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造汉字有没有生命力?

(2017-10-10 08:18:08)
标签:

造字

古字

造词

季涛

分类: 艺术与欣赏

应“今日头条”平台栏目之约而作。

最近,网上出现了个“天长地久”的新造字门楣,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和讨论。

新造汉字有没有生命力?

                                                造字“天长地久”的门楣
    在古代,我们常用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甚至多个意思。随着需要表达的事情多了,造的字也就越多了,多过了十万汉字。

后来,中国人发明了组词,利用现有的汉字组成词语,以表达新的或更深层的意义。这是伟大的发明,使得汉语可以利用不多的汉字表达大部分的知识。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数量越用越少。

是不是我们就不用再造字了?

实际上,近代以来,我们一直在随着西方文化、科技的引入而造字。

比如,“嗧”、、“瓩”、“浬”、“吋”,第一个读作“加仑”,第二个读作“千克”,第三个是“千瓦”,第四个读作“海里”,第五个读为“英寸”,这些大约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创造的,曾经在文字作品上广泛出现过,现在偶尔还能见到。如今已被政府弃置不用了。
     
此外,“妳”(读“你”音),汉字中本来是没有这个字的。这个字的产生是因为第三人称代词用他和她来区分男女,因此有人生造一个妳字用来和你字区分第二人称代词的男女,曾在很大范围里使用过; “圕”,由著名图书馆学家杜定友于1924年发明,表示“图书馆”;“泵”字在清朝之前的词典中都未有对该字的记载,是伴随水泵传入中国时期产生的,是根据“pump”发出的“嘣”音,造出上石下水的会意字。“砼”(发tóng音,混凝土的意思),1953年由
蔡方荫教授创造,现在为建筑行业的常用汉字。当时学生上课听讲全靠记笔记。混凝土笔划太多,写起来费力又费时。于是蔡方荫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可省下二十个笔划,加快了笔记速度。后来人工石合成了19557月,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审定颁布的《结构工程名词》一书中,明确推荐混凝土一词并用。从此,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

各种新化学元素不断产生,也因此采用形声、会意造字法造了一系列的新字,很多是将两个字的字根组合,以表示新的意义的字,其发音也是原来两字发音之组合。比如,化学元素则为形声兼会意字,声旁分别取自。 为了用汉字表达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人们还造出了不少“金字旁”和“气字头”的字。

新造汉字有没有生命力?
    当今,一些特定专业领域内也许还会出现新造汉字,但并不会影响到社会大众的生活。而普通人造个新字已经很难推广开来。

近年来,互联网上误打误撞出一些流行语不算“造字”,常常是通过转义、谐音的“借字”,或者“造词”而来。

比如:“囧”,本意是光明,现在因为其形象原因(字视为眉眼,视为嘴)在网络环境下有了“尴尬”和“郁闷”的意义; “”(读音mei),古同,由于字由两个组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傻很天真;“”,原指自然现象的名词,在网络语言中,“雷”成为了动词,可以说成是“雷”(惊吓)到了。

网络语言中“借字转义、谐音造字”的还如:“银”=人、“粉丝”=FANS、“稀饭”=喜欢、“木油”=没有、“酱紫=这样子、“表”=不要、“偶”=我等。

当代造词的例子有如:“酷”,不是个新字,作为“cool”的音译,它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了一个新词,同时衍生出了酷毙、酷炫、酷男等词,甚至被酷我、酷派等品牌作为品名。

《季涛谈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微信公众号号码:jitao6699 

           扫描以下二维码可以关注该公众号      

           新造汉字有没有生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