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绍良《艺苑琐谈》之三:石涛上人的润笔之旅

(2014-11-30 17:35:57)
标签:

文化

朱绍良

石涛

绘画

清初

分类: 转载文章

转载自99艺术网专栏。

美国学者高居翰先生在其著作《气势撼人》中,提到中国十七世纪两位伟大画家,一为王原祁,另一位为石涛。两位大画家以迥异的绘画风格,笔墨功力,经营思想,创新面貌,展现出深邃的绘画意义,成为彼时至今不可逾越的绘画高峰。 

朱绍良《艺苑琐谈》之三:石涛上人的润笔之旅
    石涛,(16421707年),清代大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法名原济,或元济。俗家姓朱,名若极,明靖江王后裔,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州。 

石涛早年绘画师法宋元诸家,年轻时代居宣城的敬亭山广教寺,曾为寺院绘佛教题材绘画为主。如大都会藏《十六应真图卷》、拍卖场出现的《莲社图》、《五百罗汉图》四屏等,就是在广教寺时期完成的。此时的石涛绘画,是按照寺院的要求而画,纯属义务劳动。在宣城期间,石涛就很注意与徽商的来往,与吴惊远的交好为日后生计打下基础,特别是后来为吴惊远之子吴承夏所绘《为禹老道人绘山水册页》,成为石涛传世名作。 
   
离开广教寺中年的石涛以夸耀自己的师承,明王室后裔正宗,幻想某一天也能获皇帝接见、封禅。十几年后两次接驾、北京见驾未果,足见石涛此刻心高气傲的心情,更常以天童忞之孙善果月之子自居。这一时间的石涛绘画,基本摆脱临摹古人阶段,因受到梅清、戴本孝等人的影响,开始创作性探索阶段。这段时间,石涛以南京、扬州为居所,开始了以半职业画僧生涯。与徽商们书画交易初始,多半是为筹集北上京城的资金,冠以方式,主要徽商赞助人有程澎、程浚等人,许松龄有正式向石涛订画等形式。 
   
欲问皇家要赏心,石涛此时绘画不厌其烦的精心雕琢,认真负责的完成每一件作品。石涛开始了北游京师两年半之旅,康熙庚午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上元诗乘风入淮泗,飘来帝王州,期盼能像师祖木陈道忞那样,获皇帝接见与赏封。结果未能受到康熙皇帝接见,康熙壬申三十一年(1692)月两载长安日,风尘襆被寒。游弋京城主要攀结辅国将军博尔都,在其帮助下穿梭于王公大臣之间,为巴结权贵绘画作品几乎半卖半送罢了。 
   
然而,以帝王艺术顾问为代表的王原祁又毫不客气指出:明末画中有习气恶派,以浙派为最。至吴门、云间,大家如文(征明)沈(周),宗匠如董(其昌)、赝本溷淆,以讹传讹,竟成流弊。广陵(扬州)白下(南京),其恶习与浙派无意。这简直就是对石涛的鞭挞,石涛在天津且憨斋为回应王原祁羞辱,浑身解数创作了代表作《搜尽奇峰打草稿》卷,估计此卷润笔不算太高。 
   
满目疮痍伤感地回到扬州,结束了漂泊的生活,筑大涤草堂正式定居扬州。为了生活就需要金钱,石涛拓展了徽商圈子,结识黄又(砚旅),程京萼等人。这一时期石涛绘画润笔不高,绘画质量与面貌却是非常高的,也没有像八大查士标一样利用经纪人寻租。 
   
进入十八世纪晚年的石涛,遇到一生中最重要的徽商主顾江世栋也就是苏轼《功甫帖》收藏主人江德量的祖父。在与江世栋的交往中,石涛开始对自己的润笔斤斤计较,甚至攀比当时扬州名画家李寅、袁江的画价。石涛不断对江世栋讲,自己并非普通画家,不应该画装饰性通景、围屏等作品,并且明确告知江世栋友谊与契约之间的底线。江世栋起初认为,以石涛的声名、技术、劳力的结合,不能与袁江展现画家倾注的心力作品相比较。 
   
然而石涛与江世栋都是造势奇才,最终双方妥协合作,石涛接受江世栋意见改变画风,还是以通景、围屏形式出现,绘画要更具有文人味并且画面富有创新性。江世栋展现儒商情怀,将石涛的创新绘画推介给亲友,不断将石涛包装宣传。这一时期的石涛作品最大变法特点是,作画之前将纸张打湿,以浓墨破淡墨使画面氤氲湿润,也只有石涛敢做这样的变法,可谓艺高人胆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