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别把雾霾生成的原因归结到农民燃烧秸杆上

(2017-01-24 20:37:55)

 文/汤计典频

科技日报在前不久刊登陈铁喜博士写的一篇文章,说完全禁止秸秆燃烧与散煤取暖可能并不科学。看完这篇文章,让从农村出来的我的心里澎湃了很久,终于有人从科学角度为农民说句公道话了。
这几年,每逢秋冬季,雾霾总是如期而至,让人们深受其害。社会各界对雾霾产生原因分析得头头是道。其中有一条就是归结于农民秋后点着的秸秆。
有原因,就有对策。各地禁烧秸秆的手段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却很少有人站在农民的角度想问题,制定政策往往以层层落实责任状,人盯人、死看死守并辅以重罚的方式来强制执行。而且一地比一地规定严,怎么个严法?从这几条标语上就能略见一斑:“飞机已经上天、地里不准冒烟”,“谁家麦茬谁家管、焚烧拘留加罚款”,“上午烧麦茬,下午就拘留”、“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坚决查处第一把火”,“蹲到地里点把火,拘留所里过生活”。
高压之下,虽然农民烧得少了,可是雾霾该来还来,而且越来越加重,丝毫没有因农民少烧而减轻。扫除雾霾基本还是靠“风神”口袋里的风。
正府不让烧,可是农民来年还得种地。怎么也得给农民地里的秸秆找一个长远的解决方法吧?目前,秸秆转化的出路无非是“四料”——肥料、燃料、饲料和材料。采用直接粉碎或其他方法来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好是好,中间环节的费用怎么算?不让农民烧秸秆,至少也别给农民添负担。这样农民也有积极性去支持配合政府采取的雾霾治理方案。
前几天,村里人聊稻田地秸秆处理问题,因为省里出台了最严的禁止焚烧政策,村里采用旋耕深翻来防止农民焚烧,可深翻的效果并不好,地表上还留有不少秸秆。而且东北气温低,埋在土里的秸秆一时半会烂不了,来年耙地插秧肯定大受影响。更重要的是,农民还要出一亩15元的旋地费用,这还是一次费用,如果要达到粉碎深埋腐烂目的,最少得深翻两次,仅这一项,每户最少得多花大几百元。本来2016年的粮食价格低,种地成本却居高不下,农民靠种地获得的收入大幅缩水。1月9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内蒙古科左后旗巴彦毛都苏木(乡)贫困村民嘎达在2016年的种养业收入基本账:他种植玉米30亩,黑豆7亩,种植业收入7900元,支出6225元,净收入1675元。37亩地,平均一亩地收入还不到50元。这样情况下,再让农民从可怜的收成中拿出打捆、粉碎和深翻的大几百元额外支出,农民的日子还过不?
有人说不让农民烧秸秆,政府可是给农民补贴了!虽然有的地方补贴农民20元,但根本抵不上农民的付出。于是我们常能听到类似这样的对话,一位副县长下去寻访时问农民,“给你们补了20块钱了,为什么还要烧?”这位农民的回答倒也直接,“这20块我不要了,我再给你20,你把秸秆给我运出去行么?”政府一方面要求禁烧秸秆,一方面又要农民独自负担因为禁烧秸秆而增加的成本,这是禁烧失败的根本原因。
很显然,靠强制和让农民出血来配合禁止焚烧秸秆,很难得到农民认同,也很难行得长远。
其实,我们现在所受的雾霾毒害是我们在过去几十年里重经济发展不重环保,产业结构不合理、调整不到位而遭受的大自然的必然报复。从排放源来看,雾霾一般包括6大类,如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垃圾焚烧以及工业污染等。秸秆焚烧只是其中的1/6。而且有很强的时间性,如果因烧秸秆致霾而将板子打在农民身上,不仅不符合实际,也是对弱势群体的另一种不公平。
雾霾有典型的季节特征。而雾霾治理,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配合不断进行相应的摸索调整改良完善,才能打赢这场全民环保仗。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处于强势地位掌握话语权的各路神仙们,在不让农民烧秸秆的问题上,应切实多从农民的角度出发,从雾霾产生的真正原因出发,制定符合实际而又科学合理的政策,别让农民奉献的同时还让他们背黑锅
。(原创作品,转载需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