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为拍卖公司评标后的感想与建议

(2010-05-12 22:48:51)
标签:

拍卖

招标

投标

标书

评标

破产

财经

分类: 艺术品收藏和拍卖理论与实践

    最近应邀到外地参加了一次面对拍卖企业进行的招投标活动。这是一个破产企业财产拍卖的项目,由于关注的拍卖企业太多的缘故,委托方最终采取招投标方式对拍卖企业进行遴选。我被聘来做评标专家。

记得我在十多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曾写过一篇文章《拍卖拍卖行和对拍卖行拍卖》,大意是说,有拍卖公司做不下去了,可能会被其他拍卖企业进行拍卖;同时由于拍卖公司竞争拍卖标的,僧多粥少,就会出现委托方对拍卖企业竞标的状况。如今,国内已有多例拍卖拍卖行的股权的例子,当然大多不是破产,而是某些国有拍卖行面临改制时依法采用了拍卖的方式;而对拍卖企业招标、竞价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银行、资产管理公司都爱用招标方式找拍卖公司,并比较各个公司报来的成交价,谁报得高就让谁拍。由于他们经常不合理收取拍卖企业的成交保证金,造成许多拍卖企业的反感,因此这种招标效果一直做得不很好。

    对拍卖企业招标虽然会让拍卖企业不开心,但确实是一个相对公平的选择方式。这次我们进行的招标条件就是将拍卖企业的各项企业和经营数据规定了分值,最终根据各个企业的得分高低来评出中标公司;评分标准中还对拍卖企业对拍卖标的的拍卖服务方案(即拍卖策划书)的质量进行了评分。

在这次评标经历中,我看到某些拍卖企业递来的非常不错的投标文件,也看到了其他企业的差距,感触很深。

首先,投标书的设计差别很大,有的文件做成了精装书的外观,里边的书眉、书角都设计得很讲究;而有的标书简直就是打印稿或复印稿的装订本。我建议,拍卖企业应该多看看其他优秀拍卖企业或者其他行业的投标书,也许能得到许多启发。除开内容的丰富、精致以外,拍卖企业应重视标书封面、内页的装帧,不同的设计给人的印象是十分不同的,好的设计可以做成固定的模版以备每次投标时套用。

比如,有的公司将标书分为两本,将企业资质、经营数据和服务方案订为一册,而将证书、发票等复印件装订另册,使得评标和查阅非常方便。也可以将各部分内容用彩色页分隔,或在标书的边侧粘书签条,以利查找。

谈到标书的内容,具备条件时,企业可尽量避免采用“万金油”般普遍适用的企业资质说明,最好将与拍卖标的相关的资质条件来进行准备。比如标的为破产企业财产,公司的业绩应多写破产拍卖的案例;而在服务策划方案中:应针对拍卖破产企业财产这类方案所应做到的程序和应注意到的问题。比如对职工安排,公告、预展、拍卖会过程中对于安定职工、维护企业秩序等要予以考虑;如何实现破产资产的顺利变现和权属的平稳交接满足各项职工补偿与安置任务的要求,达到稳步推进企业重组和结构优化的目标等等。

方案中也要考虑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优先购买权人,对整个活动的安全预案等。因此,事先拍卖企业应多了解委托人的真实意图,将他们对拍卖程序的要求、竞买人的倾向、成交价的预估都尽量有所了解。

拍卖服务方案尽量不要写成对于一般任意拍卖或强制拍卖也同样适用的“通用版”“万金油”式的策划书。

我在评标过程中也注意到某些标书上的不足。比如:董事会或股东会的决议以及授权文件不够完备,没有所有董事或股东的签名,从法律层面上讲,决议或授权文件只盖有公章是不够的,有管理层越俎代庖之嫌。按照某些招标文件的规定,如果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决议的不完备,有可能使标书成为废标,那就会因小失大了!

另外,有的标书复印粗糙、斜印、倒印,有的服务方案过于简单、干巴巴,属于应付的那种策划书,明眼人一眼就可以区分出,因而丢分也就成为必然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