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9-11-11 20:15:39)
分类: 学习札记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正确使用教材资源

       数学实验教材为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内容依据,具有指导性和实践性,是一种公共的教学资源。可是同样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师却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效果,这一教学现象的产生与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一定的联系。因为,现行的数学实验教材内容丰富且具有新意,呈现的方式多样化,并且创设了大量的生活情景和数学问题情境。此外,教材里还隐含着一些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想象元素,具有启发思考创新的效应氛围。正因为如此,教师不是简单机械地完成教材内容教学,而是更深层次、多维度地开发教材资源。

1.吃透教材。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地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理清教材前后的联系。不仅要正确理解教材的内涵,还要适当考虑教材产生可能的、隐性的外延。如在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认识圆中的设计图案的教学环节设计时,我想如果让学生用圆来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时是否会出现奥运五环标志呢?这是可能发生的情况,也是教材编写者始料未及的。

2.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师在备课和教学时要避免受到教材的约束和限制,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敢于质疑和批判,善于提出合理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学会灵活地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善于激发学生内在资源

1.情感资源。人的感情是丰富而又细腻的,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表扬和欣赏,特别是儿童,他们的这种愿望更加强烈。在教学中,教师一个亲昵的动作、一个赞赏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触动孩子的心灵。这些鼓励会让更多的孩子点燃学习的热情,更加自信,走向成功。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必须善于洞悉学生的心理特征,察言观色,通过多种手段适时地刺激学生的神经器官,酝酿情感,使之升华,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使学生愿学、乐学。

2.认知资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时是正确的,有时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善对正确资源,也要正视错误资源,认识它的价值,灵活巧妙地利用,变废为宝。在教学中,通过错例引发大家的反思,在反思中教育大家,在反思中提升认识,促进大家的共同发展。

三、合理开发生活资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充满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正因为数学源于生活,所以它为数学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学习数学,从形象到抽象,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为学生创设学习数学的生活情境。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要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数学信息,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四、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利用准备好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外,还要重视利用教学过程中所闪现出的生成性资源。生成性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但稍纵即逝,所以我们往往会忽略它的存在,其实这些生成性资源对推进教学过程是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当面对这些不速之客时,教师应善于及时捕捉,巧妙转化,顺势引导,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和升华,让课堂锦上添花。

五、整合迁移学科资源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综合性。数学不仅有其内在的联系也有与其他学科之间密切的外在联系,居于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利用其他学科的资源来创设情境,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迁移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

1.合理运用知识迁移。其他学科中有数学,数学中也包罗万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其他学科中的数学,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来思考问题,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数学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

2.利用其他学科资源巧妙创设情境。其他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及时代信息,呈现许多科学真实的数据,如加以整理后置于具体的情境中,则是一个优质的教学资源。

       数学课堂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只有善于挖掘、整合、创新、运用,才能使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才能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