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报考拍卖师的考生花了许多时间来研究手势,是一种本末倒置,拍卖师在主持中或在资格考试中最重要的是主持语言,语言要自然流畅,报价保证不出错或少出错,而且出错后会及时纠正!手势是随机而发的,只要自然、美观,具有一定表意(表示买家方位或价位等)或者表情(表达拍卖师现场情绪)就可以了。不要刻意去模仿、教条,否则画蛇添足,反而不美,还容易现场顾此失彼出错误。
拍卖师的手势是动作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拍卖师在拍卖进行中要根据现场气氛的需要来决定适用的手势。这样才能将拍卖师的风度和手势代表的思想内容准确自然地表达出来。
有一些拍卖师,主持时从头至尾两手垂放在大腿两旁,或者固定在身体的某一部位,不想动弹,或者不敢动弹,或者不会动弹,不仅整个现场气氛显得非常沉闷,也影响了与竞买人思想感情交流的效果。
拍卖师的手势语的表意性很强,可以表示竞买人方位、表示数字等;拍卖师的手势也可以表形,拍卖师可用来辅助说明拍卖品;手势也可以表情,将拍卖师随着拍卖场内的紧张气氛和拍卖师的随之的情绪变化表现出来。
一般来讲,拍卖师的手势语要自然、舒展、精炼、明确。手指应自然轻松地并拢。国内有些拍卖师主张拍卖时,拍卖师的手不能落下,即总有一只手指向已应价的竞买人,这样的方式,在快节奏的艺术品拍卖和较慢节奏的土地使用权拍卖中不很适用,动作做不好则会显得十分僵化、死板,不符合如今拍卖师的主持讲究流畅、自然、美观、多样化的新发展。拍卖师对手势可以根据场上情况打出手势;一些拍卖师采取近体手势,而用眼神加以辅助以表明出价人的方位;有的拍卖师甚至用手握的铅笔辅助手势指明方位……。总之,拍卖师的手势应根据拍卖会的特色和自己的主持风格及身体条件来选择,根本的原则是要自然、美观、简洁。此外,拍卖师的手势应以“稳”字当头,稳中有变。频繁地变换手势,手势过多、过碎,会让人眼花缭乱,反而表意不清。尤其有人主持时,手掌不时翻来覆去,手指总呈兰花指状,既分散了场上的注意力,也形象不美。
拍卖师主持时对手势的运用应该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适度。所谓适度是指主持拍卖时手势的频率和幅度。主持时从头至尾没有任何手的动作,固然显得呆板。但动作太多、太碎,又会喧宾夺主,影响了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并且让竞买人觉得眼花缭乱。究竟多少时间做一次手势比较合适呢?
实际上,这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比例,但手势必须做在点子上,要恰到好处。手的动作幅度要视竞买人多少和场面大小而定。人数多场面大,动作的幅度可以大一些,太小了,后面的竞买人就会接受不到拍卖师发出的信息,人数少场面小,动作的幅度可以小些,不然竞买人会因为你的“张牙舞爪”的样子分散注意力,也影响了拍卖师的体态甚至语音所发出的信息传递效果。相比而言,女士的手势比男士的手势要含蓄一些,幅度要小。运用手势语要注意对象、适应语境。比如小范围说话或对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讲话,手势要少些;大范围说话或对文化水准不高的人讲话,手势可以多一些。若手势太多了,就会显得指手画脚,叫人反感。手势不可过多,避免同一种手势反复使用。拍卖师拿话筒的手不要翘“兰花指”。
第二,准确。所谓准确是指手势与语言内容要一致,不能让竞买人产生费解、误解。无论拍卖师是在表形、还是表意、表情,都要与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绪一致起来。手势的表现要与报价语言的风格一致起来。
第三,自然。所谓自然是指手势不要太机械,不要太僵硬,不仅要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而且要给竞买人一种美感。有的拍卖师在主持过程中,时而振臂,时而挥手,时而把手指向一方,动作潇洒大方,一点也不做作。也有的拍卖师手势被当作标签一样硬往每一句话上贴,简单化、图解化,就像聋哑人打哑语一般,动作十分机械僵硬。与其这样,我们认为倒不如一个手势都不做。有的拍卖师手势倒也准确,用的也是地方,可看上去很别扭、很呆板、很不舒服。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这些拍卖师出手不太美观,缺乏一定的形体训练,但更主要的是这些拍卖师在为做手势而做手势。
(2)手势的分类
在拍卖师的主持过程中,手势要自然而平稳,这样可以帮助拍卖师清晰、准确地报价。
(i)惯用性手势。任何一位拍卖师,都有一些只有他自己有而别人没有的习惯性手势,手势的含义不明确不固定,随着节目内容的不同而体现不同的含义。
(ii)拍卖师运用手势贵在自然,切忌矫揉造作;贵在协调,切忌脱节;贵在精简,切忌泛滥;贵在变化,切忌死板。
(iii)导向性手势。这种手势用来指示具体位置。拍卖场上常用来指向竞买人的方位。
拍卖师需要在平时多做观察,逐渐积累,久而久之就能掌握恰当的手势动作去传达所要表达的意义。要提高自己的手势表现力,拍卖师应该勇于实践,并适当模仿,同时又要突破模式,敢于创新,摸索出自己的“套路”,尽量体现自己的个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