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2019-09-08 10:29:48)
标签:

法国

尼斯

夏加尔

美术馆

季涛

分类: 艺术与欣赏

    来到法国地中海蓝色海岸名城尼斯后,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去看位于希米耶(Cimiez)高地的夏加尔美术馆(Musée National Marc Chagall)。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夏加尔美术馆是法国著名的美术馆,座落于尼斯幽静的高级住宅区附近,这里曾经是夏加尔晚年居住了19年的地方。尼斯是著名超现实主义画家马克·夏加尔最钟爱的城市,美术馆为一幢一层的石造建筑,外观朴素大方。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夏加尔曾在旺斯看到过野兽派创始人马蒂斯为罗塞尔礼拜堂创作的装饰性作品,于是他也想为旺斯郊外的卡鲁贝尔礼拜堂创作装饰作品。由17幅大型油画组成的《圣经箴言》凝结了夏加尔十多年的心血。1950年代初,夏加尔开始根据《创世纪》和《出埃及记》中的故事构思出12幅画作,之后又根据《歌之歌》构思出5幅画作,然后1960年开始动笔,直到1966年全部完成,这17幅画作是夏加尔的得意之笔,不论是画作主题,还是尺寸,都是为卡鲁贝尔礼拜堂量身定做的,全部以象征爱情的红色为主调,将优美的诗篇化为热情奔放的画面,表现率真浪漫。在《歌之歌》作品一中,描绘了相爱的男女如愿得以结合,画中涌动着幸福欢娱的春潮。在《歌之歌》作品三中,展现的是举行婚礼的热闹场面,夏加尔把他自己画在画面的左上方,手持画笔和调色板,也是表达他对死去的妻子的怀念。这组《雅歌》作品因描绘的都是男女相爱的画面,又有着强烈的煽情性,因此遭到了卡鲁贝尔礼拜堂大主教的强烈反对,最终未能进入礼拜堂,这令夏加尔非常沮丧。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1966年,夏加尔将《圣经箴言》的17幅画捐献给法国政府。1966-1973年,《圣经箴言》在卢浮宫向公众展出,此前卢浮宫从未为现代艺术家举办过规模如此之大时间跨度如此之长的作品展。法国文化部开始全力筹建马克·夏加尔美术馆,尼斯市政府为美术馆提供了希米耶山坡上的一块土地,从这里可以俯瞰尼斯城区,建筑师安德鲁·赫玛特受命设计美术馆,其中陈列《圣经箴言》的区域呈典型礼拜堂的多边形错落墙面布局,花园里种植地中海地区特有的灌木和乔木。夏加尔本人全程参与了美术馆的设计工作。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197377日,夏加尔收到了他86岁生日最好的礼物:马克·夏加尔美术馆落成典礼。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一座以在世艺术家姓名命名的国立美术馆。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夏加尔在落成典礼上致辞道:“或许,青年人甚至更年轻的人将来到这里探寻友爱和真情,如我用颜色和线条期许的那般。或许,他们将用爱的文字来表达,如我感受的那般。或许,世上再无敌意,如母亲将婴儿带到充满了爱和痛的世界。籍此,青年人甚至更年轻的人将用爱和新的颜色绘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这个梦想能成真吗?因艺术之名,因生命之名,若有爱,皆有可能”。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除了《圣经箴言》17幅作品,夏加尔和他的妻子向美术馆捐赠了数量巨大的夏加尔作品,包括油画、水彩画、素描、雕塑、花窗玻璃作品、版画、挂毯等,其中部分油画作品当属传世之作。夏加尔临终前,还向美术馆捐赠了大批与版画和蚀刻有关的书籍。此外,美术馆还在法国文化部的支持下,从艺术品市场购入夏加尔的作品,以充实馆藏。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来到美术馆门前,院内有着宽敞的静谧庭院,林木花草郁郁葱葱。美术馆是一栋一层的石造现代建筑,极具现代感,外立面白色,绿树和冷色调的花朵在阳光灿烂的夏日里营造出清凉之感,朴素大方,建筑里侧一个池塘,从馆内的大落地窗向外望去,景色非常秀丽。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我走进夏加尔美术馆,美术馆呈两翼布局,东翼划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展厅,分别展出《创世纪》和《出埃及记》主题的12幅画作,《歌之歌》主题的5幅画作,和3幅夏加尔1950年代初创作的圣经主题作品。西翼是美术馆的音乐厅,热爱古典音乐的夏加尔希望能让公众畅享艺术的同时,也能享受音乐。链接两翼的部分则展出夏加尔种类丰富的作品,跨越他生命的各个创造时期。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东翼的主展厅内,作于1961年的《乐园》是夏加尔晚年创作的《圣经箴言》17幅油画中的第二幅,描绘的是生活在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画面左侧表现的是上帝从熟睡的亚当身上抽取一根肋骨来创造夏娃。画中的亚当举起右臂,意示从他身上抽取肋骨,而他头上云朵后面站着的是刚诞生的夏娃。在画面的右部,夏娃手持禁果递给身边的亚当,他们的身旁直立着一条引诱他们偷吃禁果的蛇。周围散布着漂亮的鲜花、快活的天使和带着象征意义的动物,从中穿插着亚当和夏娃亲昵的场景。蓝色调的画面洋溢着奇异的幻想色彩。夏加尔将他本人和前妻贝拉的形象画成亚当和夏娃,借用圣经故事表达了他对死去的妻子的怀念。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夏加尔《乐园》

