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艺术家和设计师总喜欢创作反传统审美的作品?

标签:
艺术设计季涛反传统另类 |
分类: 艺术与欣赏 |
应“今日头条”栏目之约而作。
自从19世纪摄影术等近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出现,对艺术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之后,人们开始给出新的艺术定义,求真、求美的传统艺术观念因此不断受到挑战,追求创新、个性化成为艺术家的梦寐以求。因而,印象主义、立体主义、野兽派、表现主义、极简主义等新的艺术形式层出不绝。
这种艺术与设计中的“反传统”或“另类”,实际上是作者创作和审美情感上的推崇新意、个性和我行我素的结果。这类艺术创作和设计可以不考虑他人的审美情趣,完全以个人爱好与审美心理去创作,不受传统形态、功能、材料和审美取向的束缚,不追求符合公众审美认同感的传统标准。人们更加注重在审美取向追求享有充分的自由,极力崇尚并张扬个性成为时尚潮流。
在“反传统”的艺术和设计作品中,有很多是审美层次较高的作品。其表现出的内涵除了有对时尚的反叛,也有对时尚进行终结的使命,从而脱胎出新的时尚,以真正反映出作者的创作意图。
所谓审美取向实际上是对“美与丑”等审美本质的一种看法,是审美视点不同而已。强调艺术家和设计师个性灵感由衷的萌发,常常形成对传统审美形式的反叛。虽然,一些艺术或设计作品在有些人看来有点不伦不类,然而这种创作多是作者们为了追求标新立异,寻求个性的张扬,由衷的崇尚独立的品格和无所顾忌的态度。这种创作企图导引对于“美与丑”的重新认识,有意地颠倒大众“美与丑”的判断界限。
有些“反传统”作品,作者并没有考虑审美取向,仅仅是一种针对时弊的反常规形态塑造,强调的是艺术家或设计师对时尚逆反心理的萌发,对流行时尚文化进行反叛。这些创作往往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其无目的性导致作品形态呈现了一种放荡不羁、无所谓的精神状态,充分的反映了创作者对现实和时尚的轻视。
当然,有些极端个性化的作品,是所谓“恶搞”式创作,这类设计对时尚文化有一种扭曲和破坏作用。作者们故意对人们认为是美的观念,也就是大众审美取向进行宣战,或者说在他们看来无所谓美和丑,其极端的认识甚至是以公众所认为的“丑”为美。
提到艺术的“反传统”观念,人们总会提到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塞尔•杜尚。杜尚将从印象主义以后强调视觉性绘画的观念,转移至语言、思绪和视感动作交互作用的领域。他成为了改变艺术形式,为当今艺术中多项技法、心理和视觉新观点的引路人。杜尚曾把签名与标题置于瓶架或铲雪机,小便池之类的物品上,然后当成艺术作品展出。
《季涛谈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微信公众号号码:jitao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