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祖国在家,绿化进城了。”
“祖国放学在家,绿化进城上电脑培训班去了。”80岁的彭福生告诉我们。绿化、祖国是老人的两个孙儿,这名儿是他给起的。
16年前的春天,彭福生在山上栽树,大儿子满九气喘吁吁地跑上来,满脸喜色:“爹,生了……生了个儿子,您给孙子起个名吧。”老汉略一沉吟:“叫‘绿化’吧。要是你弟弟满良也能生个小子,就叫‘祖国’。”
今年,彭绿化16岁,彭祖国14岁,彭福生植树整20年了,1300亩荒山秃岭已是郁郁葱葱。
http://www.nmg.xinhuanet.com/xwzx/2003-06/26/xin_67a70d73977741a69bc556eff0c69494_xin_1002a798994c4ca4892b2db96a938e1f_2.jpg |
|
最近,我们拜访了彭福生。从沟底爬上坡,可见一处座落在半山腰的农家小院。窑洞依山挖就,从堂屋猫着腰穿过一段窄窄的、黑暗的走廊后,眼前一亮,精神矍铄的彭福生正坐在炕上摆弄一台小收音机,地上,一只老母鸡卧在箩筐里孵蛋。
这里是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沟门乡罗家窑村,是蛮汉山深处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彭福生萌发“绿化祖国”的念头谈不上什么高尚,很朴素,很简单——他60岁的时候,30多岁的长子好容易娶上了媳妇,老汉又开始盘算将来孙子怎么娶媳妇。山里没有来钱的路子,树木可以做椽檩,现在植树,20年后砍下来一棵能卖30多块钱,是条路。年过花甲的彭福生向村委会承包了2000亩荒山。
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随老人走近他那片林子,远远就听到林涛阵阵,进入林地,脚下是松软的落叶,野草、野蘑菇散着幽香。彭老汉抚摸着一棵碗口粗的落叶松:“舍不得砍呀。当年种的时候是想卖钱,成材了,国家也允许间伐,我却下不了手啊。”
这20年来,老人没砍过一棵树,植树、护林是他的全部生活。林子里有间茅草屋,村里人笑称是彭福生的“碧生堂”。坐在“碧生堂”,老汉指点着屋外的山林告诉我们,20年的植树造林中,人与树逐步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情。老人觉得,除了满久、满良、绿化、祖国外,这22万株树都成了他的子孙,一样珍惜、一样爱护。
彭福生造林有功,县里奖励了一台四轮车。为了解决他的生计,近日县林业局又把他聘为专职护林员,局长王连根说:“老汉的这片林子,如果能划入国家公益林,每年就能拿到7500元的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