    在快活的伊甸园里,最早的人类亚当和夏娃因禁不住诱惑而偷吃了智慧之树的果实,两人变得聪明了,同时对自己赤裸的身体感到羞耻。上帝得知此事后,把亚当和夏娃逐出乐园以作惩罚。与《乐园》作于同一年的《亚当和夏娃被逐出天堂》,表现的就是这一情节。这幅蓝色调的画溢满奇异的梦幻色彩,夏加尔将他和贝拉的形象,画为亚当和夏娃,借圣经故事表达了他对逝去妻子的怀念。画面上有只红鸟,夏加尔让一只红鸟跟随他俩而去,暗示亚当、夏娃返回乐园的希望仍然存在,画家深切的同情心跃然画面。丰富多彩的描绘,绚丽的色彩,奇特的布局,无不传达出梦一般的世界,纯净清亮的境界,深蕴宗教性的超脱宁静,让我们精神上产生共鸣。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夏加尔《亚当和夏娃被逐出天堂》

    《歌之歌》系列作品,主色调选用非常热情的红色,调和为偏粉色之后,更让人感受到幸福的愉悦。圣经中《歌之歌》极力赞扬男女之间的爱情,有时会露骨到赤裸裸地描写男欢女爱。夏加尔大胆使用性感甚至肉欲的粉色,来描绘国王大卫和拨示巴之间的爱情,并在画面上增加了极具他个人标签的马匹、鸽子等元素,甚至连故事中的耶路撒冷也被绘为夏加尔故乡维捷布斯克的样子。这些元素在夏加尔的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两幅《歌之歌》作品

    离开《歌之歌》展厅,我走进一个综合展区。按照时间先后,这里展出夏加尔不同时期的作品,包括多幅传世之作。创作于1909年的“圣母与圣子”,这是夏加尔早期的作品,记录了圣家族一个十分生活化的场景。安睡在贝拉胸前的夏加尔,如同睡在母亲身上的婴儿。这种幸福静逸的瞬间,只有相爱的人才知道。事实上,在很长的时间里,夏加尔都不知道贝拉这样完美的女子为什么会爱上他这样一个穷画家。贝拉家境富裕,漂亮端正,而且颇有才华,她给予夏加尔的,是一种天使般神圣的爱。1915-1920年间,夏加尔画了很多他和贝拉的两人自画像,每件都是各大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马戏团员》,创作于1930年,描绘了夏加尔家乡维捷布斯克的一个马戏团里的女演员。1934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买下,它是夏加尔作品中最早被法国政府买下的画作之一。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右一作品《马戏团员》

