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京城春拍创9年最佳,“结构牛”上行形态不变
标签:
2021北京拍卖艺术品季涛 |
分类: 艺术品市场 |
应雅昌艺术网《拍岸观澜》栏目之约而作。
近日,北京2021年艺术品春季拍卖圆满落下了帷幕。观察比较其中成交最好9家拍卖企业的数据后发现,此次春拍的总成交额已经创下了2012年以来单季拍卖的最好成绩。
2021年北京9家拍企春季拍卖成交额
|
公司名称 |
2021春拍 |
2020秋拍 |
环比增减% |
2020春拍 |
同比增减% |
|
中国嘉德 |
23.26 |
23.24 |
↑0.08 |
15.89 |
↑46.38 |
|
北京保利 |
44.57 |
14.55 |
↑206.32 |
41.15 |
↑8.31 |
|
北京翰海 |
2.13 |
2.79 |
↓23.66 |
|
|
|
中贸圣佳 |
11.51 |
|
|
9.09 |
↑26.62 |
|
北京荣宝 |
12.28 |
6.30 |
↑96.79 |
7.54 |
↑65.05 |
|
北京诚轩 |
2.25 |
1.69 |
↑33.13 |
1.77 |
↑27.12 |
|
北京永乐 |
22.49 |
24.89 |
↓9.64 |
8.16 |
↑175.61 |
|
北京华艺 |
16.29 |
7.68 |
↑112.11 |
20.10 |
↓18.96 |
|
北京十竹斋 |
4.11 |
4.95 |
↓16.97 |
|
|
|
总计 |
138.89 |
86.09 |
↑61.33 |
103.70 |
↑33.93 |
注:拍卖成交数字为各拍企提供,仅供参考
由上表中的数据可见,今年春拍9家拍卖企业的成交总额达到了138.89亿元,同比去年春拍增长了27.75%,环比去年秋拍增长了61.33%。2020年由于防控疫情的限制原因,春秋两季拍卖都集中在了下半年,有的企业只举办了一季,成交额缩水在情理之中,今年的亮丽表现似乎是一种必然。虽然这只代表了最好的几家企业,其中各家公司的表现也不均衡,每个艺术板块的市场状况仍然有喜有忧,但本季创下9年来成交新高表明了市场经过多年调整后的反弹力度,结构性牛市形态不改。
2021年春拍北京9家拍企拍品数量表
|
公司名称 |
2021春拍 |
成交率% |
2020秋拍 |
成交率% |
2020春拍 |
成交率% |
|
中国嘉德 |
6802 |
82.37 |
5790 |
81.05 |
4472 |
82.96 |
|
北京保利 |
5519 |
75.70 |
1802 |
68.98 |
7689 |
72.34 |
|
北京翰海 |
1756 |
83.71 |
1917 |
79.34 |
|
|
|
中贸圣佳 |
3679 |
75.29 |
|
|
2714 |
78.19 |
|
北京荣宝 |
2932 |
69.00 |
1591 |
87.87 |
620 |
89.19 |
|
北京诚轩 |
2390 |
91.51 |
2149 |
90.23 |
2016 |
89.04 |
|
北京永乐 |
2941 |
69.50 |
2124 |
70.57 |
959 |
66.94 |
|
北京华艺 |
2633 |
77.59 |
560 |
83.04 |
1924 |
79.83 |
|
北京十竹斋 |
1252 |
|
1394 |
85.65 |
|
|
|
总计 |
28652 |
74.75 |
17327 |
74.20 |
20394 |
78.06 |
由上面拍品数量表中可见,今年春拍多数拍企的拍品数明显超过2020年的两季拍卖,去年拍品较少的原因也许在于上半年无法有效征集,而两季拍卖都拥挤到了下半年。各家拍企的成交率也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说,每季上拍拍品多的企业成交率前后差别不大,而规模小,拍品数量变动大的成交率变化也大一些。9家企业总的成交率每季基本都在75%上下,变化不大。
