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上的印章有什么讲究?

标签:
书画印章季涛 |
分类: 艺术品收藏与投资 |
应“今日头条”平台之约而作。
在中国书画的创作中,除了题跋之外,印章是必不可少的。人们习惯于盖图章才是完成一幅国画的最后工序。在白底的纸上,黑色的画迹中,盖上一方深红色的精美印章,在画中起着均衡画面构图,丰富画面效果的功能,能够使画面相映生辉,所以中国书画家常拥有各种印章。
中国书画印章主要有下面这几种:
一、名号章。上边刻有画家的姓氏、名字、或号、雅号之类的印章。这种章都盖在落款的最尾处,表示这幅作品的出处。通常只盖一个,“某某之印”“某某”,或只是名,没有姓,或笔名,总之往往只盖一个。也有姓是一个章,名字是一个章的,不过很少。
印章大小约等于题字,或略小于题字。盖章的位置,如署名下空白多,就盖在下边,如署名下空白少,可盖在字迹左右。在一处连盖两印或两印以上者,一般上边的印略大,下边印略小,上边是阳文,下边用阴文。两方章的距离,约等于一至二个图章的位置。
著名书画家张大千认为:名号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二、闲章
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
1、引首章
引首章是钤盖在书画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书画作品上是否盖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过于整齐,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单调,需“调整”,这时应考虑盖引首章。
引首章按内容可以采用:
(1)斋号章,通常称斋、堂、室、楼、阁、馆、轩、庵等,如雪溪堂、笑隐楼、松风阁、赏雨轩等。
(2)雅趣章
(3)
3、压角章——盖在书画作品的边角的章称压角章。取右上角的称“迎首”,取两下角的称“押角”。拦边章只管一边;压角章则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
上述种种闲章实则不“闲”,若铃印得当,既能起到笔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笔墨所起不到的作用。
著名书画家潘天寿认为:起首章、压角章也与名号章一样,可以起到使画面上色彩变化呼应、破除平板,以及稳正平衡等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