    继续向前,就到了美术馆的音乐厅。夏加尔工作时喜欢听古典音乐,艺术和音乐是他生命的两个支点。所以在美术馆的设计阶段,夏加尔就希望能有一个音乐厅。音乐厅的窗户使用夏加尔设计的花窗玻璃装饰,地中海蓝色带来柔和的光线,让人仿佛置身于海底的奇幻世界。这三组花窗玻璃自右向左,描绘了上帝用七天时间创造世间。从最右侧的窗户隐喻创世纪的前四天,最右边是一片混沌,然后上帝带来第一缕光明并创造世间。中间的窗户隐喻创世纪的第五天和第六天,天地开始分明,光明普照。最左侧的玻璃则代表着上帝在完成了造物之后,静神修养。音乐厅里正在播放夏加尔的介绍视频。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音乐厅和花窗玻璃作品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美术馆外墙的一面是马赛克嵌成的超大图案,由年逾80的夏加尔设计,马赛克艺术家完成,这是夏加尔主持的最后几件大型作品之一。这件名为《先知伊利亚》的作品,图案周围一圈是抽象化的十二星座图标,而中间常见的战神阿波罗的形象则被希伯来先知伊利亚替代。犹太人,犹太宗教,犹太文化,是夏加尔贯穿一生的精神脊梁。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马赛克镶嵌作品《先知伊利亚》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夏加尔的作品被世界上许多美术馆、美术馆收藏,但是收藏在夏加尔美术馆里的作品仍有着与众不同的面貌。这不同不是指他的绘画风格,而是指他所表现的题材,因为收藏在这座美术馆里的450件作品中,绝大部分是以《旧约•圣经》为题材的,其中有油画系列作品17件、粉彩画39件、铜版画105件、石版画75件,以及雕塑、彩色玻璃镶嵌画等,为此夏加尔美术馆有一个正式的名称:国立马克•夏加尔圣经使命美术馆。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马克·夏加尔(Marc Chagall)是白俄罗斯裔犹太族法籍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他将梦幻色彩与象征性的手法相结合,主要描绘绿色的牛、马在天上飞,躺在紫丁香花丛中的爱侣,同时向左和向右的两幅面孔,倒立或飞走的头颅、中世纪的雕塑等等,在一个平面中,他能进行多维度的想象和故事延伸。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马克·夏加尔

    马克·夏加尔的作品充满了缤纷色彩,你能在这座美术馆里看到大量他使用的蓝与红。其主要作品是描绘《圣经》前两章的《创世纪》和《出埃及记》,还有《所罗门之歌》。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夏加尔《三支蜡烛》

    188777日,马克·夏加尔生于白俄罗斯东北部的小城维捷布斯克。他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少年时代,夏加尔先上犹太宗教小学,后入用俄语教学的地方公立学校。他从小就对绘画有特殊的兴趣,并表现出敏锐的观察力。在学校学得绘图的基本知识以后,他开始在当地的写实派画家J·佩恩的工作室学习绘画。1907年,夏加尔去圣彼得堡,断断续续学习了3年,最后投入舞台设计师L·巴克斯特门下。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夏加尔的画主要是表现俄国犹太人的生活,他本人也一直与犹太文化和宗教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说:“如果我不是一个犹太人的话,那么我就决不会成为一个画家,可能成为一个和今天的我完全不同的人……我在生活中的唯一要求不是努力接近伦勃朗、戈莱丁、丁托利克以及其他的世界艺术大师,而是努力接近我父辈和祖辈的精神”。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夏加尔《自画像》

    1910年,夏加尔由圣彼得堡的一位赞助人提供生活费,前往巴黎,进入新的巴克斯特画室后见识了许多现代主义艺术。在巴黎,他结识了先锋派诗人和一些表现主义画派的青年画家。在这样一伙人中,几乎每一种绘画的大胆尝试都受到鼓励,夏加尔在激发推动下迅速展开他在俄国已经略见端倪的富有诗意而似乎不合情理的独特风格。同时,由于他在巴黎各美术馆和商业画廊所见到的印象派、后印象派和野兽派绘画的影响,他放弃了在家乡时经常使用的阴沉的色调。1913年,26岁的夏加尔创作了《亚当与夏娃》,第一次把圣经故事搬上了画布。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夏加尔《革命》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夏加尔《白色十字架》

