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市场的关系与矛盾

标签:
艺术市场关系季涛 |
分类: 艺术品收藏和拍卖理论与实践 |
应“今日头条”平台栏目之约而作。
1、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又不是生活。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永远都不能为零,艺术要满足的是人类精神的需要,是生活的超越,并不是要沦为大众的日常现实生活。艺术创作是一件体现人自身精神性的事业,如果脱离人文价值,那它就成了一幅涂满丰富颜色的画布,仅能让我们看到表面的绚丽却深入不到人的内心。
2、艺术市场对艺术创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引导艺术品的生产,完成文化的消费,助推社会的传播,让艺术的社会价值在市场流通中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部分创作者对金钱过于崇拜,追风潮流泛滥,使得具有文化性的艺术作品日趋渐少,则容易造成艺术市场上的劣币驱除良币效应。
艺术创作与市场经营有着一定的矛盾性,有些艺术家的作品风格一旦被市场认可,艺术家就很难放弃可观的收入与市场的厚爱,不会主动在学术上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过早结束自己的艺术生命。
艺术市场让不少艺术家的产量剧增,使艺术创作流于形式与套路,而缺乏真挚的情感寄托与内涵。某些艺术家只要有需求,就拼命地重复、复制作品。没有真挚情感的注入与抒发,就不会有经典力作问世。
艺术品市场价格与其价值相脱节,而取决于炒作、造星,会使一些艺术家迷失自我,千方百计地去寻求各种关系与人情,来实现作品价格的上涨。一件艺术品价格的高低与艺术家的社会职务挂上了钩,则使得一些艺术家不是潜心研究艺术,而是终日研究关系网来提升社会地位,进而达到抬高作品价格的目的。
艺术市场化带来的经济收益不应该是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的,艺术家进行创作不是单纯地为了利益化,其终极目的还在于精神的愉悦与享受。如果艺术家只想着在市场上牟利,其艺术生命不可能辉煌和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