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艺术与市场的关系与矛盾

(2017-07-25 13:34:06)
标签:

艺术

市场

关系

季涛

分类: 艺术品收藏和拍卖理论与实践

应“今日头条”平台栏目之约而作。

1、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又不是生活。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永远都不能为零,艺术要满足的是人类精神的需要,是生活的超越,并不是要沦为大众的日常现实生活。艺术创作是一件体现人自身精神性的事业,如果脱离人文价值,那它就成了一幅涂满丰富颜色的画布,仅能让我们看到表面的绚丽却深入不到人的内心。  
     
当艺术由创造者自我欣赏的层面进入社会,作品就具有了公共属性和商品属性。精神产品却不同于物质产品,其价值衡量尺度有时完全不取决于市场,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现象十分普遍地存在。尽管通常许多优秀艺术作品的市场收益与自身价值较为一致,但也却有不少被媒体爆炒、市场上热销的艺术品格调不高,甚至毫无价值。

2、艺术市场对艺术创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引导艺术品的生产,完成文化的消费,助推社会的传播,让艺术的社会价值在市场流通中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部分创作者对金钱过于崇拜,追风潮流泛滥,使得具有文化性的艺术作品日趋渐少,则容易造成艺术市场上的劣币驱除良币效应。

艺术创作与市场经营有着一定的矛盾性,有些艺术家的作品风格一旦被市场认可,艺术家就很难放弃可观的收入与市场的厚爱,不会主动在学术上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过早结束自己的艺术生命。

艺术市场让不少艺术家的产量剧增,使艺术创作流于形式与套路,而缺乏真挚的情感寄托与内涵。某些艺术家只要有需求,就拼命地重复、复制作品。没有真挚情感的注入与抒发,就不会有经典力作问世。

艺术品市场价格与其价值相脱节,而取决于炒作、造星,会使一些艺术家迷失自我,千方百计地去寻求各种关系与人情,来实现作品价格的上涨。一件艺术品价格的高低与艺术家的社会职务挂上了钩,则使得一些艺术家不是潜心研究艺术,而是终日研究关系网来提升社会地位,进而达到抬高作品价格的目的。

艺术市场化带来的经济收益不应该是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的,艺术家进行创作不是单纯地为了利益化,其终极目的还在于精神的愉悦与享受。如果艺术家只想着在市场上牟利,其艺术生命不可能辉煌和长久。

    3、艺术水平较高的作品价格一般情况下比较高,虽然有时候也会出现低迷的现象,但其未来升值的潜力和空间依然存在。而水平不高的作品也许偶尔会出现价格很高的现象,但早晚会在市场的调节中逐渐退去。年轻艺术家不应太急功近利,心态要放平。艺术家要努力让自己在学术上有所积累和建树,如果学术地位确立了,市场价格上的反映是迟早的事情。 
  4、艺术是具有独立性的,用市场唯一地去决定艺术是错误的,但没有市场的艺术也不能很好的促进艺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大众整体艺术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艺术价值和市场价位两者之间的差距会逐步缩小和相对地统一起来。

  《季涛谈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微信公众号号码:jitao6699 

        扫描以下二维码可以关注该公众号      

           艺术与市场的关系与矛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