    1914,他决定应纽约现代艺术馆的邀请去美国。1915年,夏加尔与维捷布斯克富商的女儿贝拉·罗森菲尔德结婚。婚后,贝拉开始在许多幅作品中出现。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夏加尔《窗外的巴黎》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夏加尔《小镇之上》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时期,夏加尔起初热烈拥护革命,出任维捷布斯克地区艺术人民委员,着手在当地创办美术学院和美术馆的宏大计划。但是,在两年半的紧张活动中见到美学上和政治上的争吵日益加剧之后,他放弃了工作而移居莫斯科。在那里,他一度把注意力转向剧场,为犹太作家S·阿莱切姆的剧本制作舞台布景和服装,为莫斯科小剧院作壁画。1922年夏加尔告别了俄罗斯,首先前往柏林。1923年他再次定居巴黎,这回是带着妻子和—个女儿。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夏加尔《散步》

    1926年,夏加尔游访了法国尼斯,立即爱上了那里的南方风光,为他晚年愿望的实现打下了伏笔。1937年,夏加尔入了法国籍。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夏加尔《老维捷布斯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夏加尔移居到法国的卢瓦尔地区。此后,当纳粹打击犹太人的时候,他一再向南移动。最终,在19417月,他带领全家去了美国。在随后的几年中,夏加尔大都在纽约市或其附近度过。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夏加尔《蓝翅膀的钟》

    1944年9月,其妻贝拉·夏加尔去世。这使夏加尔陷入孤独和绝望的深渊。从那时候起,他完全着迷于《旧约•圣经》,这给他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对过去的和更遥远的时期的强烈回忆贯穿了他的作品,使画家如同画中的一个人物,并以异乎寻常的熟巧超越了生活。他完成了从1937年就开始创作的名为《在她周围》的大型作品。它成为以回忆贝拉为中心的全部他所喜爱的题材的综合体。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夏加尔《我与村庄》

    夏加尔的作品《生日》乍一看上去,画面中的两个人在飞,因为他们堕入了爱河。画中男士就是画家本人。在画中,他刚刚与未婚妻贝拉久别重逢,两个人又跑又跳,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就像鸟儿一般飞翔,亲吻,歌唱。画家是如此开心,以至于都不需要画出胳臂来表示他对自己爱人的拥抱,他要用自己整个的身体把爱人拥在怀中,包裹起来。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夏加尔《生日》

    毕加索曾说过,“马蒂斯去世后,夏加尔就成了这世上唯一一个真正懂得色彩的人。”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夏加尔《捧花的未婚妻》

    1948年,夏加尔再次定居法国,起初在巴黎郊区,最后在法国里维埃拉地中海滨的旺斯和圣保罗附近。1952年,夏加尔与瓦娃·布罗德斯基结婚,并且以65岁的高龄开始了一个几乎可以称为新的艺术生涯。不过,他的作品中继续出现司空见惯的、富有诗意的、来自记忆的主题。1953——1956年间,夏加尔一方面不忘记自己的老家维捷布斯克,同时在热爱巴黎的激情下创作出一系列绘画作品。1958年巴黎歌剧院上演M.拉威尔的芭蕾舞剧《达菲尼与克罗埃》时,由他设计了布景和服装。1958年以后,他设计了不少彩色玻璃窗画,首先是为梅斯大教堂(1958——1960)和耶路撒冷哈达萨—希伯来大学医学中心会堂(1960——1961)1964年他为纽约州富尔顿的一座教堂完成了窗画,又为巴黎歌剧院完成了新的天顶画。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尼斯夏加尔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大作

 巴黎歌剧院的天顶画

     1985年3月28日,夏加尔在法国滨海阿尔卑斯圣保罗去世。留给世人的是他那充满浓浓的乡愁情结的绘画作品:“即使来到巴黎,我的鞋上仍沾着俄罗斯的泥土;在迢迢千里外的异乡,从我意识里伸出的那只脚使我仍然站在滋养过我的土地上,我不能也无法把俄罗斯的泥土从我的鞋上掸掉。”这就是夏加尔。

《季涛谈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微信公众号号码:jitao6699 

    扫描以下二维码可以关注该公众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