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育儿小米绘本书单3-4岁科普书 |
分类: 绘本总动员 |
欠文补上。。。
我已经很控制自己买书的频率了,已经尽量不买书了,可是回顾一下这一年,居然,还是有不少啊!现在就按照博友们的要求,把小米3岁以来读的书列一个书单。其实有的书,可能并不太适合她这个年龄读,可是小人儿翻到了,要求读了,居然效果也还不错。。。。。。
一、科普类读本
3岁以后,小米读书的重头戏,或者说我买书的重点,放在科普类绘本上。基本上,只要是科普的,我都会眼前一亮。。。。。。
1、从小爱科学之有趣的物理(13本)
从韩国引进的一套书,曾获得第2届韩国出版文化大奖。这一套包括《谁把飞机送上了天》、《来到了跳跳国》、《哗啦、哗啦,力量大》、《滑溜溜,扑通》、《大象也可以被举起来》等13本书,用我们身边的故事、生活里的小点滴,讲述了风的力量、弹性与弹力、浮力、摩擦力、工具的原理、磁铁的力量、电的旅程、平衡与重心、惯性、重力、物质的状态、光与影、热的传递等物理知识。很喜欢这套书,把原本比较深奥的知识,化做了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与现象,读起来时就不会觉得很难。比如在《不想变化的固执鬼(惯性)》一书中,就是根据孩子们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展开的关于惯性的论述,小米读的时候就非常有参与感。其实没想这么早给小米读这套书的,可架不住小人儿大了,会翻腾了,愣是把这套书给翻了出来。然后在某一天,米爸给小米倒了杯水,告诉小米现在水还太烫,要过一会儿凉了再喝。小米点点头说,“嗯,等热量传递了,烫的水就会变温,就可以喝了”----这冷不丁冒出的一句,让米爸顿时惊了,这三岁娃嘴里冒出一句热量传递,实在是......米爸同志自愧不如啊,再一次感叹,他三岁时,还是一懵懂奶娃啊。
和《有趣的物理》应该是一系列的,这一套少一点,包括《白糖消失事件》、《小水滴的魔法》、《神秘的间谍》、《谁更喜欢氧气》、《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呢》、《空气无处不在》、《舞动的精灵》六本,分别讲述了溶解、水的旅程、混合物、氧化、物体与物质、空气的构成和性质、燃烧与火的奥秒。在读这些书时,还可以跟着书里的小实验一起动手做。比如苹果削好放置一段时间,为什么会变成褐色了?如果放在水里,变色的时间是不是会延长一些?......米妈读大学时曾学过《保鲜》一门课程,做过这样的实验,可惜啊,全忘光了......现在只好和小米一起从头学起
3、神奇校车1、2辑(17本)
最早买的是《神奇校车》第2辑,做特价活动时抢购的,当时也同样只是想要囤着,小米几次三番找出来,我几次三番放回去,告诉她这个对她来说还不太适合读。可依然几次三番......三番几次后,开始给小米读了。我想大概也是这套书为什么如此风靡的缘故吧,一辆神奇的校车,可以变大变小,可以变成各种形状,带着学生们一起去寻找科学、寻找奥妙。我不知道小米对书里的知识理解多少,但是基本上,每天晚上都得给她读一本。于是第1辑再版,并做活动时,我也买了来。这样的科普书,永远不嫌多啊!
