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纽约两大拍卖行的拍卖有感
(2008-10-31 12:58:52)
标签:
拍卖师主持佳士得苏富比拍卖会纽约财经 |
分类: 拍卖师主持理论与技巧 |
拍卖桌很高,后面的拍卖师一定是站在一个高台子上了,因为桌面却只达拍卖师上衣最下面的扣子处,这要比我们国内通常艺术品拍卖场的桌子要高,桌面位置要低一些,也许桌面低一些更有利于拍卖师的手臂在桌面上游刃有余地表现和发挥。两边助拍员的桌子和脚下的台子都相应要比拍卖师的矮一些,从而突出了拍卖师的高度以及拍卖主持桌的高度。这位女拍卖师左手执小拍卖槌,右手执笔,有条不紊地报着价。见到她的手势,我忽然有一种认同感,因为这与我平时主持艺术品拍卖的方式是一样的,左手用来敲槌,右手的笔用来写成交价,两手还可以表示出价方向。后来我参加的另两场拍卖会上,两大拍卖行的拍卖师也都是同样的“左槌右笔”方式。国内除了嘉德的拍卖师多为“左槌右笔”方式外,许多资产类以及艺术品的拍卖师还是习惯右手拿槌,左手去指向,也因为大拍卖槌若一直用左手拿着或敲槌会有些吃力,但这样若需要写下成交价的话就需要换手拿笔。
佳士得的拍卖场与国内艺术品拍卖的差别十分明显。首先,佳士得拍卖场的电话委托非常多,所有分坐拍卖厅两侧的十几位工作人员都在忙碌着,电话委托竞价比场上买家报价要多,甚至经常出现几个电话委托之间竞价的情况。电话委托似乎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对于不懂英语的电话委托买家,由懂外语的工作人员负责翻译并代替报价。我见到一位电话委托工作人员一直和电话里的人在讲法语,然后再对拍卖师用英语报价。也许我们是可以根据电话委托竞投量的多少来粗略判断这家企业的外地和外国客户所占的比例。
在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师也可以接受委托竞投现场替买家报价。比如,拍卖师在报价时常说,我这里有委托,价格是多少多少,甚至我这里有几个委托。这与我们国内的拍卖是有很大不同的,我们的委托席大多处理的是书面委托。而在纽约,电话委托是为主的,书面委托可能都在拍卖师手里,由拍卖师来处理。在北京,只有嘉德的拍卖师是直接接受书面委托,现场代为报价的。在国内,这也许容易引起误会,认为拍卖师在参与竞价,也许从法律上还有争议,因此使用还不够广泛。
佳士得拍卖师的主持还有许多地方与我们国内艺术品的拍卖主持不同。比如,当拍品流拍时,拍卖师也要敲槌,而且敲的声音与成交时的落槌是一样的响亮,这令人不好理解,也许他们的敲槌只是表示此次拍卖过程的结束,而不仅仅代表成交,是不是更接近法官法槌的作用?就是“结束”的含义。他们在拍卖成交后也没有签署成交确认书的程序,只是拍卖师报一下号牌登记一下。
他们对于无底价起拍的处理也与我们不同,一般不是在报出无底价后让买家先报价,而是由拍卖师先报出一个她(他)认为适合的价位,再问场上能否接受,有的买家就接受了这个价格,但大多数人在场上是要和拍卖师讨价还价的,比如,拍卖师报出:“100美元怎么样?”买家就会回价:“50!”拍卖师于是就给予了确认:“好,这边出价50,还有加价的没有?”这可不是先荷兰式再英格兰式的混合式拍卖,第一口价完全是拍卖师的一种随机的诱导出价。而场上的买家都有自己的号牌,但报价时大多都不举牌,只是给拍卖师打一个手势,只到最后落槌成交后才举号牌让拍卖师确认。
拍卖师的桌上有一个电脑显示屏,我猜想,上面一定是把大屏幕上的拍品照片和目前的报价提示给拍卖师看,防止拍卖师报出的拍品与幻灯显示图片之间出现差异,也可以在拍卖师忘价的情况下予以及时的提示。
有一次,拍卖师刚刚落槌在场内买家身上之后,发现有一个电话委托还要报价,马上又回到前一口价进行重拍,最后的成交价多出了许多,而且又落在场内买家身上,当时他好象也没有不高兴的表示。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场上落槌又重拍是很常见的,偶尔会引起场上的争议,而在重大资产拍卖中拍卖师重拍经常会引起纠纷。
为了多看几个拍卖师的主持,第二天我又来到了佳士得,这一天是拍卖欧洲的油画、雕塑等古典艺术品,拍卖师是一位30多岁的男士。我慢慢感觉到,佳士得的拍卖师应该是在一个模式下培训出来的,因为无论男女,他们的主持语言、姿态等都是大同小异的,在相似的基础上又都有一些自己的个性。后来,当我又去了纽约苏富比,也观赏到一位女拍卖师拍卖欧洲古董艺术品,比较一下,她的主持与佳士得的拍卖师差别不大,因此表现出艺术品拍卖的一种行业习惯。当然,佳士得的拍卖师之间的差异要更小一些。纽约苏富比位于纽约第一大道东边和72街交叉的地方,地方离市中心远一些,但几十层大楼十分气派,我去的拍卖厅在七楼,当时,在其二层楼正在进行房地产拍卖品的介绍,这说明了纽约苏富比也同时经营房地产拍卖的业务。
