,才知道原来当岩浆从地幔上升后,会在岩浆腔聚集,然后通过岩浆通道上升,形成熔岩流,最后慢慢渗出岩缝或是以极大的威力喷出。而当岩浆遇到空气后冷却,又会变成坚硬的黑色岩石,即为火山岩。
如何成为火山学家,在每一章节里都有一些小知识点。这对于好奇心大,并且乐于探索的孩子来说,是一个知识互动的环节。也许就因为这本书,而开始定下了成为火山学家的目标。小米最喜欢图中这个人,因为戴着那厚厚的头盔,“很象宇航员”间,小米如是说。
----火山学家在哪里工作?很多时候火山学家都在世界各地旅行,去火山现场探险。不少火山的海拔很高,为了能爬上这些高山,火山学家的身体必须很强壮(我相信,如果孩子产生了兴趣,这就是一个让他们加强身体锻炼的好办法、好诱因)。
----可是如果恐高怎么办?那么离开火山,回到实验室,可以在实验室做一些火山相关的研究,比如研究火山气体、火山灰或熔岩样本,研究它们的组成和性质,并用计算机建立模型。这就意味着你得编写出很多程序,用它们计算出岩浆如何上升,火山喷发时熔岩流动的速度是多少,等等。(孩子又会有一个新的目标,学好计算机了)
关于火山有好多种,而在海里的火山你见过吗?说实话,我以前还真不知道。小米一看图片,立刻就大叫,这个火山怎么在海里啊?----这是夏威夷群岛,它是由一系列巨大的火山组成的,这些火山从很深的海底向上延伸,它们露出水面的部分,组成了今天的岛群。真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啊!
当然,最有趣的莫过于自己动手做火山了。小米上科学课时做过的火山实验,是柠檬水加色素水加泡泡水再加苏打水。而《可怕的科学》中提供的材料则更多更详尽。甚至还把火山锥都给做出来了:取6杯面粉、2杯食盐、6勺食用油放入碗中搅拌,直至变成生面团。把一个矿泉水瓶放在一个浅盘上,把面团围在它周围,使其外形象一座锥形火山,再给面团上色,待面团干燥,就可以开始火山实验了。这一部分,我们最终没有做,主要是家里没面粉了
人工制造火山喷发,看小米是如何示范的吧:往瓶里倒入温水(我给找了个大水杯,形状和火山的样子有些颠倒了啊),至接近灌满为止。
倒完了水,小米已经兴奋地在喊“火山、火山”了。这才第一步呢,宝贝!
现在,远离这座“火山”,等待火山喷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