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拍卖史话(4)《 ´92北京国际拍卖会》
(2008-12-12 23:36:54)
标签:
拍卖史话92国际拍卖会改革开放三十年杂谈 |
分类: 艺术品收藏与拍卖史话 |
1988年6月3日,北京市拍卖市场与北京市文物商店联合举办了一次文物专场拍卖会。共有拍卖品33件,全部是打过火漆可以外销的文物。其中有瓷器、书画、丝毯等,会上有7件拍卖成交。一位日本客人以2350元和3210元分别购得隋黄釉陶俑和一只耀州窑瓷碗。自此,在北京市拍卖市场的尝试中,中国拍卖业开始了对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初步探索。
1991年2月9日,北京市拍卖市场为了探索企业发展方向出资在北京广告公司的协助下,举办了两场联谊拍卖会。这两场在长城饭店有中外各界名人参加的拍卖会上拍卖了一些新旧工艺品和一些宠物,这两次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拍卖的关注。在场的一位荷兰商人彼得·扬森向北京市拍卖市场提出了1992年北京黄金旅游年之际举办“中国旅游国际拍卖会”活动的建议。北京市拍卖市场的经理冯家驳听到这一建议十分高兴,马上组织写出策划实施方案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请示。
该方案即刻得到了北京市有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批准,并将活动确定为“´92北京国际拍卖会”。为便于协调,也为确保第一次国际拍卖会成功,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北京市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拍卖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北京市海关、经贸委、文化局、文物局等十几家单位组成,北京市副市长张健民亲自担任组长,主持专门筹备此项活动。
此次拍卖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国家及北京市有关政府部门、国内文物界收藏界的有识之士都对这次拍卖活动给予全力的支持。有关国内外新闻媒体如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BBC、CNN、NHK等在内的数百家新闻单位先期对这次拍卖活动进行了报道。
这次拍卖会是由北京文物对外交流中心、北京市拍卖市场、北京市华远旅游公司、北京广告公司和荷兰贸易咨询公司等联合举办。这次拍卖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按照国际拍卖规则,在国外设立招商代理,并事先印刷目录册提供给客商选择的一次规模巨大的国际性拍卖活动。拍卖会由除了各主办单位自己征集的文物艺术品以外,还向北京市政府提出文物参加拍卖的申请,北京文物局又向国家文物局提出正式申请。1992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准了232件1795年以前的文物参加拍卖。因此拍卖会共征集到文物艺术品、收藏品2020件,其中包括有瓷器、珠宝玉器、金银铜器、古典家具、书画邮品以及鼻烟壶、钟表、汽车等,其中有1250件文物。
1992年10月11日上午10时25分,“ ´92北京国际拍卖会”的拍卖槌声终于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