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拍卖史话(15)2001年──复苏中的艺术品拍卖市场

(2009-03-22 16:18:43)
标签:

北京

拍卖

史话

2001年

文物艺术品

复苏

杂谈

分类: 艺术品收藏与拍卖史话

2001年,是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明显复苏、反弹的一年。随着1997-1998年东南亚经济危机的阴影烟消云散,北京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无序竞争和泡沫现象渐渐减少,拍卖市场似乎出现了焕然一新、整装待发的良性发展势头。尤其是随着国内艺术品拍卖价位在近两年的节节攀升,国外回流艺术品的数量较2000年有明显增多。这些回流拍品的真品含量高、精品多、新鲜感强、价位弹性大等优势,吸引了国内外许多收藏家来参与竞买。

北京的几大艺术品拍卖公司都减少了“小拍”的拍卖场次,而相对提高了拍卖品的档次。比如,中国嘉德自从将每月一次的“小拍”改成两个月一次之后,“小拍”的拍品档次有了明显提高,价位也节节攀升。20013月,中国嘉德的第63期“小拍”创造了成交额530万元的最高纪录。这样的结果甚至超过了许多拍卖公司春秋“大拍”的成交额。

嘉德2001年春季拍卖“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中,傅抱石巨幅山水《秋谷飞瀑》自300万元起拍后,价格一路飙升,最后以671万元人民币成交。

北京翰海2001年春季拍卖中,一件清雍正的“青花釉里红云龙天球瓶”成交价达到1045万元;一幅王的《溪山行旅图》成交价599.5万元,当代书画家范曾的《竹林七贤》拍出了176万元的纪录价位。

中商盛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于2000年更名为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该公司在20015月进行了一场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其中,一幅陆治的《云川图》成交了605万元,郑板桥的《手书五经》册页成交价为550万元。

一件清佚名的缂丝《姜晟书高宗纯皇帝御制八徵耄念之宝记》绢本手卷在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中,成交价达到343.2万元,一件清代“白玉狮钮鼎式长方炉”成交于247.5万元。

2001年的京城拍卖市场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

    1、拍卖公司的估价渐趋合理,大多数成交基本在原估价的范围附近。说明拍卖公司对投资者和市场的了解更加深入。

    2、投资者们更加理智,拍卖场上非理智的“冒举”行为越来越少。

    3、人们的投资目的更加明确,投资预算和投资策划都更加科学、有效。能在“小拍”上买得到的东西,就不会在价钱有可能被抢高的大拍上买。

    4、看预展的人数破纪录,拍卖会观战人数破纪录。说明市场转暖,并且有新增人员和新增资本入场。

    5、竞买者人数、竞买者来源以及竞买者所处行业等,都较以往大大增加和拓展。

    2001年北京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似乎预示着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的春天也许就要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