4、培养聪明孩子的创意科学实验(4本)
倒并不是想真的培养出一个聪明小米,而是看中了这些科学实验可以就直接拿生活中的物品来直接操作。比如我煮饭时,小米喜欢跟着掺合,那我们就来看看,把透明的汽水倒进玻璃杯,抓一把葡萄干进去,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饮料中的气泡会紧紧地附在葡萄干上,因为气体比液体轻,所以气泡会顶着葡萄干浮向液体表面。待气泡一破,葡萄干又会沉下去。这时又会有更多气泡附着在上面,再次将葡萄干顶上去......这样随处可以做的小实验,会相当吸引孩子的,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孩子了解到一些知识。这套书包括《让厨房变成舞台》、《我最喜爱的卧室实验》、《我的魅力花园》、《浴室里的魔法世界》,据说是英国国宝级的经典少儿科学实验书。
5、最美的科普,四季时钟系列(6本)
买这套书时,同样是当当做活动,抢来的特价书。这套书打的招牌,说是最美的科普书,画面确实很漂亮,看上去就象在欣赏一幅幅美图一般。文字也挺优美,但是偏深奥了一些。所以总的来说,还是不太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阅读的。小米同学嘛,算是个例外,总喜欢读一些超前的书
6、自然科学童话(12本)
这套书,其实在2-3岁小米的悦读书单里介绍过,那时候基本只是囤着,但小米同学也已经超前阅读了。就算是现在的年龄,依然有些超前。所以读得不是很多,一套都没读完。通常是小米对哪个小动物感兴趣了,就抽出来读一读。比如某天小米唱了那首“一只蚂蚁在洞口,看到一粒豆,用力搬也搬不动,急得直摇头”的歌,对蚂蚁产生了兴趣,我就给她读了其中的一本《蛟后统管的蚂蚁王国》。这同样是一套来自韩国的书,我发现韩国人对于把一些深奥的知识融入到生活、童话中,还是挺上手的啊!这套书字多图少,比较适合由父母读给孩子听。因为文字比较优美,我喜欢让小米在睡前闭上眼睛,我捧着书,真正地“朗读”给她听。
(实在懒得拍这12大本了,直接对着书架咔嚓一张。中间那12本白底黑字的就是)
7、第一次发现之有壳的动物、时间(2本)
我没有买全套,只是挑了其中的两本,《有壳的动物》和《时间》。这套书的一大特点,就是采用透明胶片双面绘画印刷,前一页是孩子平常用眼睛所见到的现象,翻过透明胶片后,则是表象下的事物演变过程。但是个人觉得,不是很合我心意。比如《时间》这本,原本买来是想让小米认识时间的,但是内容太笼统了,太想把所有关于时间的知识点全放进来了,结果反而没法让孩子更好地明白。所以没买更多,也不是很推荐。
这是偶尔淘到的一本书,当初买来是为了给小米更好地解释春夏秋冬的。书本做得还是比较精致,不过的确如这套书的定位一般,属于低幼版的,内容还是偏简单一些。不过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科普启蒙,还是相当适用的,尤其翻翻书,更能吸引孩子的兴趣。不妨做为科普的入门书。
9、法布尔昆虫记(10本)
这套书,囤的时间相当久了,基本上是小米不到一岁时我就已经囤在了储藏间里,一直到最近才给翻出来。所以啊,藏书妈妈还是尽量少当啊,书都快给忘了。这套书一直是好评多多,相当经典的科普书了,和《自然科学童话》有些类似的,还是比较适合更大一些的孩子看。
10、《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和《肚子里有个火车站》(2本)
这也是早就买了的,来自德国的两本精选科学图画书。小米同学最近又翻了出来,尤其是《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很童话的方式,讲述了食物是怎么在肚子消化的,所以最近吃饭时,小米都会嘱咐米爸“一定要把饭咬碎了再吞,要不然会把肚子里的小精灵给砸晕的!”米爸同志于是一脸茫然加惶恐......
11、《蛋里装着啥》(1本)
这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科普书,里面的图片是纯纪实的,你也许会知道小鸡是从蛋里出来的,那么乌龟呢?蜘蛛呢?买的时候,因为关于这一系列书的评论不是太多,所以是试探着买了一本,没想到制作得真是相当精美。考虑把另外几本也买来。
12、《动物星球3D科普书》(2本)
应该是有一套的,我只有其中的《青蛙》和《鸵鸟》两本,是参加某征文活动得的奖品。其实也就是冲着这奖品参加的征文活动,嘿嘿。同样是来自韩国的科普书啊!书中包括3D特效、巨幅拉页、动手体验等吸引孩子的趣味点。我是一个双眼视力相差N大的人,所以3D对我来说,似乎是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我体会不到那种戴上眼镜后立体的效果。当我自己在翻这两本书时,还在嘀咕,索性直接用平面图多好。可是没想到,小米第一次戴上眼镜看着书里的3D视图时,那惊讶的表情,忍不住就伸出手去摸了又摸,然后惊讶地告诉我,“妈妈,我怎么觉得这好象真的一样啊!”于是这两天,小米同学每晚必读这两本书,不管里头的画面是否逼真地让我都觉得有些恶心了,小人儿还是津津有味地看着。这两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面面俱到地把有关青蛙和鸵鸟的一切都涵括到了,包括它们的交配情况,这一点,让我在给小米解释时,真有些不好启齿啊......
13、幼儿神奇贴纸书之小小百科系列(10本)
这是一套小百科书,但又是贴纸书。在玩中学,是我最喜欢的了。具体的介绍,还是放在贴纸书里吧。
简单一整理,发现小米的科普书就已经占了相当大一部分比例啊!余下的部分,关于绘本故事类、套书类、游戏类、贴纸类等书,就留待下篇再叙了。
待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