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书画”缘何萎靡不振?

标签:
海派书画董国强刘尚勇廉亮季涛 |
分类: 艺术品市场 |

一、何谓“海派书画”
“海派”的原意是指20世纪初时与“京派”相对的“海派”京剧,而且渐生贬义,后来慢慢将“海上画派”简称为“海派”了。
对于海派的分类,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董事长董国强认为:
“海派书画”作为绘画史的组成部分不能被忽略,对近代画坛影响非常大。其风格上可以分成这样三支:
二、“海派书画”市场萎靡不振的原因
“我觉得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因为画家的原因,说是‘海派书画’,其实画家中上海本地人并不多,除了王一亭外,多是从浙江、江苏过来的,好像凡是在上海生活的画家,都被冠以了“海派”。‘海派书画’最初形成的主要市场是在城隍庙,由那里的几家画店经营,面对的主要是市民阶层和旅游者,因此文化层次不很高。当时以任伯年为首的画家作品都是一些商品画,俗多雅少,讨个口彩,这就打下了早期‘海派书画’艺术性不够的烙印。
“第二,作为‘十里洋场’的上海,收藏者对西方文化,或者是中西合璧的文化相对较能接受,因此,这里的买家往往并不喜欢纯粹的‘海派书画’,有许多人倒是会喜欢‘京津画派’的作品,喜欢林风眠、吴大羽、颜文梁;这就不像当地人往往喜欢本地画家作品的惯例,也说明上海人的包容和‘海纳百川’的视野。说来有意思,反而北京人比上海人更喜欢买海派‘四大花旦’唐云、张大壮、来楚生等的作品。”
“民国的时候上海是文化中心,那时上海的收藏队伍是中国的半壁江山,但那些收藏家收藏的常常是中国的古典艺术而不是海派艺术。建国之后,文化中心北移,海派就被边缘了。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同时承载了艺术中心、文化中心的身份,同时影响了艺术市场。京派画家的作品相比更加靠近主旋律,而海派画家则逐渐被边缘化了。因此,在目前的体制下,海派超过京派是没有可能的。鲁迅在民国期间就曾预料到:京派艺术总是要取代海派艺术的,海派艺术终将落于下风。
“原因之二,从近代以来,海派绘画就十分的商品化,画家为了金钱而画则作品品位过于世俗,很难出现有创意,有个性、艺术水准高的好作品。”
“海派中很多人价格并不便宜,并没有被忽略。吴湖帆作品价格从来不便宜,而且一直在上涨,赵之谦和吴昌硕一直也是市场的主力,尤其赵之谦作品的价格最近几年一直在上涨,‘新海派’谢稚柳的作品价格这些年呈上升势头,尤其他早年的作品。海派群体很大,画家人很多,如果画家一味复制传统,没有特色,没有个性,在美术史上和市场上就会被忽略,这完全正常,是有道理的。
“市场总体上是公平的,比如,吴昌硕的弟子在吴昌硕的基础上并没有发展与超越,没有个人风格,被美术史和市场所忽略很正常,‘京津画派’齐白石的弟子也是一样的;‘岭南画派’除了‘两高一陈(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以外,很多人的名字也不被世人知道,同时期画家、学生,也被美术史淹没;‘长安画派’除了石鲁、赵望云、黄胄、方济众,同时期也有很多人被忽略; ‘新金陵画派’,除了傅抱石加上‘钱(松岩)亚(明)宋(文治)魏(紫熙)’,同时期也有一批画家被人忘掉了;画得不好就一定会被人们所忘却,不只存在‘海派画家’被忽略的问题。”
“论金石画派,没有吴昌硕确实就没有齐白石,齐白石虽然没有从拜过吴昌硕为师,但他学的是吴昌硕的艺术精髓,他又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演绎,齐白石的含蓄、隽永、晚年变法之后的童趣等,都使得其艺术成就高于吴昌硕。这样弟子超过老师的例子比比皆是,吴湖帆的老师是陆廉夫和胡石予,他的作品价格比老师要高多了;王梦白是王雪涛的老师,其作品价格比王雪涛差远了;程十发和黄胄是同时期的艺术家,但黄胄改造了中国人物画的画法,创作上具有突破性,美术界对黄胄的评价很高,更多的人认可黄胄的艺术成就要比程十发要高,这里不是同时期就应该价格一样,也不完全是画家所在地域的问题。
“我认为,画家作品的价格不应该被认为是与地域有关系,而是取决于他们的艺术水准、美术史地位以及作品的存世量。石鲁也没有生活在北京,没在文化中心,价格也很高啊!市场和美术史没有忽略近代画家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张大千,与他们在不在北京没有关系!不过,如果画家在世时生活、创作都处于北京这样的文化中心,受益确实会比较多。也不能说上海解放后就不如北京,五十年前,上海中国画院是中国画的中心,当时其影响力可是大于北京的。”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书画研究学者汤哲明则有着自己的看法:“‘海派书画’价格相对低,第一是因为书画家人数特别多的缘故。民国时期,聚集上海画书画家人数占到全国画家的60%到70%;第二,最关键的其实并不是‘海派’书画被低估,而是整个民国书画被低估。海派的繁荣在民国,民国画坛的主要力量是‘海派’,艺术市场近年来对‘海派书画’的低估,实质上是对民国时期艺术的低估。”
三、“海派书画”市场发展的未来前景
有专家认为,作为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重要的六大画派之一,“海派书画”仍是中国书画市场中的主力板块,其真正的学术和市场价值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为近现代书画领域富有潜力的投资“洼地”,其市场价格也在悄然上涨。2014年北京匡时春拍中,力推的海派代表人物之一吴昌硕的作品专场中,50余件作品百分之百成交,成交额达1.04亿元,就是一个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