具体到市场的各个板块,今春的现当代艺术、瓷器古玩工艺品、古代书画板块亮点很多,成交占比相对比较大,一些拍品成为了春拍的“网红”。比如,清朝宫廷画家徐扬的纪实绘画大手卷《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在北京保利拍出了4.14亿元天价,成为今春亚洲拍出的最贵艺术品;一幅荣宝斋旧藏的石涛《山麓听泉图》在荣宝拍到了1.2075亿元;清乾隆“御制洋彩胭脂红地轧道雕瓷镂空‘有凤来仪·百鸟朝凤’图双螭耳转心瓶”以2.656亿元成交;清乾隆“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2.415亿元成交;一座明宣德“御制铜鎏金自在观音坐像”成交于1.265亿元。现当代艺术板块的三件油画作品,常玉的《群马》、吴冠中的《苏醒》和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牧羊人》分别拍出了2.07亿元、1.15亿元和1.61亿元。
今年春拍,北京几家公司尝试上拍了西方知名艺术家的作品。比如,嘉德拍卖了一件里希特的作品《柱列》(七联),拍出了8050万元,成为内地成交价格最高的西方艺术品;保利977.5万拍卖了Kaws的作品,达明安·赫斯特、马库斯·吕佩尔茨等人的作品在华艺也取得不错的成交。
春拍现当代艺术板块表现喜人,成交额显著增加,相比以往成长迅速。例如,中国嘉德的“20世纪及当代艺术”板块成交了6.2亿元,占其春拍总成交额的26%;而在2019年的嘉德春拍,这个比例只有16.39%。笔者以为,现当代艺术市场近年发展迅速有以下三个原因:
国际大拍卖行持续的引导与示范。一直以来,为了扩充和丰富拍卖品种,也为了弥补中国书画和古代工艺品征集量的不足,香港蘇富比、佳士得两大拍卖行持续开拓和引入现当代艺术的拍品,逐年增加了这一板块的上拍量和成交额,拍品包括欧美、日韩、东南亚的艺术家作品。香港蘇富比今年春拍现当代艺术各板块的成交总额达到了22.5亿港元,在总成交中占比为58.44%;而其2014年春拍现当代艺术的成交占比只有31.05%,增长接近翻倍;香港佳士得今年春拍现当代艺术各板块成交占总成交额的比例为57.14%,而2014年春拍成交的相应比例只有25.74%,增加了1.23倍。这在很大程度上鼓舞和带动了内地拍企加大对于现当代艺术市场的信心和力度。
其次,现当代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一代藏家的喜好。其色彩艳丽、装饰性强、充满时尚元素的显著特点,更易受到70后、80后年轻人的喜爱。这些年轻一代的企业家与中产人士更能够接受具有西方元素的现当代艺术,是因为这些人的知识层次比老一代藏家更加全面和国际化,收藏投资的视角从而愈加开阔。
尤其在今年春拍中,内地一些70、80后当代艺术家作品的成交引人关注,显示出当代艺术市场的“后继有人”。画廊、艺博会一级市场对这些年轻艺术家的前期包装推动功不可没。这也与香港蘇富比、佳士得近年来上拍了一些内地年轻艺术家作品的标杆作用不无关系。据统计,在今年春拍中,作品成交最好最多的70、80后当代艺术家中有贾蔼力、黄宇兴、王光乐、陈飞、刘韡、陈可、仇晓飞等。从市场角度上看,那些“50、60后”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已经高高在上,他们早期曾被热衷过的艺术观念和题材已经难以被今天的新一代藏家所认同。藏家们为了增加投资回报,也一定会去寻找艺术观念和题材更新,仍处于价值洼地,未来具有增值空间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有证据表明,一些老藏家正在逐渐卖出价格高企的艺术家作品,同时又去“抄底”70、80后的艺术家。
本次春拍中,以往在市场上起到“顶梁”作用的近现代书画板块却乏善可陈,精品“尖货”、高价成交的作品不多,某些近现代书画夜场出现了不少的高价位流拍。曾经在早期起到带动收藏热潮的当代书画板块则继续呈现多年来萎靡不振的状态,没有出彩的作品,上拍量、成交额都在创出新低。今春嘉德的当代书画板块的成交额只有3135万元,占总成交之比1.34%;而2012年春拍时嘉德成交的相应占比为4.04%。很明显,艺术品市场仍然处于“结构牛”缓慢上行阶段:一些细分板块和精品“生货”不断在创出价格新高,一些艺术品种遵循缓慢轮动价格的态势上行,而另外某些品种则随着收藏观念的转变和精品货源不足而在不断走弱创新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