不象国内的某些拍卖师那样爱无数次地重复一个价位,美国拍卖师价位重复并不多,差不多每个价位报一到两次而已,中间会留出一定空隙等候买家。而且拍卖师十分注意描述场上每个举牌者的方位和特征,这样既容易区别开各个买家,也使得每次报价都避免了重复。比如前排报价多少,左边多少,靠过道的男士报价多少,后边靠门站着的先生报价多少,电话委托多少等等。联想到北京一些艺术品拍卖师都一个模子出来的一样喜欢说“前区出价多少”、“左区应价多少”,觉得有些死板,缺少变化。另外“区”这个字缺少口语特点,不符合拍卖师语言的口语特征,可以选用其他词汇,比如“前边儿”、“中部”、“后排”、“右侧”等等,尤其要结合一起使用,避免全场只用一个词带来的单调。
美国的拍卖师主持时没有虚张声势和拿腔拿调,没有高声调的情绪调动,也很少大手势,更极少左右开弓的交替手势,基本上都是用拿着小槌的左手和拿着笔的右手很含蓄地对买家方位予以示意,可伸可缩,收放自如,姿态比较优雅。拍卖师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尤其是当看到买家在犹豫不决是否再加价时,总是给以微笑,耐心给对方时间考虑,或者有时轻轻加上一句:“还想再加点吗?”或“不加了吗?”拍卖师在拍卖台上与买家、同事之间的交流都是十分亲切、自然的。比如,拍卖师与身边的助拍之间的沟通也常常用相互间的对视和微笑来配合和交流;当拍卖师报出电话委托出价时,也时而同时报出委托台上手拿电话的同事的名字:“珍妮报价3000元”,当有多个电话委托之间的竞价时,实际上便成了多个名字之间的报价,比如:“珍妮出价3000元,戴维3200,珍妮电话3500元……”。这比起国内很多拍卖师缺少笑容的主持来,要显得更加和谐和富有亲和力。
佳士得和苏富比的拍卖师,示意买家方位时,不仅仅是用手势,很多情况下,也用头部向出价人方向的转动和身体重心向出价人方向的侧向移动和适当前倾来示意,也许更会给买家以受到重视,被人倾听的感觉。这里身体的适当移动和亲和力的表现,并不是象国内有些艺术品拍卖师的那种不经意的、松懈的表现,松懈不表示亲和,只会让在场买家感到被轻视。
看到美国拍卖师的主持,联想到以前看到的香港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师的主持,我注意到,他们仍旧在落槌前不用“三声提示“,也较少用“最后一次(Last Chance)”,在落槌前基本都在用不同的表达进行一些提醒。比如:“差不多了,我要卖出啦!”“没有再加的啦?”“没有的话,我就按2500元卖出了?”然后3秒钟左右就落了槌。其每次落槌前的表述似乎都不一样,就象他们报起拍价的表述也都不同是一个道理,讲究的就是语言的变化和丰富!笔者计划将这些起拍、报价、描述、落槌等语言汇总一下另外组织一篇谈艺术品拍卖主持英语的文章,介绍给大家。
我曾在《拍卖师主持理论与技巧》一书中提到过,国外拍卖师为了报价的简捷、快速,会改变日常数字的表述习惯,形成拍卖中特有的表达。比如,英语中,说2000,即“two thousand”,但如果说2500,即“two thousand and five hundred”,比较罗嗦绕嘴,因此,佳士得和苏富比的每一个拍卖师都会这样报价:“two thousand, twenty-five hundred, three thousand, thirty-five hundred,four thousand, forty-five hundred……”,翻译成汉语就是“2千,25百,3千,35百,4千,45百……”,甚至还经常简化成:“two thousand, twenty-five , three thousand, thirty-five,four thousand, forty-five……”,翻译成汉语就是“2千,25,3千,35,4千,45……”,这很有意思,虽然不同于日常会话,但买家都能理解,拍卖师报价更加简短方便,也不会搞错,这很值得我们在用中文数字进行报价时予以借鉴。
他们的加价幅度也很有特点,在采用美元报价时,一般情况下,当价位在1000美元以下时,是用10美元作为基本计价单位,其加价规律与1000美元以上用百位计价是相似的。比如:
100-200美元,阶梯为1234,即100,110,120,130……
200-300美元,阶梯为2468,即200,220,240,260……
300-500美元,阶梯为2580,即300,320,350,380……
当价位在500-1000美元时,阶梯为5050,即500,550,600,650……。
当价位在1000-2000美元时,阶梯又为1234,即1000,1100,1200,1300……
2000-3000美元,阶梯为2468,即2000,2200,2400,2600……
3000-5000美元,阶梯为2580,即3000,3200,3500,3800……
当价位在5000-10000美元时,阶梯为5050,即5000,5500,6000,6500……。
其中有一定的规律,便于买家和拍卖师熟记。而场上拍卖师转换阶梯之熟练,也令我十分佩服。
美国拍卖师有一类表达方式是国内拍卖师很少使用的,就是对新参与竞价的出价人的描述。比如,当拍卖场上两方或几方激烈竞价之中,突然蹦出来一位“黑马”出价人,国内的拍卖师往往只报他的出价,而不去管他上几轮有没有出过价。而佳士得、苏富比的拍卖师常常会特别指出:“新出价人(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